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社會的石器時代長達幾百萬年,到農業文明初期進入新石器時期,石器的精加工發展到驚人的地步,不僅建造出如埃及金字塔以及英國巨石陣那樣的巨石建築,以及希臘文明中那樣複雜的石材宮殿建築,而且還製造出可以動外科手術的鋒利刀具以及其他精美用具,但隨後青銅時代的突然到來終止了石器時代,隨之石器技藝也從此式微。
巨石建築衰微,青銅時間開啟
從某個角度說,中國地區其實並不缺乏石文化,因為玉就是石,中國玉石文化很發達。可是,中國人為什麼沒有大型地上石材建築?很明顯,石器時代中國的文明層次還沒有發展到形成複雜的大社會的程度,所以就沒有城市出現,不需要亦無可能建造如埃及金字塔那樣的大型公共設施。中國人之欣賞玉,重在質地,而非技藝本身;另外,玉石很明顯是一種小件裝飾,與複雜的建築不可同日而語。
建造大型石材建築需要複雜的知識與技術,要有一定的數學與力學知識的支撐,這些都是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體現—建築水平反映文明水平,在相對落後的遠東新石器時代晚期沒有出現像樣的石材建築,說明了當時的遠東文明水平相對低下。
巨石建築,尤其是非居住類的大型石材建築,作為一種文明標識,卻僅出現了短短一個時期就消失了,因為要滿足兩個條件它們才能存在:一是文明要發達到出現城市;二是它們隻能存在於青銅時代之前或銅石並用期間,一旦到了青銅時代的成熟期,這種巨型石材建築反而式微。精英們的注意力,已經從石材加工轉移到青銅冶煉上了。如中國二裏頭這樣的文明反而沒有巨石建築,是因為它太“先進”了,已經處於青銅時期了。
人類文明起源地隻有一處,或者說隻在一個相對集中的地區,就是地中海東岸附近(尤以古埃及、西亞、土耳其半島及巴爾幹半島最明顯),其他地區的文明都是一種後發的傳播結果,比如建造於大約4500年前的英國天文石柱群就被認為是西班牙半島過去的初民所建,英國與地中海以及古埃及的相互交流都能在考古上得到印證。文明的傳播如同人們最熟悉的物理熱傳播一樣,需要時間與介質,就文明傳播來說最好的介質是水,其次為較平坦的陸地。所以,中國作為典型的內陸國家,又地處遠東,相比歐洲則明顯“風水不利”。
文明發源地以及交流便捷的地區,其文明會通過循序漸進的演化表現出明顯的規律性,但是相對偏遠的地區則會因為種種偶然性而呈現出一些不規律性,比如夏前後,中國地區在剛剛出現城市、即將產生大型石材建築之時,青銅技術突然被帶進東亞,於是“巨石建築時代”受到了擠壓,人們對於石材建築的熱情被小巧的玉石文化所替代。類似狀況也發生在美洲這樣的文明後發地區,不過它們被擠壓掉的不是“巨石建築時代”,而是另外一個時代—它們沒有經曆舊大陸的封建社會,就被歐洲人直接帶入了工業文明。這就是被傳播文明的地區與發源地之間的發展差別,規律與非規律就隱藏在地緣之間。
古代中國欠缺巨石建築,表明了中國新石器文明不發達。古代中國確實沒有呈現一個完整的文明發展序列,不僅沒有出現巨石建築時期,而且還缺乏金屬冶煉的研發時代,隨後的車輪與戰車也都已證明是從西邊引進,文字產生也比西亞地區晚了大約2000年。所以,中國文明的產生主要是依靠以地中海東岸地區為核心的西方文明向中國傳播,而非獨立起源。
缺乏石材建築的史實甚至還影響到近現代中國的建築風格。由於沒有經曆過最初的大型石材建築發育階段,中國與西方相比缺乏這方麵的傳統技藝,而西方人一直重視石材建築的發展,以至於近代中國人一看到石材建築就可以識別那是西方人的建築。西方石材建築藝術之發達,甚至產生了一個著名的西方組織—共濟會,其英文名字為“Free and Accepted Masons”,意思是“自由石匠”。有人說,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即共濟會認為的“光明元年”。總之,這個龐大的組織是西方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說明了西方石文化之源遠流長。
巨石建築的發源與傳播分布還證明了:早期人類文明傳播途徑以水路最為便捷,直到近代動力交通工具出現。此規律一直支撐著全球文明的擴散模式,它再次說明歐洲文明在近代崛起的重大隱情。第一波人類文明起源於中東,當時人們就曾通過地中海與大西洋把巨石建築文化逐漸轉移到歐洲—若非北非開始沙漠化,文明或許應該轉向非洲—所以歐洲從第一波文明開始就具有地理地緣上的雙重優勢,而亞洲被世界文明逐漸拋棄是近1000年內的事情。歐洲近代崛起一是早期文明傳播的積聚效應,二是因資本主義商業社會對於水路的高度依賴,歐洲的水利優勢是歐洲文明再次勃發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