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前後夾擊(2 / 2)

作為火槍的製造者,他可清楚,‘51式’滑膛槍的有效射程雖然隻有180米,可那個標準是以精度來算的,要求單支火槍180米內有準頭,能射中敵人。可不意味著火槍的殺傷距離是180米,這個殺傷距離可是要放大的,有500米左右。如今敵人這密集程度,正適合,他不要求精度,隻求殺傷,也是能夠斃敵的。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對自家武器有信心的趙靖當機立斷,下令道:“槍彈上膛~預備~開火!”

前陣大約距敵480米遠處,騰起一排白色煙霧,頓時硝煙彌漫,鉛彈呼嘯著,向那集結了,正準備衝鋒的清軍軍陣,咆哮著衝了過去,軍陣霎時就肉眼可見的凹了下去。

這襲擊來得如此突然,以至於以為敵人也是要和自己肉搏的清軍就是一怔,連那被鉛彈擊中,本該重傷,本該死亡的兵丁,都因為這一怔,不覺疼痛,將勾魂的無常擋在一丈開外,不能近身,就好像時間在這一刻被凍結了一般。

太平軍可沒有因為他們的不作為,就手下留情,平日嚴格的訓練,讓他們機械的重複著練了有上萬遍的動作,交換隊形,第一排停下,原地清膛,從彈藥盒內掏出定裝子彈,裝上彈藥,上膛,動作嫻熟,如行雲流水一般。第二排、第三排繼續前進,等第二排前進了一列,手中火槍霎時在手中一齊端平,又前進了一個隊列,方才停下,瞄準射擊,動作一氣嗬成。這時繼續前進的第三排,剛好走到他們身後,平端著火槍,在他們停下清膛裝彈之時,毫不猶豫地越過他們,向前繼續前進。與此同時,第三排後的原先第一排,也已經裝彈完畢,開始跟在他們身後前進。就這樣,三排人馬交替開火,每一次槍響,都有三百的清兵或死或傷,以每6秒一陣排槍的速度,將清兵如割麥子一樣收割。

就在第二聲排槍響時,清兵才反應過來,這實在太傷人了,太凶殘了,隔了有近一裏地遠,就讓我們死傷慘重。這是什麼火槍,絕不是他們所了解的鳥槍,那玩意比弓箭還不如。但鳥槍的威力他們是清楚的,中者,即使是輕傷,也是無救,日後早晚是要中鉛毒,傷口化膿而死,相比即刻斃命者,也不過是晚死了幾天,下場更慘。

他們可沒想過迎著火槍隊,衝鋒。開玩笑,這麼遠的距離,還沒等他們衝到半道上,就在這密集的火力下死傷殆盡。他們隻是靠著當兵,養家糊口,順便靠著這身皮掙點外快,可不是來拚命的。

就在這時,又是一頓排槍,就這麼一會兒功夫,三分之一的人中招,頓讓他們肝膽俱裂,作鳥獸散,任憑李星沉怎麼彈壓也壓不住。

太平軍火槍隊這突襲,來的真是時候,一萬多清兵,為了山頂那最後剩下的三百殘寇,個個向前爭功,都快把人擠成麵團,就隻差互相間下黑手。這一槍下去,運氣好的,如糖葫蘆般,一槍就是兩個,簡直閉著眼都能殺敵。

李星沉一看,知道大勢已去,自己用兩萬大軍作陪,成就豎子威名,心下不由淒然,不知將來史書又該如何下筆,描繪這一段戰爭,他李星沉多半成了無能的代言詞。想到這兒,他實在心有不甘,非是自己無能,實在是他的屬下太過無能,這一刻他倒是有些理解崇禎帝的苦楚了,都是同病相連的可憐人。

山頂上,幾百號太平精兵,且戰且退,逐漸縮小防禦圈,把主帥和大旗護在中央。他們拚勁自己性命,也不肯讓自家大旗倒下,也要保正主帥安全。這是他們所有人的信念,他們寧死也不屈服。

漸漸的,越來越多的人犧牲,眼看防線搖搖欲墜之時,忽有火槍聲連綿不絕的傳來,讓他們不由的心神一震,自家援軍來了。又沒過一會兒,清兵後陣大亂,就如瘟疫般,由後陣傳到前陣。清兵頓時無心鏖戰,紛紛開始往後撤退,最後僅剩的三百勇士乘機掩殺過來,前陣猝不及防,沒料這群已經傷情慘重的太平軍還敢主動出擊,又兵無戰心,頓時演變為大潰退。這一下,不論前陣後陣都在潰敗,形勢逆轉,一下子成了一場少數人對多數人的追擊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