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玲的功績在於為中國的讀者打開了一扇了解泰國民眾生活的窗戶。
據我了解,楊玲在翻譯作品前,做了大量的前期準備,即選稿。因為任何一個國家的文學作品都會有精華與糟粕,都會有雅俗之分,這就需要翻譯者的眼光了。平心而論,楊玲所選的作品都是泰國作家的精品力作。試以《畫家》為例,此文著力塑造了畫家乃功這個人物,他有自己的愛好,自己的追求,哪怕不被家人理解,不被市場看好,但他隻要能從事他心愛的水彩畫,他就心滿意足,即便自己的畫暫時進不了美術館,也標不了高價,隻能低價賣之,但他安之若素,在自己追求的路上一路前行,這樣淡泊名利,看輕功利的畫家,成功是早晚的——這對我們中國的畫家、作家、藝術家不都有啟迪作用嗎?!
有感於楊玲對文學的執著、付出,有感於這些作品的內涵、品位,我有意牽線搭橋,推薦給中國的出版社,希望有更多的中國讀者能讀到泰國作家的文學作品,借此了解泰國。要知道,泰國不僅僅是個佛國,還有文學。考慮到中國讀者的閱讀口味與市場號召力,我選用了集子中暖哇蓬猜是限的作品《芭提雅的夜晚》作為書名,希望中國的讀者從琳琅滿目的書架上一眼認出這是來自泰國作家的作品集。
言有盡而意無窮——《迎春花》微型小說淺析
王亞男
著名作家阿·托爾斯泰認為:“小小說是訓練作家最好的學校。”(《論文學》)。微型小說,過去作為短篇小說的一個品種而存在,其性質一度被界定為“介於邊緣短篇小說和散文之間的一種邊緣性的文學體裁”,作為小說四大家族的成員之一,其地位卻一直像個“棄兒”,被主流文學所排斥。
而今,憑借著一大批優秀作家的不懈追求和孜孜不倦地耕耘,曆練後的微型小說已“出落”得越發清新可人,逐步發展成為一種獨立的文學樣式,在海外華人文壇裏的影響力也越來越深遠。
泰國留學中國大學校友總會叢書已經出版到第二套,在世界華文文壇引起熱烈反響。其中第二輯微型小說集《迎春花》是老羊和楊玲父女自2005年合著出版《淡如水》文集之後的又一次傾力合作。集子裏收錄的作品,文筆清新豪放,簡潔流暢,就像書名取做《迎春花》一樣,能在冬末早春料峭的寒風中綻放,璀璨的金星綴滿枝頭,給冷漠的早春帶來一派盎然的春意和希望,也給世界華文文壇注入一縷沁人心脾的清香。
一
“世界對愛動感情的人是個悲劇,對愛思考的人是個喜劇”用這句法國名言來概括作家老羊十分恰當。在本書中關於廢話協會題材的一係列作品中無不體現作者洞察社會,反思人性的憂患意識。獨特的審美視角,誇張的人物語言,動作描寫和婉諷風格,構成了作者諷刺喜劇性小小說的一個特點。
《廢話協會會長辭職》一文分為三小節,寫的是崔大立“升官夢”僅短短一周從歡喜到破滅的過程。第一節首先用一句話簡明交代了主人公崔大立當選廢話協會會長,後通過其洋洋灑灑的發言作出“廢話不廢”的論證,儼然一副義正詞嚴為廢話正名的態度。之後的二、三小節,卻轉向對其妻和表妹的通話著墨,對崔太太前後不一、出爾反爾的語言進行描寫,“表妹!好消息!……想當會長不知多少年,如今神明保佑當上了……”“表妹呦!不是好消息。大立不當會長啦!……”崔大立本來滿心期待過一把官癮,不料竟得繳納四位數的會長稅。不得已這還未點燃的“三把火”美夢就隨著高達四位數的稅額宣告破滅了。通過對其妻的語言描寫,從側麵使得崔大立這個官迷心竅,卻又財迷滑稽的形象躍然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