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被逐出京(4)(1 / 3)

嬴政有條不紊地布置完這一切後,依然獨自一人在曠蕩而寒冷的大殿中來回踱步,時而急遽、時而舒緩,有如他心跳的節奏。此時,他在為一件大事猶豫彷徨、舉棋不定。那就是再過兩天,就是四月己酉日,那時他就整整二十二歲了。按著秦朝禮製的規定,國君滿二十二歲,要到雍城去舉行掛劍加冕的儀式,以此表明國君已長大成人,可獨自執掌朝政。但太後與嫪毐等人正在雍城策劃謀反,那裏已成了龍潭虎穴。

嬴政經過深思熟慮之後,終於發布了一道詔令:四月己酉日在雍城舉行加冕禮。

嫪毐終於成了嬴政的刀下之鬼

四月己酉日傍晚的鹹陽,朔風有力地拍打著房舍魚鱗般的瓦片和桕樹禿兀而蒼勁的枯枝。隨著雲散雲聚,霏霏的雪粒時斷時續地降落在午門外的空地上,壓蓋住殷殷血跡和飛旋的塵土。夜色還沒完全合攏,在晚霞鑽出雲縫的一刹那,鹹陽城某幢建築物的頂端或某株樹的尖梢,仍然掛著斑駁的光影。

參與叛亂的嫪毐的同黨中,除趙姬被幽禁在宮外,全都在午門被斬首或車裂。橫七豎八的屍體被半融半結的濕雪掩蓋著,像工地上雜亂無章的條石一樣狼藉。這場沒成氣候的叛亂猶如落在酣熱的血水中的雪片一樣,很快就化得無影無蹤。隨著時間的推移,嫪毐的故事,成為許多人遙遠而縹緲的回憶——自嬴政率朝內重要文武官員赴雍城之後,嫪毐深知自己與太後的穢行及叛亂的圖謀已被發現,又見秦王嬴政舉行加冕禮,知道嬴政親政後遲早要對自己加以處置,故決心趁鹹陽空虛之際作亂。因他早有預謀,宮內外重要頭目,如戎翟君公、舍人、衛卒等均已被他拉攏收買,倒也有一定勢力。唯一的困難,就是所能掌握、控製的兵卒甚少。

秦國的軍製非常嚴密,自從商鞅變法之後就建立起利於作戰的統一指揮係統,而武裝力量的指揮權完全掌握在國君手中,就是征調縣卒也要有國君的命令蓋上禦璽才有效。朝中武將平時無固定統屬之部隊,出征時,凡用兵五十人以上者,均須由國君委任並發給虎符才能調兵。虎符形狀如虎,分左右兩半,左半交給出征主帥,右半由國君掌握。出征歸來後,主帥交回虎符脫離部隊。這樣,軍隊可直接控製在國君手中,任何人均難以調動大量的軍隊。

嫪毐圖謀叛亂時,盡管收買了不少帶兵的頭目,但依然遇到難以調兵的困難。不過,對此嫪毐也有所準備。他早就偽造好秦王和太後的玉璽,待秦王離開鹹陽後,持偽造調兵令的嫪毐就征調部分地方武裝——“縣卒”和守衛首都的軍隊——“衛卒”,以及宮騎(騎兵)等向雍城進發,目標是正在舉行大典的章台宮。形勢顯得相當緊張。“咚,咚,咚……”叛軍還沒走出鹹陽,就聽到城外傳來的戰鼓聲。

這時,由雍城趕來鎮壓叛亂的軍隊已兵臨城下。秦王嬴政親政的第一天,就表現出他剛毅果斷的統治作風。當聽到鹹陽發生叛亂的消息時,他毫不猶豫地下令,派昌平君和昌文君率兵直接從大鄭宮出發,日夜兼程趕往鹹陽。所以嫪毐的叛軍還沒有出鹹陽,就碰到了由雍城開來的秦軍。嫪毐叛軍隻是烏合之眾,當昌平君、昌文君所率大軍一到,即將叛軍打得落花流水。戰鬥迅速結束,被殺的叛軍有數百人。

呂不韋是在事情發生當夜才知道事情的真相的。他為自己不被國君所信任、成了局外人而惆悵失落,也為沒用他動吹灰之力就鏟除一個宿敵而歡欣鼓舞。以後,呂不韋陸續聽到了關於事情結局的一些消息:嫪毐等幾個頭目是在逃匿民間後被查尋出來處死的,嬴政在大鄭宮親手用寶劍砍掉了趙姬兩個私生子的腦袋,然後把她幽禁在那裏永遠不得回鹹陽……

長信侯嫪毐、衛尉竭、內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齊等亂臣賊子,是在鹹陽街頭曝屍一個月後才被安葬的。在絡繹不絕的圍觀者中,沒有人能想到其中有呂不韋。呂不韋是在月末幾近冷場時才去一睹這些死者麵目的,他是坐著一輛簡樸的帶篷馬車去的,他不想讓人們知道他來過這片空地。這種時候他要淡化自己,把自己變成不出山岫的一團輕霧或者潛在河底的一股暗流,讓嬴政和滿朝文武大臣遺忘他與趙姬在一起曖昧的歲月,以及嫪毐曾作為他的門客的那段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