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 養護你的心靈(二)(2 / 3)

不久阿果臉上又長出了東西,她吃下了比以往更多的酸奶,但是這次卻沒有像以往那樣皮膚迅速得到改善。整整2天,她仍舊便意全無。

阿果想肯定是吃的量還不夠,所以才沒效果,就一口氣喝下了一升包裝的酸奶,並且連續3天,隻喝酸奶。

3天後,阿果被來勢洶洶的腹瀉嚇壞了,她幾乎一整夜都無法合眼,到了早上仍舊沒能止住。

最後的結果是阿果被家人送進了醫院,打了點滴,還被內科醫生訓斥,說她吃東西一點都不懂得節製。

診斷:“什麼對身體好”、“什麼對身體不好”,跟著這些內容忙得團團轉,這樣的人一旦“不健康”就會很不安。她們最初確實隻是想“保持身體健康”,但慢慢會演變成“要是不吃這個,就沒法健康,隻有吃下這個,才能獲得健康”的對健康食品的依賴心理。

處方:對健康食品,如果掌握好量上的平衡,對身體肯定沒有壞處。但如果不好好吃飯,一味偏重於那些健康食品,反而會對身體產生不良影響。所以切記注意飲食平衡。

自檢清單(3個以上,要注意):

若被逼著做個決定,自己會手足無措,推給對方解決。

健康最重要,生病的痛苦經曆可不想要。

自己覺得隻是在認真辦事,卻被別人說是神經質。

對藝人的軼事很感興趣,常收看訪談節目。

自己身體說不上健康,甚至還常常得個小毛病。

5.情感依賴症

症狀表現:過於喜歡或者寄托過多個人感情於某個人或某件物品上,一旦失去就難以適應等。

個案:29歲的伊恬結婚已經3年多,但總還像個孩子般依賴丈夫。現在隻要他出差超過1個星期,她就會悶悶不樂甚至發脾氣,感覺生活沒什麼意思,不僅生活上是如此,對待工作她也提不起熱情。老公每次出差也會特別擔心。因為她除了約上好朋友聊聊天也就隻有獨自去逛街,這段日子會感覺心裏空蕩蕩的、仿佛少了什麼似的,心情也會很煩並且覺得日子特別漫長,總不知道自己能幹點什麼或者做什麼會讓自己變得開心。

診斷:一個人悶悶不樂,找不到解決辦法的時候,依賴症往往乘虛而入。情感依賴症的範疇很廣,不僅體現為某個人或某種動物,有時候也表現為對某件喜愛的物品的依賴。

處方:要想從情感依賴症中擺脫出來,可以向朋友尋求幫助,要是有一個無話不談的朋友,困擾自己的問題就能迎刃而解。另一方麵,要學會對自己的生活做出合理規劃和安排。此外,還需要培養自己忍受孤獨的能力,學會享受一個人的時光,不過分依賴某個人或某種東西,客觀正確地認識自己,也是改善依賴症的關鍵一步。

自檢清單(3個以上,要注意):

每天為穿什麼衣服大費時間。

強烈希望對方時刻想著自己。

一直堅信,自己對他的愛是不可替代的。

最近同性朋友的數量減少了,也不太和女朋友一起出去玩了。

和他在一起的時候,經常都說自己的事情。

4.8清理你的“心靈垃圾”

心理健康問題作為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已隨著人類逐步邁進現代社會而日益凸顯出來。在種種外在因素的合力作用下,一些人就失去了心靈的平衡和寧靜。那麼如何清理“心靈垃圾”,讓人擁有一顆健康的心呢?

應對策略之一:自我測試

以下列出的是一些應對壓力事件的比較常用的辦法,哪些是你的行為特征或者是你的常用辦法,請注上標記。

(1)我將自己的需求忽略,隻是埋頭工作,拚命工作。

(2)我尋找朋友進行交流並獲得他們的支持。

(3)我比平時吃更多的東西。

(4)我進行某種形式的體育鍛煉。

(5)我發怒,並將周圍的煩惱統統趕走。

(6)我花些時間來放鬆,喘口氣,做伸展運動。

(7)我抽支香煙,喝那些含有咖啡因的飲料。

(8)我麵對壓力的根源,做工作改變它。

(9)我收回自己的感情,遠離人群隻做自己的事情。

(10)我改變自己對問題的看法,以求更加透徹地看待它。

(11)我睡覺的時間比我真正需要的時間長。

(12)我花一些時間離開自己的工作環境。

(13)我外出購物,用買東西的辦法使自己感覺良好。

(14)我和朋友們開玩笑,用幽默的辦法來鈍化困難的銳氣。

(15)我比平時喝更多的酒。

(16)我沉溺在個人的愛好或興趣中,它使我放鬆並感覺良好。

(17)我吃藥來使自己放鬆或者改善睡眠。

(18)我讓自己保持健康的飲食。

(19)我隻是忽視問題,並且希望很快地過去。

(20)我祈禱、思考,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21)我對存在的問題擔心,害怕去做任何觸及它的事情。

(22)我集中精力對付那些我能夠控製以及能夠接受的事情。

以上的各項條目中,序號為偶數的條目是一些更具有建設性的策略,而標有奇數號的條目趨向於不大好的應對壓力的策略。如果你選擇的是奇數序號的條目,那麼你就應該考慮一下對你的思考方式和行為方式是否要做一些改變。你可以嚐試著采用過去沒有采用過的偶數序號策略的方法。

應對策略之二:改變生活方式

(1)確定一個“放鬆時段”融入日常生活裏,試著養成放鬆的習慣。

(2)盡可能多做令你感到愉快的事情。

(3)不要讓壓力積起來。

(4)做到勞逸結合。

(5)堅持在家裏和工作中應有的權利。

(6)避免勞累過度或接受太多的工作任務。

(7)不要躲避令你感到害怕的事情。

(8)要學會記住自己的成績和進步,並會表揚自己。

應對策略之三:學會說“不”

當人們請求你幫他們做事情而給你造成壓力時,你通常很難說“不”。考慮一下你是否能夠做或者願意做他們要求你做的事情。如果你不能夠或不想做,學會有效地拒絕他人的請求。

應對策略之四:說出你的想法

誠實地表達你的意見,這一點很重要,雖然這有可能會惹惱別人或引起爭論。如果確信別人的某個請求是不合理的,你就得說出來。當憤怒和挫折無法宣泄時,人就會鬱悶、沉默、嘮叨、指責或背後誹謗,不能表達自己的意見會導致“消極挑釁”的行為,這種行為對健康有害,因為被壓抑的挫折或憤怒會對免疫係統造成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