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後來寫道:“我繼承了父親的身材和認真的生活態度。從母親那裏,我得到的是幸福和講故事的快樂。”將自己的感性和想象力歸功於母親。歌德的成就當然還有很多其他方麵的原因,如豐富的學識才藝(父母還培養他學習外語,學習文理科知識、學習美術、音樂、舞蹈等等)。可我們知道大學者未必就是大文學家。黑格爾說:“想像是最傑出的藝術本領。”成功的文學創作離不開特殊的想象力,而未成年時期又是這種特殊想象力形成的關鍵。
不隻是詩人才需要想象
詩人作家創作作品離不開“神思”,事實上一切偉大的創造性活動也都離不開想象。列寧說過:“以為隻有詩人才需要想象,這是沒有道理的,這是愚蠢的偏見!甚至在數學上也是需要想象,甚至微積分的發現沒有想象也是不可能的。”在人的所有智力活動中,想象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強烈的活躍的想象是偉大智慧不可缺少的屬性。”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創立“相對論”,就是采取所謂“思想實驗法”,在充分發揮想象力的基礎上,經過嚴格的邏輯思維和嚴密的數學推導而成的。曾經有一位物理學家讚歎愛因斯坦的成就時說:“作為一個科學家,他的力量和名聲,在很大程度上應歸功於想象力給他的鼓勵。”
心理學認為:想象是指對頭腦中已有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想象力是創造力最本質的內涵,沒有想象力就意味著創造力的貧乏。一切創新的活動都是從創新性的想象開始的。人類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無不是創造思維和創造想象相結合的產物。
一個人如果想象力特別豐富,那麼他的思維肯定很活躍,他發明創造的能力也就很強。除了不朽的文學作品外,想象力豐富的歌德在美學、哲學、曆史以及地理學、生物學、物理學和天文學等方麵,都有重要研究成果或發現。他發現了人的顎間骨,對解剖學做出過貢獻;他的《顏色學》向牛頓的機械觀提出了挑戰;他提出的生物進化學說比達爾文早了近百年。反之如果一個人想象力極差,不能由此及彼,很難想象他會在其他領域有所突破。
即使是中小學生在學習各門課程中也都要借助想象力。沒有想象力,就很難理解教材中的圖形、圖畫,對教材中用描述方法表現的具體事物也很難知道它的具體樣子,寫作文幹巴巴,不會有形象生動的描寫。
可見培養孩子的想象力,不隻是那些希望子女在文學藝術上有所成就的家長的責任,它應成為每一位希望孩子未來有所成就的家長的工作。
鍛煉孩子想象的翅膀
古今中外的事例證實,凡是創造想象能力發達的孩子,大都有強烈的責任感和好奇心,有學習研究的熱情,也表現出頑強的意誌力,而且勤奮樂觀,還有較強的獨立性和智力。21世紀是開創人類創造力的世紀,將孩子培養成“創造開拓型”的人才,這是時代賦予教育的曆史使命。我們應盡早為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激活孩子的想象力,培養孩子的想象力。然而,如何為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讓他們今後飛翔在更高的天空上呢?其中也大有學問。以下有幾條建議可供參考:
(1)圍繞故事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想象以形象形式為主,但離不開語言材料。充滿想象的童話和神話故事最能引起幼兒的遐想,年輕的父母往往會給孩子講故事,在講故事時可以像歌德的母親那樣,講完一段故事後,讓孩子想像故事的發展,給孩子留出思考的餘地和想象的空間;也可拋開書本,將虛幻的想象空間與現實世界相聯係,設置一些問題讓孩子回答,讓孩子參與進來就可以激發他的思考和想象;也可以將孩子編入故事當中,使故事的情節在他頭腦中生動鮮活起來。在講故事時循循善誘,創造各種機會,讓孩子自己去想象,去補充,就可以大大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勝過隻是讀一遍故事給孩子被動地聽。讓孩子自由地放飛思緒,任想象自由縱橫,聽完故事後鼓勵孩子述說和描繪自己的感受和所想。鼓勵孩子編故事、講故事。孩子在小時候,喜歡編故事、講故事,有時講給小朋友聽,有時講給爸爸媽媽聽,有時還自言自語。家長應該看到這既是鍛煉表達能力的好機會,也是發展想象力的好機會。要積極鼓勵孩子,不要冷言冷語,更不能隨便阻止。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按照某個主題去編去講,適時地給以讚揚,指出不足。好的故事,讓孩子用筆記錄下來,不斷修改。天長日久,孩子的想象能力會越來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