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貫注我心之精神(4)(1 / 2)

幾個星期以前,紐約泰晤士報記載有六千美國男女,貧富貴賤皆有,捐了三千瓶人血,作為注射英國受傷兵民之用。該報又說:在這六千人之中,女子多於男子,有的已在五十歲開外。這種舉動,如何能拿經濟的動機去解釋呢!我們很明白這完全是一種同情心的驅使。

在我一次旅行中,有一位年青記者問我:“在你旅行全美中,發現了什麼?”我說我所發現的是美國人對於中國有一百分之一百的同情心。這位記者說:“胡博士,這種一百分之一百的同情心對於中國有什麼用處?”我回答他:“青年!不要輕視同情心。”諸位,我深信:當你打仗的時候,有人給你深切熱烈的同情或遭有真正文化的國家的指責,這兩者之間是有天淵之別的。讓我現在告訴你:中國打仗的精神所以如是的好,是靠你們同情心驅使所表現的各種援助。正是因為你們同情心的援助,減少了我們傷兵病民的痛苦,使老百姓沒有受饑餓和無房屋居住之苦,同時他們精神上也得了無限的安慰。將來驅逐敵人和獲得我們自由和獨立,還要靠你們同情心的幫助呢!

諸位中國的朋友,我敢說:我們政府和全國人民全心全力的抗戰,是值得你們的同情的。抗戰至今,已經三年零四個月了,我們抗戰雖然是為我們自己的生存,也是幫助世界其他國家打倒民主自由公道正義的整個仇敵。假使日本不是受我國的牽製,歐洲戰情不知已壞到什麼地步了。

剛剛一年前,我在中美協進社談話,當時我說中日戰爭不會在短時期解決;因為日本軍閥不會覺悟,不能明了世界輿論,不會放棄野心而走上和平大道。我曾告訴你們:我國全體抗戰是有決心的,不達最後目的不止。

一年過去了,現在我再向你們重行說一遍:中國抗戰不達目的不止,也許還要許多個月能成功,也許還要幾年才能達到目的。中國決不能停止抗戰,因為下列三個理由:

一、現在放棄自由獨立的機會,中國將永無希望,現在歐洲的情形,便是我們的前鑒。

二、與野蠻的侵略國家談不到和平,因為他們說話不可靠;明興會議是我們從旁所得的教訓。

三、中國勝利與否,與世界民主主義的存亡,完全是一事,中國不亡,民主主義不滅,因中國若放棄抗戰,則日本所有力量必因德意日聯盟的關係而用以毀壞西方民主國家。

有這三個原因,所以中國不能停止抗戰。中國決抗戰到底,最後勝利一定是我們的。

為學生運動進一言

我在十五年前,曾提出一條曆史的公式:

在變態的社會國家裏,政治太腐敗了,國民又沒有正式的糾正機關(如代表民意的國會之類),那時候,幹預政治的運動一定是從青年的學生界發生的。

這條公式是“古今中外”都可以適用的。從東漢北宋的太學生幹涉政治,直到近年的“公車上書”,留學生組織革命黨,五四運動,民十三以後的國民革命,共產黨運動等等,這都是“古今一例”的。從中國兩千年的學生幹政,到歐洲各國最近三百年中的種種政治革命與社會革命,到眼前全世界的各種學生幹政運動(例如連日報紙所記埃及學生的排英運動),也都是“中外一理”的。

這個道理是很明顯的。中年老年的人,壯氣早消磨了,世故深了,又往往有身家之累,所以都容易采取明哲保身的態度,不肯輕易參加各種帶有危險性的政治活動。隻有少年學生的感情是容易衝動的,膽子是大的;他們沒有家室之累,理智也不曾完全壓倒情緒,所以他們一受了義憤的鼓動,往往能冒大險,做出大犧牲,不肯瞻前顧後,也不能遲徊猶豫。古今中外,同是一樣的。

懂得了這一條很淺近的曆史公例,我們就應該明白,這幾年中國國難之下青年學生的沉寂隻是一種變態,而不是常軌。這沉寂的原因,一部分固然是自身能力脆薄的覺悟,一部分還是政治勢力的壓抑。絕大多數學生確然覺悟了這回國難的空前嚴重性,覺悟了口號標語遊行示威的絕對無力,所以他們決心向圖書館實驗室裏去尋求他們將來報效國家的力量。然而這不是近年學生界沉寂的主因,因為這一類學生本來是沉寂的,他們壓根兒就不是鬧政治運動的材料,凡是幹政運動總是少數“好事”“好動”的青年們鼓動起來的。而近年“特務機關”的密布,秘密告訐的盛行,往往使各地學校裏的好事分子銷聲匿跡。此項政治活動的策動人物的被壓抑,似是近年學生界沉寂的主要原因。

一個開明的政府應該努力做到使青年人心悅誠服的愛戴,而不應該濫用權力去摧殘一切能糾正或監督政府的勢力。在外患最嚴重壓迫的關頭,在一個漢奸遍地的時勢,國家最需要的是不畏強禦的輿論和不顧利害的民氣。我們這個國家今日所缺少的,不是順民,而是有力量的諍臣義士。因此,近年政府鉗製獨立輿論和壓迫好動的青年的政策,我們都認為國家不幸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