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貫注我心之精神(4)(2 / 2)

我們試回頭想想,在三四年前,我們還能自信,國家的軍備不能作戰時,我們還有經濟的武器可以使用。如今呢?可憐我們隻許談經濟的提攜了!這一項經濟的武器的失其效能,一半由於沒有政府的後盾,一半也由於輿論和愛國青年的被鉗伏。

今年五六月之間,華北受了壓迫,報紙不登一條新聞,不發一句評論,全國青年睡在鼓裏,無聲無息的幾乎丟了整個的華北!

獨立的輿論,愛國的青年,都無聲無息的時候,所謂“自治”運動卻公然抬頭露麵了。這是必然的結果。偌大的地麵早已成了“無人之境”,奸人們還不公然活動,更待何時!

所以十二月九日北平各校的學生大請願遊行,是多年沉寂的北方青年界的一件最可喜的事。我們中年人尚且忍不住了,何況這些血氣方剛的男女青年!

那一天下午三點多鍾,我從王府井大街往北去,正碰著學生遊行的隊伍從東安門大街往南來。人數不算多,隊伍不算整齊,但我們望見他們,真不禁有“空穀足音”之感了。

那一天的學生反對“自治”大請願,雖然平津各報都不許記載,(《大公報》雖然登了,但因禁令還未解除,北平看不見)卻是天下皆知的壯舉。天下人從此可以說,至少有幾千中國青年學生是明白表示不承認那所謂“自治”的傀儡醜戲的。

但是九日以後,各校學生忽然陸續有罷課的舉動,這是我們認為很不幸的。

罷課是最無益的舉動。在十幾年前,學生為愛國事件罷課可以引起全國的同情。但是五四以後,罷課久已成了濫用的武器,不但不能引起同情,還可以招致社會的輕視與厭惡。這是很淺顯的事實,青年人豈可不知道?

罷課不但不能絲毫感動抗議的對象,並且決不能得著絕大多數好學的青年人的同情。所以這幾天鼓動罷課的少數人全靠播弄一些無根的謠言來維持一種浮動的心理。城內各校傳說清華大學死了一個女生;城外各校傳說師範大學死了一個女生。其實都是毫無根據的謠言。這樣的輕信,這樣的盲動,是純潔的青年學生界的恥辱。捏造這種謠言來維持他們的勢力的人,是純潔的青年運動的罪人。

我們愛護青年運動的人,不忍不向他們說幾句忠告的話。

第一,青年學生應該認清他們的目標。在這樣的變態政治之下,赤手空拳的學生運動隻能有一個目標,就是用抗議的喊聲來監督或糾正政府的措施。他們的喊聲是輿論,是民意的一種表現。用在適當的時機,這種抗議是有力量的,可以使愛好的政府改過遷善,可以使不愛好的政府有所畏懼。認清了這一點,他們就可以明白一切超過這種抗議作用(輿論作用)的直接行動,都不是學生集團運動的目標。

第二,青年學生應該認清他們的力量。他們的力量在於組織,而組織必須建築在法治精神的基礎之上。法治精神隻是明定規律而嚴守他。一切選舉必須依法,一切討論必須使人人能表現其意見,一切決議必須合法。必須如此,然後團體的各個分子可以心悅誠服,用自由意誌來參加團體的生活。這樣的組織才有力量。一切少數人的把持操縱,一切淺薄的煽惑,至多隻能欺人於一時,終不能維持長久,終不能積厚力量。

第三,青年學生應該認清他們的方法。他們都在受教育的時代,所以一切學生活動都應該含有教育自己訓練自己的功用。這不是附帶的作用,這是學生運動的方法本身。凡自由的發表意見,虛心的研究問題,獨立的評判是非,嚴格的遵守規則,勤苦的鍛煉身體,犧牲的維護公眾利益,這都是有教育價值與訓練功用的。此外,凡盲從,輕信,武斷,壓迫少數,欺騙群眾,假公濟私,破壞法律,都不是受教育時代的青年人應該提倡的,所以都不是學生運動的方法。團體生活的單位究竟在於健全的個人人格。學生運動必須注意到培養能自由獨立而又能奉公守法的個人人格。一群被人糊裏糊塗牽著鼻子走的少年人,在學校時決不會有真力量,出了校門也隻配做順民,做奴隸,而已。

第四,青年學生要認清他們的時代。我們今日所遭的國難是空前的大難,現在的處境已夠困難了,來日的困難還要千百倍於今日。在這個大難裏,一切聳聽的口號標語固然都是空虛無補,就是在適當時機的一聲抗議至多也不過臨時補漏救弊而已。青年學生的基本責任到底還在平時努力發展自己的知識與能力。社會的進步是一點一滴的進步,國家的力量也靠這個那個人的力量。隻有拚命培養個人的知識與能力是報國的真正準備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