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東條來華前後(1)(2 / 3)

汪精衛這樣胡思亂想一通,心情輕鬆了一些,剛才失去的平衡又正位了。這時,被召集的陳公博、周佛海、褚民誼、林柏生、梅思平、丁默邨先後來到了他官邸的東樓辦公室,必然列席者徐珍和陳春圃也來了。他望著他們,思維又回到了嚴酷的現實,心情又沉重起來。

他讓陳春圃將日本在丹皮爾海峽遭到失敗的那篇報道念了一遍,然後說:“麵臨日本朋友在大東亞戰爭中的連續出師不利,我們作為已向美英宣戰的同盟者,作為大東亞戰爭的參戰者,相信諸位與我一樣憂心如焚。然而,擔憂,隻能說明我們與日本朋友同呼吸共命運,但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因此,甚望諸位拿出切實可行,而又有助於日本扭轉被動局麵的得力措施來!”

南京政府參戰,是去年十二月二十日至二十六日,汪精衛率領陳公博、周佛海、褚民誼、林柏生、梅思平、蕭叔萱等人訪問日本時,經裕仁天皇同意決定下來的。二十四日,雙方就此簽署了《南京國民政府參戰與日華新協定》。《協定》規定一九四三年一月九日,南京政府正式向美國、英國宣戰,“為了完成對美英兩國的共同戰爭”,南京政府將“與日本政府同生共死,在軍事上、政治上、經濟上進行完全的合作”。為了讓中國淪陷區人民“與日本同心同德,日本交還在華之租界地和取消其治外法權,並盡力說服德國、意大利也這樣做”。也是在這次訪問中,經過汪精衛的再三要求,裕仁才同意去掉南京政府的國旗頂端上的三角黃布飄帶。汪精衛高興地對隨行者們說:“去掉這根飄帶,我們的國民政府就是正統的了。”

陳公博首先發言。他說:“看到日本朋友在大東亞戰爭中不斷失去主動權,我越來越感到不安。誠如委座說的,我們應該主動協助盟國朋友力挽狂瀾。”他沉思片刻,“美英不是於去年一月同意建立中國戰區,讓老蔣任中國戰區統帥,派美國史迪威中將任參謀長,由老蔣於去年一月下旬、八月上旬分別建立兩支遠征軍,開往緬甸、印度作戰嗎?”他很有滋味地咂咂嘴,“我們既然從軍事上與日本一道參加大東亞戰爭,也應該向日本政府提出建立中國戰區,由汪委員長任統帥,由一個日本將領任參謀長,也建立兩支遠征軍,開赴太平洋地區作戰。”他停了一會又說,“兩支遠征軍的兵力不少於二十萬人。”

“高見,高見,這是得力之舉!”周佛海大加讚賞,“昨天上午與鬆井將軍交談時,他告訴我,大東亞戰爭進行以來,日軍已在太平洋地區傷亡十五萬六千多人,日本國內十五歲的男性學生都應征入伍了,他們正感到兵力不足,若我們提出建立中國戰區,建立兩支遠征軍直接參戰,相信他們會表示歡迎的。”他說的鬆井,就是鬆井太久郎,去年六月影佐禎昭出任日軍第三十八師團長,赴太平洋地區打仗之後,由他繼任南京政府最高軍事顧問。

“日本工廠的絕大部分青壯年工人也上前線打仗去了。”陳璧君說,“一星期前,日本政府不是要求我們在二十天內為他們輸送二十萬苦力進他們的工廠當工人嗎?這同樣說明日本兵力不足!如果我們主動組織二十萬遠征軍直接參戰,那真是雪裏送炭呢!”

徐珍、褚民誼、林柏生、梅思平、丁默邨一一發言,表示同意上述意見。

汪精衛對日本人看不起他們的和平軍心中有數,沉默好一陣才開口。他說:“至於建立中國戰區,我看不必了。但是,組織兩支遠征軍的事,可以向日本政府提出來。若他們同意,我們就選二十萬作戰能力強的部隊參戰,若不同意,我們仍然配合在華日軍攻打重慶部隊和共黨部隊,也同樣是參戰。”他頓了一會,“當然,不論派遠征軍直接參戰與否,日本要求我們輸送二十萬苦力,還是與過去一樣有求必應。中央軍委已向各省市做了布置,要求在半個月內以抽壯丁的形式把二十萬苦力抽上來。此事我已委托參謀總長葉孛孛將軍具體負責。”

葉蓬任參謀總長是去年六月的事。湖北省主席何佩瑢與日軍駐武漢最高指揮官佐野忠義最喜愛的姘婦佟秀秀睡過兩次覺,被佐野發現,就以請何佩瑢赴家宴為由將他毒死了。於是,原參謀總長楊揆一當了湖北省主席,葉蓬當了參謀總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