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熟了,就是學會了,工具用的熟了,方法練的細密了,有天才的人自然會“熟能生巧”,這一點功夫到時的奇巧新花樣就叫做創造。(《信心與反省》頁四八○)
吳先生說:“創造須由模仿入手”;我說:“一切所謂創造都從模仿出來”,我看不出有一絲一毫的分別。
如此看來,吳先生列舉的四個方式,其實隻有一個方式:一切發明創作都從模仿出來。沒有天才的人隻能死板的模仿;天才高的人,功夫到時,自然會改善一點;改變的稍多一點,新花樣添的多了,就好像是一件發明或創作了,其實還隻是模仿功夫深時添上的一點新花樣。
這樣的說法,比較現時一切時髦的創造論似乎要減少一點弊竇。今日青年人的大毛病是誤信“天才”、“靈感”等等最荒謬的觀念,而不知天才沒有功力隻能蹉跎自誤,一無所成。世界大發明家愛迭生說的最好:“天才(Genius)是一分神來,九十九分汗下。”他所謂“神來”(Inspiration)即是玄學鬼所謂“靈感”。用血汗苦功到了九十九分時,也許有一分的靈巧新花樣出來,那就是創作了。頹廢懶惰的人,癡待“靈感”之來,是終無所成的。壽生先生引孔子的話:“吾嚐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這一位最富於常識的聖人的話是值得我們大家想想的。
二十三,六,廿五
偉大的同情心
我們今晚在此聚會,不是紀念中國的抗戰,而是表現美國人士助華的一種純粹高尚的同情心,這種同情心,早已在援華機關團體工作上表現出來了。醫藥助華會暨賑華會,今晚所開的大會,是美國人士助華熱烈同情的繼續表現。貴會等過去努力熱心,奔走呼號,勸募巨款,購辦藥品和運輸用具,不僅加惠難民,而且間接增加中國抗戰力量。這是中國政府人民和我個人所萬分感激的。
三年前,我從紐約旅行到了西部,路過加拿大,沿途經過不少地方,使我發生了不少感想,加拿大和美國人民,對中國難民是有真正同情心的。讓我來說點事實做證明。有一天,我在華盛頓省司卜更城一個飯店吃飯,吃完了有一個穿白色製服的茶房來到我麵前,給我三塊美金,笑臉說道:“大使先生,這是我一點小小貢獻,請你收下,代我救濟中國難民吧!”這種舉動,不是真正同情心的表現麼!
一月前,我的鄰居巴美莉太太送一封信來,裏麵附了兩張支票,共美金一千元:一張是給美國醫藥助學會,一張是給蔣夫人的,請他們代為救濟中國難民。兩天之後,我把“希望之書”送去請她簽名,不幸當晚她竟與世長辭!那知道她的簽字,就是她的遺筆呢!這種舉動,不是真正同情心的表現麼!
晚近成了一種風尚,一部分人好以經濟的動力和經濟動機解釋曆史。譬如美國參加第一次歐戰,據這一派的解釋,完全是因為美國經濟財政的原因和動機。跟著這種思想和解釋,就產生了許多新立法,禁止任何交戰國家(除了南美洲以外)獲得美國財政上的協助。他們以為從此美國就可不再卷入外國戰爭了。
諸位,這種似是而非的經濟派的曆史家,忘記了各人方寸中尚有一個“同情心”。政府可以立法禁止財政上的幫助,但是政府無從立法消滅多種因素所產的同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