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亂華:遊牧民族南下
從4世紀開始,很可能是受更加猛烈的外部因素影響,如氣候、新的文明因素等,北方遊牧民族紛紛南下。“五胡亂華”開始,中原淪陷。“五胡”一般被認為是匈奴、鮮卑、羯、羌、氐等北方遊牧民族。在曆史文獻中,“五胡十六國”幾乎是中國曆史上最為殘暴無序的一個時期,殺人無數,血流成河,其中以羯胡人石勒及其侄子石虎建立的後趙王朝最為凶暴[ 2011年中國社會出版社出版了《石勒皇帝與羯胡人之謎》,作者石旭昊先生自稱是石勒皇帝的第69代長孫,他在家族秘史麵臨失傳的情況下花費長達30年時間,研究並揭示了這一秘密:石勒及其家族,包括石虎,皆有猶太人血統。這本書從猶太人在中國的曆史及語言現象分析,可能早在商周時期他們的先輩就已抵達中國,如鮮卑以及一些匈奴支係,他們後來融合進中國北方的各個民族,成為今天中華民族的一員,而陝西、山西、河南、山東、安徽等一些中原官話區基本上就是希伯來語言影響區,比如“俺”就來自希伯來語“an”。筆者則懷疑春秋時期中山國的白狄也是猶太人。另外,周朝文化中也帶有濃重的猶太色彩。
]。中國曆來有平民造反稱王的傳統,而後趙王朝可謂這方麵的極端典範,因為石勒連普通平民都不是,而是奴隸出身。
來自東北的鮮卑人於439年占據中國北方,完全囊括了黃河流域的版圖,史稱“北魏”。這是東北方向的少數民族第一次進入中國的政治視野,它標誌著地緣政治的某種新變化。從此之後,東北少數民族一再成為中國的統治者,這有兩大原因:其一是北方遊牧人善騎,戰鬥力強;其二是在近幾千年內,全球氣候在這個時期相對寒冷,受到極冷寒潮襲擊的東北遊牧人比西北人經受了更為嚴酷的考驗(舊大陸同緯度之上越東越冷),迫於生存壓力,他們隻能往南方發展。
曆史上,任何國家或民族都不是單一形成的,也不是單靠純潔就可以保持“文明”的,相反,一些入侵造成的融合可能帶來新的活力與新思維。比如,今天統領全球的西方文明就是由歐洲曆史最短的一個蠻族—日耳曼人最先創造的,如今最發達的國家都集中在這些“野蠻人”的活動區域裏。盡管曆史短並不光榮,但曆史長也不見得是絕對的優勢。實際上,世界上遍布衰敗落後的古老王國,這說明了新與舊、長與短的複雜性。當然,一再地被野蠻民族征服,文明的積累也必將遭到損害。
定都於洛陽的拓跋氏統領北魏的同時,長江流域易主為宋,建都南京,是為南北朝(420—589年)的開端。宋的開國皇帝劉裕自稱是劉邦後裔,以此宋確認了根脈所係,表明了對漢文明重新歸宗的態度。
從宏觀上看,文明的一個標誌應該是野蠻殘暴程度的降低,如周王朝繼承了商朝“不能酗酒”的規定,商人所推崇的人殉習俗也在周朝得到遏製;古人對待犯法者以牙還牙,斷人手足等酷刑實屬尋常,到近代社會,人類卻開始思考是否應該廢除死刑。不過,劉裕在曆史上的殘暴卻是聞名天下,吃人在當時的社會已為常事。所以,“五胡亂華”時期的中國文明自然走向倒退。
“五胡亂華”這大約一百年的時間,對於中國古文化的衝擊是致命的。很難說商替夏、周代商是不是同樣經曆過如此的衝擊,起碼我們知道秦始皇統一六國也以殘暴著稱。另外,我們也不會忘記黃帝將蚩尤腰斬後,又將其部落驅趕至千裏之外的大西南的傳說。所以,中國的幾千年文明史中可能充滿了類似的衝突與暴亂,而且總體是北人南下的擾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