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9世紀:北歐海盜時代(1 / 2)

8至11世紀,諾曼人(即北方人)越過北海與波羅的海向南擴張。這很可能有氣候變冷的原因,但也可能是隨著南部的開發與生產,歐陸財富尤其是壯觀的教堂裏積聚的巨大財富,吸引了北部善水而蠻勇的維京人(即海盜)。這些最初南下掠奪的人構成了歐洲北部及西部沿海地區的諾曼—日耳曼文化特色。這一持續200年的北方與西部的沿海交融,還有來自南方的古老地中海文化,隨後在歐洲產生了激烈而廣泛的碰撞交流,今天的歐洲主體精神在這些地區逐漸誕生。

諾曼人:歐洲北方來的“胡人”

諾曼人在歐洲的南侵很有些中國北方胡人南下的意味。中國曆史上一半以上的王朝建立者來自北方遊牧人。從某個角度看,古代西方與中國的對決是水上民族與草原民族的對決,在近代,草原文明最終讓位於海洋文明。中國人由於認為北方草原文明相對落後於中原農業文明,一直有意無意地掩蓋了中國是個嚴重受到草原民族侵襲並長期由遊牧人統治的國家這一事實。正如西方眾多發達國家與北歐海盜的關係,他們祖先的血管中流淌著海盜的野蠻血液,中國人的血液中也有濃重的草原遊牧氣息,不同的是,最終歐洲的海盜被基督教馴服,但遠東的文明直到100年前仍在遊牧人的掌控之下。

諾曼海盜在西北歐參與建立的國家就是日後第一批現代化國家,他們分別是英國、荷蘭、法國、德國等。這些海盜的故鄉,北方諸國,主要如丹麥等,更是在今天發達如“共產主義”社會。這些北歐海盜是值得人們格外注意的一個群體。

北歐“諾曼”海盜與水的特殊關係,以及他們與航海之間的親緣,都構成了日後西北歐遠洋殖民貿易的文化基礎,所以,海盜的“功勞”就在這裏。

維京人給西北歐社會帶去的最大禮物很可能是通往現代歐洲民主製度的原型,他們定期舉行的“賢人集會(witan)”是議會製度借鑒的一個雛形。今天的人們過分關注希臘、羅馬一係的歐洲南方政治哲學的貢獻,忽略了北方海盜所在的北歐社會也存在的正麵傳統價值。最終,歐洲社會最發達的國家集中於西北歐的事實,應該使人們對北歐社會的政治與經濟行為重新做出評價 [ 中國從原始社會到曆史時期其實也一直存在著類似“民主”機製,與西方差別並不大,從匈奴到蒙古人都很普遍,最晚的比如10世紀契丹人中間就有三年選舉一次可汗的傳統,但是阿保機最終打斷了這種傳統,建立了世襲的皇帝製。漢人地區從曆史時期一開始就打破了這種“民主”機製,尤其是從秦始皇時期開始更是進入了明確的專製時期。總體上為何西方的民主機製總能開花結果,比如南方有希臘,北方有英國,而中國在民主方麵卻總是隻開花不結果,原因很多,但最核心的問題可能依然是經濟問題。經濟水平相對寬鬆的地區,可能更容易實現民主。所以,單就中西方在民主與專製的問題上,可能真正體現了中國長期的資源配置困境,這種困境可能從古代一直延伸進現代社會。簡言之,西方人在傳統社會裏一直依靠漁獵、遊牧、農業與商貿的混合經濟,中國相對單一地集中於南方的農業與北方的牧業。但中國整體之大彙聚的能量,往往隱蔽了中國資源相對貧乏單一的問題。又加之其他幾項不良的中國傳統的影響,使中國社會與西方徹底分道揚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