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廷鍇於1934年4月離開香港,周遊歐、美、澳等地。一路上,蔡廷鍇大力宣傳抗日救國的主張,控訴日寇侵華罪行,抨擊南京國民黨政府的不抵抗政策,表明自己抗日救國的決心。因此,他受到海外華僑和外國友好人士的熱烈歡迎。甚至墨索裏尼對他的愛國精神也表示欽佩,說:“我為何要歡迎你?因我向來未見中國人敢和日本抗戰者,有之,惟蔡將軍耳。不但中國人要崇拜你,即外國人也要崇拜你之英勇,我不管中國政府對你之態度如何,我今天要熱烈歡迎你。”
1935年4月蔡廷鍇返回香港,繼續從事抗日反蔣工作。他與李濟深、陳銘樞、蔣光鼐等組織“中華民族革命大同盟”,發展抗日反蔣的統一戰線,創辦香港《大眾日報》,擴大抗日反蔣宣傳。
1937年蔡廷鍇在菲律賓獲悉“七七事變”的消息,便於7月22日回到香港。8月中旬,蔡廷鍇應蔣介石的電邀,前往南京,被委為大本營上將參議官。1939年初,蔣介石起用蔡廷鍇任第16集團軍副總司令。隨著南寧形勢危急,蔡廷鍇又被委為第26集團軍總司令,率軍備戰於桂南、粵西一帶,旋率部參加桂南會戰。由於政治腐敗,部屬又多屬借調,難以指揮,抗日終無成效,遂多次請辭。1940年4月,第26集團軍改編為粵桂邊區總司令部,蔡廷鍇任總司令。但借調各部均返歸建製,蔡差不多是光杆司令,就職月餘,蔡廷鍇即呈準辭職,以上將參議官名義,閑居桂林。桂林將陷,蔡廷鍇又回鄉居住,直至日寇投降。
1946年4月l5日,他和李濟深、何香凝等人在廣州正式建立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被推舉為主席。他多次要求蔣介石“必須放棄武力統一政策”,“重開政治協商會議,改組中央及地方政府,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確立獨立自主外交政策”等,但蔣介石不聽,遂無果。
1948年初,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成立,蔡廷鍇被選為中央常務委員兼財政部長。是年9月12日,蔡廷鍇作為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的首席代表,應邀和沈鈞儒、譚平山、章伯鈞等民主黨派領導人回國參加新政治協商會議。新中國成立後,蔡廷鍇先後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全國政協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常委,後來,又當選全國政協副主席、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同時,兼任國家體委副主任及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副主席。此外,蔡廷鍇還擔任世界和平理事會理事。1957年,蔡廷鍇擔任中國代表團團長,率領代表團前往日本東京參加第三屆禁止原子彈、氫彈大會,取得圓滿成功。
1968年4月25日,蔡廷鍇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76歲。
【作者點評】
蔡廷鍇將軍是我國著名的愛國將領,是威震中外的抗日民族英雄。他一生高舉孫中山思想旗幟,堅持革命的“三大政策”,為我國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事業貢獻了畢生精力。
蔡廷鍇將軍青少年時,就具有強烈的愛國思想。他十分憤恨外邦侵略、欺淩中國。從小他就十分欽佩劉永福反抗外國侵略者的英雄精神。當時清廷腐敗,自中日戰爭以來和帝國主義訂立了許多不平等條約。他目睹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我國,國土淪亡,中國人民被淩辱的慘狀,內心十分憤慨,因而使他自幼立下誓願,要學劉永福那樣英勇打鬼子,並把這個信念化為行動,決心為同胞報仇,為中華民族雪恥圖強。他當營長時,有一次,坐到掛外國旗的港梧船,該船買辦要印警將他的衛兵解除武裝後才讓他上船,他力斥買辦這種有辱國體的行為,一連摑了那人三個大巴掌,還要買辦買紙炮三萬由碼頭放到他的營部賠禮道歉方才罷休。
在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領導下,他參加了國民革命軍,南征北伐,在平定軍閥、參加中原大戰等戰役中,他率部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其部被稱為“鐵軍”。由於他驍勇善戰,智勇雙全,屢立奇功,因而由普通一兵,升為連長、團長、師長、軍長一直升到總司令。
l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爆發,在這民族存亡的緊要關頭,蔣光鼐、蔡廷鍇等向全國發出通電,表示守土有責,尺地寸草,不能放棄,為救國保家而抗日,雖犧牲至一卒一彈,絕不退縮。為了民族的生存和尊嚴,他毅然率領19路軍,奮起抵抗,在閘北打響了上海抗日的第一槍。他憑著頑強英勇的戰鬥精神幾次打退了多於我軍三四倍的日軍進攻,使日軍三易其帥,粉碎了“日本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蔡廷鍇指揮的淞滬抗戰,大大鼓舞了中國軍隊的鬥誌,振奮了中華民族的士氣。美國記者斯諾曾稱讚蔡廷鍇將軍指揮淞滬抗戰的英勇行為,稱他為“從未見過的使人信任,而又具有信心的中國將領”。
抗日戰爭全麵爆發後,蔡廷鍇認識到蔣介石對日本帝國主義屈膝投降的嘴臉。他認為要抗日就首先要反蔣,隻有聯合中國共產黨才能真正反蔣抗日,於是派人同紅軍聯係,並和李濟深、陳銘樞、蔣光鼐等在福建成立人民政府,發動“閩變”。由於種種原因,“閩變”失敗了,而蔡廷鍇仍然堅持抗日救國。他來到香港,和李濟深等人組織“民族革命大同盟”,繼續高舉抗日反蔣的旗幟,周恩來曾給予蔡廷鍇高度的評價:蔡將軍的一生光榮曆史,一是“一·二八”淞滬抗戰,為國爭光;二是福建聯共反蔣,反對獨裁。
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他和李濟深、何香凝等成立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擔任該會主席,在周恩來同誌的鼓勵和支持下,蔡廷鍇大力開展反蔣民主運動,並在香港和李濟深、何香凝、譚平山、朱學範等聯絡三民主義同誌聯合會、民主促進會及國民黨民主派人士,於l948年元旦成立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簡稱“民革”)。當時“民革”提出鮮明的戰鬥口號:“推翻蔣介石賣國獨裁政權,實現中國獨立、民主與和平。”1948年秋,蔡廷鍇將軍應中共中央的邀請,和李濟深等民主人士秘密北上,到東北解放區,參加新政協籌備工作,開始他的新的革命曆程,為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新中國政府宣告成立後,蔡廷鍇將軍擔任過國家許多重要的職務,如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政協副主席、國防委員會副主席、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職,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直到1968年4月25日病逝,他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我國的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事業。全國解放不久,他以曆史上抗日名將的身份作為中國代表團的團長,在1957年率團去日本參加禁止原子彈、氫彈的世界大會時,完全不把日本右派可能對他發動暗算的風傳放在心上,毅然接受委派並圓滿地完成了任務。這說明蔡先生的愛國主義、民主主義思想已遠遠超越他三四十年代的思想,上升到了熱愛社會主義事業,為世界和平運動奮鬥的高度。正如毛澤東所說,蔡廷鍇是一個有益於革命的人。
(李敦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