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答案是:沒有明顯先進過,但有過幾個不算落後的時期,比如漢、唐、宋等。與此同時,我們還不能忘記,中國的先進和興盛很多時候是由中國之“大”撐起來的,並非因為總體文明質量高—“大”掩蓋了質的問題。比如,一個13億人口的國家,與一個5000萬人口的國家比較奧運會成績,不應該以獎牌總數來比較,而應該以“人均”來比較,這樣我們才會有客觀的結論。看待曆史上各個王朝的得失,也應該如此。拿中國與英國相比就是不公平的,應該拿中國與整個歐洲相比,因為中國的麵積基本接近整個歐洲(今天中國的麵積可能稍小於歐洲,但中國人口多於歐洲)。
中國是從近代開始落後的嗎
中國人具有這種“落後感”隻是最近一百多年的事情,因為這一時期的英國、日本等小國都開始進犯龐大的中國,而中國卻屢戰屢敗,中國在近代的落後成為人人皆知的事實。
中國在世界曆史上確實沒有明顯領先過的證據。近代中國人自認為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實際上中國在世界上隻是個有特色的地理大國,並且文明貢獻遠不及中國人想象的程度(這方麵後文《全球文明數據中的中國》等將會進行深入討論)。傳統中國人對於中國的認知與客觀事實有一定的差距。“出國之前以為,世界之大,隻有中國;出國之後才知道,世界之大,沒有中國。”(出自李零《花間一壺酒》)所以,要想客觀全麵地認識中國,視野是關鍵。
總體而言,中國所處的遠東位置對於中國的發展有重大影響。與歐洲相比,因為中國與第一波的農業文明核心—西亞之間相隔千裏,而歐洲緊挨著西亞,在地緣方麵搶得了先機,而中國從一開始就處於不利的地位。很多中國人認為中國在古代比歐洲先進,這是毫無根據的,看看希臘、羅馬的發展史就清楚了。假如再推向新石器時代以前,中國地區的文明更是捉襟見肘了(這方麵請參見後文《中國史前缺乏石材建築說明史前文明落後》等)。
中西文明同期對比
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人非常自豪的一個時期,但是與希臘相比,兩者明顯不在一個層級。希臘多方麵的文明貢獻對於後世全球的影響無可匹敵。完整而龐大的希臘神話體係說明了希臘文學藝術的進步;希臘人最先開辟的戲劇形式直到一千多年後才在中國出現;希臘的建築盡管明顯承接自古埃及,但軸心時代的希臘建築是真正的後世典範。
希臘建築的核心支撐並非簡單的石材,而是複雜的數學與工程學。當時世界上最出色的數學家幾乎集中在希臘。多數希臘哲人同時也是數學家,如公元前6世紀的泰拉斯、畢達哥拉斯,還有之後的歐幾裏得、阿基米德、芝諾、托勒密等—這個突出的理科傾向與同期中國古人單守文科的傾向截然不同,“數學乃科學的皇後”,所以希臘文化為整個歐洲日後的自然科學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中國的科學技術從一開始就有些不足。
希臘當時所達到的文明高度既與所處地理位置有關(接近當時的世界文明核心,但又不受發達地區的侵擾),也與其善水特性有關(當時水路交通最便捷),同時也是文明長期積累的結果。與希臘相比,當時的遠東明顯隻有積累的優勢,而無傳播的優勢。
漢朝是中國文明的頂峰期,但是若將漢帝國與同期的羅馬帝國相比,我認為羅馬帝國更先進。首先,羅馬是希臘文明的延續,這一點非常明顯,所以羅馬的起點更高;其次,地中海是羅馬帝國的內湖,其內部的交通便利非漢朝能比,其交流模式與近代更接近,更具有先進性;再次,羅馬建立的法律體係至今還在歐洲使用,現在誰還使用漢律?中國人今天使用的也是將西方法律體係改革後的蘇聯法律體係,而蘇聯法律體係也來自羅馬法;最後在政治社會文明方麵,羅馬人建立的元老院其實就是日後西方政治製度中的上議院,而漢朝標榜的儒教對於現代政治製度幾乎毫無貢獻,反而被看成專製落後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