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滿意的原因很簡單,馬雲堅持認為未來公司應該是具有俯瞰世界的眼光和氣魄的,所以名字也應該是響亮的、國際化的,而且,必須是全球講各種語言的人都能熟記的。相比之下,同事們提供的那些“四不像”的名字實在是太老土了,什麼“Bargain.com”,什麼“ok.com”“open.com”之類的,對這些“土得掉渣”的名字,馬雲始終不滿意。
忽然有一日,他靈機一動,想到了一個好名字——“Doubleclick”。翻譯成中文,正好是“雙擊”,這很容易讓網民們將其與電腦、網絡聯係在一起,也頗有“鼠標統治世界”的氣魄。
真是英雄所見略同,在地球另一端的美國,“Doubleclick”早就被一個有先見之明的人搶注了。幾年之後,取這個名字的美國企業已經是全球最大的網絡廣告聯營服務商,而馬雲即將成立的那家公司也將成為它重要的中國客戶。無奈,在這個“我為鼠標狂”的時代,與鼠標們有關的名字總是很搶手,好名字也總會在第一時間被人“洗劫一空”。
為這個看似簡單的事情,他仍是苦苦思索、朝思暮想……
1998年年底,馬雲因公去美國出差,在一間普通的西餐廳裏就餐時,他小眼睛一轉,突然由互聯網聯想到了一個眾所周知卻被大家所忽略的故事:互聯網像一個無窮的寶藏,等待人們前去挖掘、開發、利用,這不正是那個阿拉伯神話《一千零一夜》中講述的故事嗎?
的確,他想得一點沒錯。在那個家喻戶曉的故事中,阿裏巴巴是一個善良、正直的青年,他一直希望把財富給別人而不是自己獨占。而後,馬雲陷入更深的思考:阿裏巴巴的無私和奉獻精神,不正是我們未來要實現的偉大使命嗎?
想到這裏,馬雲立刻就興奮起來,一個突如其來的偉大靈感便這樣如幻夢般降臨:阿裏巴巴——芝麻開門!但是,這會不會是他自己的一廂情願呢?是不是別人也跟他有一樣的想法呢?“阿裏巴巴”這個名字在全世界到底有多高的知名度呢?……這一連串的問題困擾著馬雲,他需要答案,僅僅他自己知道“阿裏巴巴——芝麻開門”顯然是無濟於事的。
馬雲正細細盤算著這個事,突然被人打斷了——一個年輕的男服務生走過來,請他點餐。陷入思考的馬雲心不在焉地問道:“Waiter,有Alibaba嗎?”
那waiter左手捧著菜單,右手拿著一支筆,正準備記下“牛排”或者“比薩”,沒想到眼前這個客人居然要吃什麼“Alibaba”。他以為自己聽錯了,趕緊追問道:先生,您要點什麼?”
沉浸在靈感之中的馬雲這才回過神來,趕緊解釋道:“哦,Sorry,我是問你有沒有聽說過阿裏巴巴的故事?”
那Waiter倒也不多問,脫口而出:“Yes,Alibaba——Open sesami(阿裏巴巴——芝麻開門)!”Waiter此話一出,頓時讓馬雲如獲至寶,哪有心思再吃什麼“牛排”或“比薩”,立馬從兜裏掏出一筆不菲的小費,塞到Waiter手中,說了句“Thank you”,便起身離座而去。
馬雲按捺不住內心的無比興奮與激動,快步走到了餐廳門口的大街上。
剛一出門,便遇見一位長得胖胖的美國女士,馬雲張口就問:“Lady,聽說過‘Alibaba——Open sesami’的故事嗎?”
那女士爽快地答道:“從我外婆到我兒子,他們都會讀阿裏巴巴,我就是聽我外婆講《一千零一夜》的故事長大的,現在我每天還都給我兒子講這個故事呢!”
接著,他在大街上又問了幾個看起來不同年齡、不同閱曆的人,答案都是:alibaba——Open sesami!馬雲這下更興奮了,回到住處,他又抓起電話打給分布在全世界各地工作的朋友們,讓他們在當地也作一個小調查。那些朋友很快答複:幾乎所有被調查者的反應都是——Alibaba——Open sesami!
這回,馬雲徹底放心了。
最難得的是,阿裏巴巴在世界上幾乎所有語言中的發音都是“a-li-ba-ba”,是一個無論用何種語言,它的音節都不會發生改變的名字。這更讓馬雲感到興奮:“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用這個名字,全世界的商人都可以沒有困難地接受並聽懂它!”
於是,經過在美國餐廳和世界各地的“非正式抽樣調查”,馬雲決定采用“alibaba.com”這個英文和中文拚音完全一致的域名。
3.“閑錢”湊出來的公司
1999年1月,馬雲的北京大軍已經大舉殺回杭州。
就在1月的一個微風習習的午後,馬雲急匆匆地通知團隊成員到他家裏開會,告訴大家“有大事要商量”。等人員都到齊了之後(還有謝世煌等人在北京處理善後事宜,這次沒能參加),馬雲開門見山、直入正題地說道:“大家跟我從北京回來也有些日子了,現在我們要開始創業了。”
大家麵麵相覷,都不說話,聽馬雲繼續講:“這次我們一起創業,雖然是站在同一條船上,風雨同舟,但有幾個原則必須堅持:第一,你們不能向父母借,不能動老人的退休養老錢;第二,你們不能向親戚朋友借,不能影響人家一輩子的生活。我們都要願賭服輸,即使真輸了也是輸自己的錢,大不了我們再重新開始,但絕不能讓家人跟著一起遭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