【注釋】
〔1〕文信侯出走:文信侯呂不韋被驅逐出秦國。繆文遠《戰國策新校注》:“呂不韋無出走事,此當指秦始皇十年(公元前237年)不韋免相就國而言。”
〔2〕與司空馬:同黨司空馬。與:猶言同黨。司空馬,呂不韋親信。
〔3〕守相:假官,無職無權的官。姚本:“守相,假也。”另一說,繆文遠《戰國策新校注):“守相,猶言代理相國。”
〔4〕尚書:秦掌管章奏文書的官,為少府屬官。
〔5〕從事可成:六國合縱的事就可成功。
〔6〕約從:結約合縱。
〔7〕刀筆:即刀筆吏,主辦文案的官吏。郭希汾《戰國策詳注》:“古者記事於簡冊,謬誤從刀削而除之,故曰刀筆。”
〔8〕悉趙兵以遇:出動趙國全部兵力與秦國交戰。
〔9〕願自請:猶言請允許自己離開趙國。姚本:“自請而去。”
司空馬去趙,渡平原〔1〕。平原津令郭遺勞而問:“秦兵下趙,上客從趙來〔2〕,趙事何如?”司空馬言其為趙王計而弗用,趙必亡。平原令曰:“以上客料之,趙何時亡?”司空馬曰:“趙將武安君〔3〕,期年而亡;若殺武安君,不過半年。趙王之臣有韓倉者,以曲合於趙王〔4〕,其交甚親,其為人疾賢妒功臣。今國危亡,王必用其言,武安君必死。”
韓倉果惡之,王使人代〔5〕。武安君至,使韓倉數之曰:“將軍戰勝,王觴將軍〔6〕。將軍為壽於前而捍匕首〔7〕,當死。”武安君曰:“繓病鉤〔8〕,身大臂短,不能及地,起居不敬,恐懼死罪於前,故使工人為木材以接手。上若不信,繓請以出示。”出之袖中,以示韓倉,狀如振梱〔9〕,纏之以布。“願公入明之。”韓倉曰:“受命於王,賜將軍死,不赦。臣不敢言。”武安君北麵再拜賜死,縮劍將自誅〔10〕,乃曰:“人臣不得自殺宮中。”過司空馬門〔11〕,趣甚疾,出門也〔12〕。右舉劍將自誅,臂短不能及,銜劍征之於柱以自刺。武安君死。五月趙亡。
平原令見諸公,必為言之曰:“嗟嗞呼,司空馬!”又以為司空馬逐於秦,非不知也;去趙,非不肖也。趙去司空馬而國亡。國亡者,非無賢人,不能用也。
【注釋】
〔1〕平原:津名,在今山東平原縣西南,戰國時為齊國之西境。
〔2〕上客:尊貴的客人。姚本:“上客,尊客。”
〔3〕武安君:即李牧,名繓(cuō撮)
〔4〕曲:邪惡不正直。姚本:“曲,邪。”
〔5〕使人代:派人代替武安君為將。《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附《李牧傳》,趙王使趙蔥及齊將顏聚代李牧。
〔6〕觴:讓人飲酒。郭希汾本:“飲人以酒曰觴,言王飲將軍以酒也。”
〔7〕捍:持以自衛。鮑本:“捍,衛也。誣其以匕首自衛,如欲刺王然。”
〔8〕鉤:彎曲,此指因病不能伸直。郭希汾本:“鉤,曲也。病孿曲也。”
〔9〕梱(kǔn捆):門橛。姚本作“捆”,今從鮑本作“梱”。繆文遠本:“蓋牧右臂短,故以木材接之,其舉狀如門橛之臂,有若持匕首也。故趙王使韓倉以挾匕首罪之。”
〔10〕縮:猶取。《集韻》:“縮,引也,抽也。”
〔11〕過:走過。姚本作“遇”,今從鮑本作“過”。
〔12〕門:即棘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