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1 / 2)

巴比倫的和平建議一提出,立刻引起了軒然大波。希臘外交部立刻發布聲明,指責巴比倫政府“屈服在中國的強大武力下”、“背叛了三盟國簽定的神聖協定”、“拋棄了巴比倫的民族未來”;美國外交部也發了個聲明,對“巴比倫的行為表示遺憾和驚訝”,在曆數了美國對巴比倫自開戰以來的“無私幫助和巨大支持”之後,美國認為“巴比倫政府單方麵提出停火建議傷害了美國人民的感情”,並同時說“巴比倫人民會認清民族大義所在”,給人的感覺就是美國正在煽動巴比倫人推翻他們的現政府。

後麵的事態進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中國議會緊急開會討論巴比倫的和平建議,首先我們要不要接受停火?光是這個問題就在議會上辯論了足足十五個小時,反戰派集結了幾乎全部政治資本,力圖通過停火議案;而支持軍方的議員則針鋒相對,提出巴比倫並沒有遵守五年前的停火協議,並首先向我們發動了進攻,因此接受“這樣一個背信棄義聲名狼籍的政府”提出的協議是“不可想象的”。雙方直吵得麵紅耳赤,卻一時得不出一個結果來。

當北京的人民會堂裏議員們的辯論還在激烈進行的時候,東大陸阿卡德的事態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希臘軍隊中的親希派勢力在12月28日淩晨發動了軍事政變,第92坦克師這杆“霸王槍”第一個衝進了阿卡德城巴比倫政府臨時所在地,在奧拉達?克?索布爾的指揮下,“霸王槍”輕易擊潰了政府衛隊微弱的抵抗,並逮捕了全部政府成員。親希派立刻組成了臨時政府,宣布原政府成員“叛國”,並以“叛國罪”槍決了其中幾個支持同中國議和的骨幹分子,同時軟禁了巴比倫總統。支持政府的不多幾支部隊當時都布防在阿卡德附近,在“霸王槍”的犀利進攻中卻沒有能夠發揮一點作用。12月29日,這些部隊被繳械。

此後為親希派把持的巴比倫臨時政府宣布將繼續信守“三國同盟條約”,同時收回對中國的停火建議,並承諾“將戰爭打下去,打到最後一個人”。

巴比倫臨時政府的這個聲明立刻停止了中國議會的爭吵,議會的兩派都感到被巴比倫人耍了,“怒氣衝衝的中國人重新團結起來,決心要好好報複多變的巴比倫人”。

當然,希臘方麵對巴比倫臨時政府的這個態度是表示歡迎的,希臘政府還提出將會給巴比倫更多的援助,但是結合當時錢隆在希臘北部連續獲得勝利的報告,希臘還有多大的能力來援助巴比倫,是個很值得探討的問題。

美國則有點不太高興,因為被幹掉的高官中有幾個是親美派的人,不過美國人對巴比倫能繼續和中國人戰鬥下去還是比較滿意的,他們承諾將在“海上和一切美國能到達的地方給予新政府援助”,畢竟當時的美國和巴比倫已經沒有陸地邊界了。但是他們還是通過海運給巴比倫人提供了不少物資和軍火,不過巴比倫人的裝備大部分都是希臘體係的,美式裝備並不適合他們的作戰要求。不過他們還是用這些武器武裝了幾個國民師。

這次政變在巴比倫軍隊中起的作用無疑是非常惡劣的,當時駐尼尼微的巴比倫第四主戰步兵師是巴比倫的精銳部隊之一,也是忠於政府的不多幾個部隊之一。在得到阿卡德政變的消息以後,這個師從上到下都已經無心繼續抵抗,軍官士兵紛紛放下武器後撤,也有很多士兵攜械逃亡,更多的則是向我軍的先頭部隊繳械投降——這個師幾乎沒有怎麼抵抗就在第17坦克師的進攻中潰散了,其中戰死的僅僅300多人,而俘虜人數卻超過6000,難以想象這個師在“東大陸總動員”早期的戰鬥中一直是以作戰勇猛頑強著稱的。尼尼微剩下的的幾個守備部隊都是國民師,完全不堪一擊,很快就被第17坦克師和隨後趕到的29坦克師打得潰不成軍。1882年1月9日,在尼尼微的巴比倫駐軍殘部不到4000人放棄了城市向南潰逃,第29坦克師順利占領尼尼微全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