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提醒的是,在家中廚間幹煸青椒,因鍋中不放油,故而火不能大,要不斷翻炒,讓青椒均勻受熱,避免焦糊,並且要用鍋鏟按壓住青椒,目的是將水分逼出來,使其迅速蔫倒。待表麵發白並有焦糊點,便倒油一起翻炒,視大麵積虎紋出來,就要下作料放水蓋鍋燒了。燒到醬油和豆瓣醬在鍋裏結成一層薄薄的痂就好了,吃到口裏甜甜鹹鹹的,就可認做是正宗的虎皮辣椒的風味。如果是太大太長的青椒,下鍋前可從中一刀切成兩段。要是怕鍋裏結上焦痂影響觀感,就分作兩步操作:青椒幹煸,放油炸出白膜後,盛起;洗淨鍋倒油下蒜末醬醋和白糖等作料煸香,放一大勺水燒沸,倒入青椒翻炒,勾芡入味,裝盤……不待上桌,先以鍋鏟角尖挑一塊到嘴裏,那個味道啊,脆香軟辣,妙不可言!
至於選料,一般認為,選鮮嫩肉厚外表平整的大角青椒最好,小燈籠椒、羊角椒也可以。不要以為一根根完好無損的青椒就辣到嚇人,“不辣”、“微辣”或者“巨辣”的等級,可根據口味選擇,喜歡酸的多放醋,喜歡甜的多放糖,豆瓣醬也可換成超市裏的老幹媽豆豉。像我,因為不甚耐辣,即使買來是“稍辣”的青椒,有時不放心,在擰去柄芯時,順帶把腔裏的白膜辣筋也刮掉。一般的青椒,隻要刮掉白膜辣筋,就戾氣散盡,心態平和,待人接物變得內斂中允。但我吃過一次虧,有回聽信了賣菜老頭的話,買回一堆“有一點辣”的青椒,就沒有處理那些白膜辣筋,花了一番工夫做出來,最後卻倒了,實在不能進嘴,辣得舌頭上像著了火!
其實,正所謂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無論是虎皮青椒還是辣椒癟,因其原料便宜和絕不複雜的操作,才決定了它們都是極其平民化卻又是大雅大俗的家常菜。它們有個性,有一點小脾氣,調理好了,既可自用,待客也不失其華。
如果不想讓辣椒“癟”在那裏,而要繼續提升味蕾的高度,就在空腔裏塞進肉餡,一樣的套路燒出來,或直接用油炸了再烹調——唯有炸過,才更能體現嫩滑的口感。如此兼葷兼素,又香又辣,即使吃在嘴裏噝噝有聲,額汗淋漓,也是吳鉤任俠、快意恩仇,哪還再有話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