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目前能夠相對完整保留的最早的地上建築可推至唐代,比如山西省五台山南禪寺,它是常被人提起的代表作之一。當然,大家對於此建築還是有一些意見分歧。不過,唐朝之前的就很少有人爭議了,因為中國沒有發現唐前的大型地上建築。
缺乏與西方媲美的石材建築
說到古代大型建築,中國東北以及浙江溫州倒是有一些石棚墓可以關注。大概是因為它們結構太簡單,而且是地上墓室,所以沒有作為地上建築加以考慮。但正是這些建築卻可以證明中國早期文明與全球建築文化的關聯,從而印證中國的文明起源並非完全獨立。因為這類石棚墓在全世界都有分布,尤其是在韓國最為集中,其最東分布在日本。
這條石棚墓文化線沿著水路通過東南亞進入印度洋,最終與地中海以及北歐聯係在一起。從邏輯上看,這個起源地不在分布最為密集的韓國,而是在西亞或者歐洲,因為西方的大型石材建築出現的時間更早,而東亞則是在2000多年前春秋前後才出現大型石材建築。這種石材建築明顯屬於海上文化,與內陸地區可能並未發生聯係,從而與中原文明無關。
就遠古著名的巨石建築來說,古埃及有4000年前構造複雜的金字塔;地中海的馬耳他島上有5000多年前建造的石頭神廟;接近4000年前的希臘克裏特王宮建築以迷宮著稱,古希臘還出現無數結構嚴謹的神廟與宏偉的大劇院;同期的西亞有巍峨壯觀的約旦佩特拉石城;古羅馬出現了複雜壯觀的古羅馬鬥獸場;即便是英國這樣“年輕”的國家也有接近5000年前的謎一般的天文巨石陣,並且作為羅馬帝國的殖民地,英國甚至還保存有2000年前恢宏的羅馬大澡堂。
除了那些結構簡單、分布又不在核心區的石棚墓之外,中國確實沒有能夠與西方相媲美的遠古建築,甚至整個遠東都罕見輝煌的石材建築或藝術,這說明了早期人類文明的核心確實不在遠東,而是在西方。而且,石文化在歐洲的發達,還說明了遠古歐洲接納起源於西亞的人類最初文明,比遠東要方便得多。
石材的應用是技術問題,更是文明問題
為什麼古代中國人不使用石材建材?這可能不僅僅是個建材偏好的問題,而是觸及中國文明的根本問題,說到底石材的應用是一個技術傳承的問題,也是一個文明層次的問題。
原始或傳統建築材料,無非是石材、木材、泥坯、燒磚等,前兩者任何時候都有,且在中國隨處可見,後兩者則起源於大約7000年前的人類文明核心—中東附近,後來這兩項技術四散於世界各地。有必要指出的是,即便是泥坯與燒磚的廣泛應用,中國也比西亞與中亞晚幾千年,這從另外一個方麵說明了中國即便在建材方麵也受到西亞影響,而且傳播一項技術需要時間。
就石材建築產生的時代而言,無論是古埃及金字塔,還是英國巨石陣,盡管它們出現的時間不一,但早期的大型石頭建築皆出現於當地的新石器時代晚期,這是個普遍的規律,所以這些巨石建築具有明顯的文明屬性,標誌著當地的社會發展階段。石棚墓在東亞的出現也基本符合這個規律,都出現在當地(江浙與東北)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所以,分析早期石材的應用技術,就牽涉到當地的新石器時代水平以及地緣關係。初步看,早期的巨石建築在全球的分布明顯沿著水路或海路傳播,從中也不難發現中國當時的一些特殊狀況,比如它們竟然沒有與中原文明發生融合。
美國著名城市學專家劉易斯在《城市發展史》中說:“城市,作為一種明確的新事物,開始出現在舊—新石器文化的社區中。”“目前已知的最古老城市遺址,大部分都起始於公元前3000年前後的幾個世紀。”早期大型石材建築正是這個時期所謂“城市”的一個標誌,是人類文明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通常它們出現在青銅時代之前的階段,尤其是銅、石並用時期。
另外一位歐洲史學家諾曼·戴維斯也說:“(歐洲)晚期新石器文化通常與宏大的巨石建築聯係在一起,從簡單的石桌狀墓或糙石巨柱,再到巨型墓室、石板街道和巨石圈。”
但是早期的巨石建築在東亞相對少見,這說明在早期文明序列中的第一波農業文明中,東亞處於整體被動傳播的地位,而地中海包括英國等國家通過水路,更便捷地接受了來自中東地區的文明,其中就包括石材建築技藝。作為一個自然地理的延續序列,美洲應該是在東亞和歐洲之後接受這一文明的地區,如位於墨西哥的大型石材建築—瑪雅金字塔出現於5世紀前後,比中國出現石棚墓的春秋時期晚了近2000年。人類文明傳播從宏觀上看有理有序,文明傳播建立在時間與地緣構成的坐標係上,作為全球普通一環的中國文明也遵守著同樣的規律。
從古代石材建築史中可以看出,中國在遠古時期處於中遊水平,晚於西亞、歐洲,但早於美洲、澳大利亞等偏遠隔絕地區。在第二波現代文明中,中國依然處於中遊水平,也符合傳播原理,這是由中國所處的特殊地緣位置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