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說吳謙他們沒逮著王烈三人,生怕事情有變,急領著隊伍往前趕。為了不必要的誤會,李壽自告奮勇,欲要先行一步,前去接洽投敵事宜。
吳謙卻是不同意,道是他初出茅廬,見識尚淺,容易把事情給辦岔了,至於他私下打的盤算,也隻有他自己才知道。李壽到底是年輕,雖然智商不差,可到底還是吃了見識少的虧,沒看清吳謙怕他貪了頭功,心下不由地就生了怯,怕真把事情給辦砸了。可沒奈何,這投敵之事,尚屬機密,這君不密則失國,臣不密則失身。他們可不敢派自己的親兵過去接洽,萬一要是他心懷朝廷,把他們給賣了,那豈不是糟的很。最後,商議來商議去,還是由吳謙去。
吳謙也是久曆官場,為人也滑的很,臨去前就順手扯了一塊黃布,等走到半道上,散了辮子,長發披肩,又把黃布作巾,包裹在頭上,才疾奔太平軍方向而去。
他剛走了一裏多路,忽然自官道旁林子裏竄出一夥人來,有的拿刀,有的拿叉,還有的拖著鳥槍,武器是五花八門,各種樣式都有,服飾也不統一,隻是都散發披肩,頭上裹著黃巾,隊伍看似武器不統一,著裝不一致,卻是井然有序,人也精幹,處處透著精氣神,和官軍一比,若不是沒穿號服,任誰都會把他們錯當官府精銳。
這夥人有近二十人的樣子,上前就把吳謙團團圍住,其中一個,一身青袍,腰挎長刀,三十歲模樣,似是這夥人頭目的精幹漢子,厲聲喝道:“你是幹什麼的,為何要假扮我太平天兵。說!你是不是清妖奸細,來此打探軍情。”
吳謙向眾人作揖,賠笑道:“各位天兵容稟,還望代為通傳天王,小人帶著三百號弟兄,特來投奔天王。”
“哦?你是來投軍的,不知是江湖上哪裏的好漢?”精幹漢子還自不放心,怕他話裏有假,繼續盤問道。
吳謙繼續賠笑道:“不瞞各位,小人正是各位爺口中的清妖把總,仰慕天王威名,各位天兵神武,特來投奔。”
精幹漢子見吳謙滿臉都是笑,動作誠懇,表情真誠,不似有假。正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於是就對吳謙道:“那好,你既然說是來投奔我們太平天軍的,那就跟我去見見我們東王統帥,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到時自會原形畢現。”
說著,他吩咐左右繼續探路,自己和兩個漢子看押著吳謙,隨他一起去見東王楊秀清。一路上,他又反複的盤問了幾遍,讓吳謙將具體情形都一一道來。如此幾次三番,都能對上,才真正將心落到肚子裏。吳謙隨著他們一路走,一路自肚內暗自琢磨,該如何應對東王,絞盡腦汁,將生平所有能夠用得著的拍馬手段,都在腦中演練了一遍。這拍馬屁也是個技術活,需要看人下菜,才能對味,否則反倒可能弄巧成拙,他這麼辦,也是為了不時之需。
行了一刻鍾時間,就見道旁林間掩映著一個村莊,吳謙隨著三人進了村子,一路上崗哨甚多,走走停停,應對隨時的盤查,過了四五個崗哨,一座磚牆瓦屋出現在他眼中,在周圍一眾泥牆草頂的茅草房中十分顯眼。精幹漢子一人先行入屋通告,隻留下三人停留在屋前等候。沒過一會兒,他就出來了,道:“東王傳你進去,你小子到裏麵給我老實點,莫要整出幺蛾子,讓大家臉上都不好看。”
“是~是~”吳謙陪著小心道,“一定不會虧待了諸位一路上的照顧。”
得了允許,吳謙這才一人入內。
他低著頭,小心翼翼隨著領路的門官,來到大堂。
等進了大堂,吳謙餘光見大堂正座端坐著一人,堂下兩邊站著幾個護衛親兵,心知這就是自己要見東王楊秀清了,趕緊給磕頭行了個大禮,拜罷,那正座上的人才發話,道:“你就是吳子山口中那個來投我太平軍的清妖頭子?”
吳謙低眉順眼答道:“不錯,正是小人。”
楊秀清看他乖覺,很順眼,笑道:“你且起來答話吧!”
“多謝東王恩賜!”吳謙給東王磕了一個響頭,拜罷起居,不敢正眼以對,隻拿目光偷瞧。
就見一國字臉,高鼻梁,柳葉眉,丹鳳眼,眼中不時有精光閃過的雄壯漢子端坐在主位太師椅上,一身明黃長袍,頭披黃巾,腳著皮靴,古銅色的皮膚,端坐在那兒不動,自凜凜生威,讓人懾服。
“你在清妖之中官居何職,又怎是想到來投我們?”東王好整以暇的問道,如同一隻打盹的老虎,看似沒有危險,卻不知何時就能醒來。
吳謙不敢怠慢,道:“好叫東王知曉,小人乃是清兵中的一個把總。至於為何來投,實在是天兵威名太著,大家夥都攝於威名之下,不敢相抗。再有就是小人也仰慕太平天軍平等思想,不想在滿妖頭子下受那低人一等的窩囊氣,這才受了眾人推舉,特來投奔大王,好為我等尋個好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