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良國帶著他的南方集群攻占了尼尼微,但是卻也無力繼續南下。一來打先鋒的第29主戰坦克師吃了這樣一個大敗仗,挫了銳氣;二來剛剛走過八百公裏叢林地帶部隊疲憊不堪,急需休整。朱良國於是在尼尼微駐紮下來,一邊布置防務,防備巴比倫軍隊反撲,一邊催著後方趕快給他補給物資,補充兵員。剛修好的巴比倫森林鐵路一時間繁忙無比,都是從聖雷吉斯發出的軍事物資:糧食、汽油、彈藥、零配件……源源不斷的送往尼尼微。
這個時候我和柳平的“東大陸防衛計劃”已經完全自主運轉,在大量軍事定單的刺激下,聖雷吉斯的軍工企業如雨後春筍般一家接一家的開辦起來。到1881年年底的時候,中國所有的軍工集團都在東大陸有了分廠,我們所需要的各種武器彈藥零件等等基本都可以在東大陸就地生產。在把巴比倫沙漠以西幾乎所有資源都動員起來以後,中國可以在東大陸生產支持戰爭所需要的45%的物資,雖然還有55%需要我們從西大陸本土調運,但是由於海軍在大東洋完全優勢的確立,物資在運輸中的損耗大大減少了,西大陸本土由於戰爭引起的經濟壓力也隨之減輕了很多(根據1882年年底統計,西大陸在1882年全年提供的軍事物資總數隻有1881年數字的一半不到,而且主要是糧食和被服,占全部物資的63%),對本土人民生活的影響不大。而且由於在東大陸奪得了許多特產品的產地,西大陸市場上奢侈品的價格大跌,市場更趨活躍。而東大陸的重建工作自1876年以來一直在進行中,投入的大筆政府資金轉化為大量的工作機會,吸引了大批中國人遷居西大陸。象聖雷吉斯和吉格維亞等地,中國人的人口比重已經占到一半以上,而東大陸重建存在的巨大商機更吸引了大量國內企業前往開辦分廠和分公司,中國人開設的大批工商企業活躍了東大陸當地的經濟,很快就超過了原來在巴比倫統治下的規模。雖然第二次東大陸戰爭的爆發對重建工作有一些影響,但是隨著我軍的節節勝利,重建工作也重新開展起來。逐漸活躍的東大陸經濟開始逐漸融入中國的國家經濟體係之中,並最終成為“大中國計劃”實施的基礎。
在阿卡德的巴比倫臨時政府在尼尼微陷落之後,向希臘提出求援,要求希臘立即對他們施以援手,提供經濟和軍事援助,最好是派出希臘軍隊直接參與巴比倫領土的作戰。根據事後公布的一些情況,當時的巴比倫的確已經到了快山窮水盡的地步,臨時政府甚至在求援的照會中說“若有可能,望能派出十至十二個滿裝師支援我方作戰”、“如十個師有困難,四至六個師也足以為我軍士氣提供巨大支撐”、“目前(政府)情況窘迫,部隊彈藥、被服均不足,一線部隊急需補給”、“望貴國能及早舉措,否則戰局將更趨惡化”……基本是一封告急的求救信。
1882年初的時候,巴比倫的經濟其實已經崩潰。巴比倫主要的經濟城市和傳統的經濟區這時都已被我軍控製,而剩下的最後三個城市中,阿卡德是一個濱海觀光城市,風光秀麗,是巴比倫南方的著名旅遊勝地,但是在這生死存亡的戰時,阿卡德的旖旎風光卻再引不來一個遊客,阿卡德的旅遊經濟已經垮了。埃都利在聖喬亞山脈南方的海邊,是著名的鑽石加工地和出口地,東大陸最大的鑽石交易市場就位於這個城市。但這時由於中國遠征軍的迫近,當地的鑽石工業早已停工,鑽石商人們紛紛外逃,埃都利幾乎已經成為一個空城。薩馬拉是巴比倫在大西洋最大的港口,是巴比倫海軍基地所在,也是現在巴比倫接受外援主要的通道。但是作為一個港口城市,薩馬拉的工業和經濟都不很發達。但是由於它離前線最遠,從各地的難民都紛紛逃難至此,然後用自己的幾乎全部家當換一張去希臘或者美國的船票,也有的幹脆逃往西大陸的波斯。這個時候的薩馬拉充滿了難民和垃圾,成了一個巨大的難民營、垃圾堆,黑社會橫行,糧食緊缺,謠言滿天飛,弄得人心惶惶,薩馬拉幾乎成了人間地獄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