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天庭(1 / 2)

概述

月經周期基本正常,而經量較以往明顯增多者,稱為“月經過多”。

本病的發生主要是由於氣虛、血熱、血瘀所致.素體虛弱,或飲食勞倦,久病傷脾,以致中氣虛弱,統攝無權;素體陽盛,過食辛燥,或七情過極,肝鬱化火,或外感熱邪,以致熱擾血海;氣鬱血滯,或經、產之後,瘀血停留,新血不得歸經,而發生月經過多。本病常因失血過多引起氣血俱虛,如病程過長,可發展為崩漏,嚴重影響健康,應針對病因積極治療。

在西醫婦科學中,月經過多僅是一個症狀,可出現於生殖係統炎症、生殖係統腫瘤、子宮內膜異位症、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等病中,還可以出現於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小扳減少性紫癜症、白血病等)、其它內分泌腺(腎上腺、甲狀腺等等)疾病。因此在診治過程中,除辨證用藥外,還應重視辨病,從而選擇最佳的治法方藥,對必需采取手術的,應及早進行手術治療。

臨床(分型)表現

氣虛型 月經量多,色淡紅,質清稀,或血塊與淡紅血水並見。麵色咣白,氣短懶言,肢軟無力,或動則汗出,或小腹空墜,舌淡苔薄白,脈細弱。

血熱型 月經量多,色鮮紅或深紅,質稠粘,間有血塊,或小腹脹,血流出自覺有熱感,常伴心煩口渴,小便短黃,大便幹結,舌質紅苔黃,脈滑數。

虛熱型 月經量多,色深紅,質稠,或伴周期提前,或八九日始止。常伴潮熱盜汗,顴紅,咽幹口燥,或頭暈耳鳴,或心煩不寐,舌紅苔少或無苔或花剝苔,脈細數。

血瘀型 月經量多,色紫黑,有血塊,或小腹疼痛拒按,血塊排出後疼痛減輕。舌紫黯,或有瘀點,脈細澀。

藥物療法

舉元煎

(組成)人參 炙黃芪各9~15克 炒升麻1.5~2.1克 炙甘草3~6克 白術(炒)6克

(用法)水500毫升煎至350毫升,溫服。

(功效)補氣升陽,攝血固衝。

(主治)氣虛之月經過多、崩漏。

(來源)《景嶽全書》

經水過多方

(組成)白術4.5克 黃芪(生用)3克 陳皮3克 人參1.5克 (虛甚3克 )甘草(炙川.9克

(用法)水煎。空腹溫服。

(功效)健脾益氣。

(主治)氣虛之月經過多。

(來源)《妙一齋醫學正印種子編》

棕灰散

(組成)香附(炒)9克 蒲黃(炒)12克 人參6克 黃芪15克 地榆12克 升麻9克 棕櫚灰6克 白術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益氣升陽,止血調經。

(主治)氣虛之月經過多、崩漏。

(來源)《女科濟陰要語萬金方》

補腎固經湯

(組成)赤石脂 破故紙各30克

(用法)為末。每服6克,米湯調下。

(功效)補腎固澀。

(主治)腎虛不固之月經過多。

(來源)《普濟良方》

約營煎

(組成)生地12克 芍藥9克 甘草6克 續斷12克 地榆12克 黃芩12克 槐花9克 荊芥穗(炒焦)6克 烏梅2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熱涼血,止血固衝。

(主治)血熱之月經過多。

(來源)《景嶽全書》

安衝湯

(組成)白術(炒)18克 18克 生牡蠣(揭細》18克 生黃芪18克 生龍骨(搗細)大生地18克 生杭芍9克 海螵蛸(搗細》12克 茜草9克 川續斷12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