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歐美現代化過程(1 / 3)

導言

近現代中國人已經意識到自己國家的落後,但對於從何時落後以及如何落後卻不甚清楚。1919年前後中國人認為主要問題可能在“德”“賽”,其實,這隻是表麵,問題絕非如此簡單。

中國文明在早期落後西亞一千年

簡單地說,以“人類文明同源論”而言,中國文明在早期即晚於西亞一兩千年,當時“落後”已是事實;“軸心時代”全球思想活躍,春秋戰國的“百家爭鳴”局麵比之希臘文明,無論就人數還是學科之廣泛而言,中國都黯然失色,已不在一個層麵(這有特殊原因,比如以希臘為核心的西方“軸心時代”實際上包括亞、非、歐整個東部的地中海文化,而中國隻是遠離文明發源地的一根獨苗);漢唐興盛,與亞曆山大帝國、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相比至多持平。直到唐代,中國才有所進步。而中國近代重新淪入“落後”通道,大致可從1000年前的宋朝前後算起,在此期間,映襯中國落後的歐洲開始進入近現代的騰飛—中國人認識到落後就是從與“外部”比較開始的。

今天中國的大致雛形,形成於2000年前的秦漢時期,之前的夏、商、周三代相當於歐洲的希臘。秦始皇之後的中國才是相當於歐洲整個的模樣。看中國是否落後,最好拿中國與整個歐洲做對比,這不僅因為中國今天所謂的落後參照的是歐洲人所在的西方,而且中國與歐洲麵積接近(今天中國麵積為960萬平方公裏,比歐洲的1016萬平方公裏麵積稍小,但如盛唐或清初某些時期中國麵積應比歐洲還略大一些),又如羅馬帝國時期的幾百年裏,羅馬帝國的人口與中國人口分別是5000萬和1億左右,如果再加上其餘歐洲地區,兩者的人口是很接近的。

在查理曼大帝(732—814年)之前,尚無“歐洲”的概念,因而本文並不闡述古代希臘與羅馬帝國的輝煌。具有地理實體的歐洲的出現,比中國晚了大概一半的時間,這個差距正是中國人念念不忘“中國曆史悠久”的根據。中國人通常將麵積很小的“三代”計入中國曆史,但卻常常將曆史悠久的東歐排除出歐洲曆史之外。

內涵豐富的印歐文化根係深埋於中東歐世界,從大約5000年前它們就開始影響整個舊大陸,甚至波及中國北方文化(參見拙著《漢字起源新解》),之後的東南歐希臘文明遺產更是驚豔全世界。所以,歐洲曆史整體與中國相比不僅不淺短,甚至更為豐富、深厚一些。

今天中國人眼裏先進的歐洲,多是指西歐,即幾個現代化成功並且侵辱過中國的歐洲國家,而與曆史悠久的東歐並無多少關聯。

西歐的許多國家確實曆史很短,從整個歐洲看它們相當於中國的南方,這個地區可以代表歐洲的現代文明,卻不能代表歐洲的古代起點。

中國的文明發展軌跡是從北到南,而歐洲則是從東到西。之所以是如此的傾向,兩地都是出於同一個原因:人類文明起源於西亞附近。中國的西北方以及歐洲的東南臨近西亞,文明擴散的就近規律同時影響了中國與歐洲的文明發展方向。所以歐洲最早成形的文明集中於東歐的巴爾幹半島,那裏大約5000年前出現的文字雛形與西亞最早期的文字一樣被人懷疑是人類最早的文字,古希臘位於這個半島的最南端,那裏距離西亞文明最近,因而最終在那裏激蕩出璀璨的文明之花。

歐洲早期文明不僅集中於東歐,也因為受西亞與北非的影響而蔓延於沿地中海一帶的東南歐,從羅馬共和國(公元前510—前27年)到羅馬帝國(公元前27—395年分裂),再到拜占庭帝國所代表的東羅馬(止於1453年),地中海文明不僅書寫了歐洲的輝煌,而且以其恒久的文化積累奠定了人類文明的基石,以西歐為核心的近現代文明正是這一文明的薪火相傳。對日後歐洲具有決定性影響的基督教就發育茁壯於這一地中海文明之中。現代化的西北歐就誕生在這樣的曆史基礎之上,正如中國今天發達的沿海文化一半來自黃河文明的擴延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