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子異人質於趙,處於聊城〔4〕。故往說之曰:“子傒有承國之業〔5〕,
又有母在中〔6〕。今子無母於中,外托於不可知之國〔7〕,一日倍約,身為糞土。今子聽吾計事〔8〕,求歸,可以有秦國。吾為子使秦,必來請子。”
乃說秦王後弟陽泉君曰〔9〕:“君之罪至死,君知之乎?君之門下不居高尊位,太子門下無貴者〔10〕。君之府藏珍珠寶玉〔11〕,君之駿馬盈外廄〔12〕,美女充後庭。王之春秋高,一日山陵崩,太子用事〔13〕,君危於累卵,而不壽於朝生〔14〕。說有可以一切而使君富貴千萬歲〔15〕,其寧於太山四維〔16〕,必無危亡之患矣。”陽泉君避席,請聞其說。不韋曰:“王年高矣,王後無子,子傒有承國之業,士倉又輔之〔17〕。王一日山陵崩,子傒立,士倉用事,王後之門,必生蓬蒿。子異人賢材也,棄在於趙,無母於內,引領西望,而願一得歸。王後誠請而立之,是子異人無國而有國,王後無子而有子也。”陽泉君曰:“然。”入說王後,王後乃請趙而歸之。
趙未之遣,不韋說趙曰:“子異人,秦之寵子也,無母於中,王後欲取而子之〔18〕。使秦而欲屠趙,不顧一子以留計〔19〕,是抱空質也〔20〕。若使子異人歸而得立,趙厚送遣之,是不敢倍德畔施〔21〕,是自為德講〔22〕。秦王老矣,一日晏駕〔23〕,雖有子異人,不足以結秦。”趙乃遣之。
異人至,不韋使楚服而見〔24〕。王後悅其狀,高其知〔25〕,曰:“吾楚人也。”而自子之〔26〕,乃變其名曰楚。王使子誦〔27〕,子曰:“少棄捐在外,嚐無師傅所教學,不習於誦。”王罷之,乃留止〔28〕。間曰:“陛下嚐軔車於趙矣〔29〕,趙之豪傑,得知名者不少〔30〕。今大王反國,皆西麵而望。大王無一介之使以存之,臣恐其皆有怨心。使邊境早閉晚開。”王以為然,奇其計。王後勸立之。王乃召相,令之曰:“寡人子莫若楚。”立以為太子。
子楚立〔31〕,以不韋為相,號曰文信侯,食藍田十二縣〔32〕。王後為華陽太後,諸侯皆致秦邑〔33〕。
【注釋】
〔1〕濮陽:衛國都城,在今河南濮陽縣西南。呂不韋:翟陽大商人,後因助秦莊襄王繼位,封文信侯。邯鄲:趙國都城,在今河北邯鄲市西南。
〔2〕質子:做人質的王子。異人:昭襄王之孫,孝文王之子,昭王時質於趙,後為莊襄王。
〔3〕事:從事,猶言經營之。
〔4〕聊城:姚本作“城”,字書無“”字,據《史記·呂不韋傳》作“聊城”(在今山東聊城縣)。今從《史記》。
〔5〕子傒:孝文王長子,異人的異母兄。孝文王立子傒為太子,將以繼承王位,所以說“有承國之業”。
〔6〕在中:即在宮中。
〔7〕外托於不可知之國:是說異人在外做人質,寄居在不測之國,安危禍福不可知。
〔8〕計事:猶言計謀。
〔9〕王後:指秦孝文王後,華陽夫人。陽泉君:華陽夫人之弟。
〔10〕太子:指子傒。
〔11〕府:府庫,貯藏貨財之所。
〔12〕廄:養馬之所,即馬房。
〔13〕用事:即位治理國事。
〔14〕朝生:指木槿(jǐn緊)朝花夕落,短命不壽。姚本:“朝生,木槿也,朝榮夕落。真為短命不壽也,命將不至終日也。”
〔15〕說有可以一切:猶言有一個權宜之計。說,猶言主張。一切,猶言權宜。
〔16〕寧於太山四維:比支撐泰山的四角還要堅實安穩。太山,即泰山。四維,四角。鮑本:“四方之隅,不可移也。”
〔17〕士倉:秦臣。
〔18〕子之:以異人為子。之,指代異人。
〔19〕留計:停止攻趙的計劃。
〔20〕是抱空質:這是抓著一個無用的人質。
〔21〕倍德畔施:猶言忘恩負義。倍,通“背”。畔,通“叛”。
〔22〕是自為德講:這是秦國必以恩德講和於趙國。講,講和,修好。繆久遠《戰國策新校注》:“言異人自必以趙為德而與結好。”
〔23〕晏駕:本指宮車晚出,此比喻君王的死亡。
〔24〕楚服而見:穿著楚國式樣的服裝去見華陽夫人。夫人為楚女,異人穿楚服是為了取悅她。
〔25〕高其知:認為異人智慧高。高,活用如意動詞。
〔26〕自子之:以異人作為自己的兒子。
〔27〕誦:指吟誦詩書。鮑本:“誦所習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