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和孩子產生共情(1 / 2)

隻要把孩子的心情給捋順了,和孩子產生共情,對他們的行為表示理解,孩子乖乖配合那也是遲早的事,但如果家長為了自己的麵子而去責備孩子,孩子越發委屈,就算分享了,那也不是真心的,以後想讓孩子繼續分享連門都沒有!

誠誠的媽媽很無奈地給我寫了封信:誠誠今年讀大班了,平時他還是很喜歡和別人分享玩具的,可有天他的朋友和他的媽媽來家玩,誠誠死活不把玩具借給他的朋友,可能是因為剛開始他的朋友沒有經過同意就拿了他最喜歡的玩具,他很生氣,就不再和他朋友分享了,我好說歹說也沒用,後來發了脾氣,他就哭了,把自己關在另一個房間說不和他朋友玩了,他朋友和媽媽隻好回家了,看著那個媽媽奇怪的眼神我覺得好沒麵子,真想痛打兒子一頓,我很想知道該怎樣勸說孩子和別人分享呢?

整封信給我最強烈的感覺是誠誠媽媽生氣的原因不是因為兒子不分享這個行為而是因為兒子的這個行為讓她感覺沒麵子,惱羞成怒。其實說到底,還是麵子在作怪,媽媽在乎的是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兒子的感受。我經常說,在育兒道路上,不要在乎別人怎麼說,不要在乎別人的眼光,而是要從孩子的實際出發去幫助孩子克服並改正問題。

“兒子今年讀大班了,平時他還是很喜歡和人分享玩具的”,這是個多麼可愛多麼乖巧的孩子啊!“可有天他的朋友和他媽媽來我家玩,孩子死活不把玩具借給他的朋友,可能是因為剛開始他的朋友沒有經過同意就拿了他最喜歡的玩具,他很生氣,就不再和他朋友分享了”,其實誠誠媽媽已經說出了問題的關鍵,朋友沒有經過他的同意就拿了他最喜歡的東西,他當然要生氣了,這是他對自己物品的所有權被侵犯而做出的正常反應,不再分享也是很正常的行為,重要的是在這個情況下父母怎麼引導。

媽媽在信中說“我好說歹說也沒用,後來發了脾氣,他就哭了,把自己關在另一個房間說不和他朋友玩了”,其實我很想知道媽媽如何好說歹說,不過看結果孩子哭得關到另一房間,我也能猜出她說什麼了。無非就是:“你的朋友來你家,你應該要和他分享,這樣才是好孩子,否則以後人家也不借東西給你玩了,媽媽以後也不會再給你買玩具了”之類又誘惑又威脅的話了。

其實這種情況大家都很熟悉,我家也不例外。有天朋友臨時有事,沒辦法去接女兒丫丫放學,讓我替她去接一下,我在接婷婷的時候跟她說明原因,並麻煩她幫我一起照顧比她小3個月的丫丫妹妹,婷婷欣然應允,一路上拉著丫丫的手一起回家。回到家,她們吃完點心就開始玩,我在做事的時候聽到婷婷邀請丫丫一起寫聖誕賀卡,將自己所有的東西都無私地和丫丫分享,兩個孩子玩得非常開心。

一會兒丫丫媽媽來接孩子了,我們開始聊天,婷婷上完廁所回來以後看到丫丫妹妹把自己用來裝扮聖誕卡片的珠片弄得到處都是,還又擅自拿了她好幾張卡片在畫,心裏就不舒服了,我猜她估計在想:剛才你媽媽沒有來,我是姐姐,理所當然要照顧你,現在你媽媽來了,你有依靠了,我就不用再照顧你了!於是脾氣就來了——但她沒對丫丫說什麼,而是貼到我身上很小聲地跟我說她要把她所有的東西都拿到樓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