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教孩子學會感恩(2 / 2)

有時,家裏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因為經濟不寬裕,買了鞋子,可能就沒有足夠的錢買襯衣。這個時候,父母也要向孩子說明。比如說:“因為你的鞋子實在不能穿了,需要買新的。爸爸雖然也需要新襯衣,但可以等一段時間。這次先給你買鞋,你應該謝謝爸爸,對嗎?”有的時候,如果孩子的需求不是非常緊急,應該教孩子先暫時放棄自己的一些利益,滿足家人的需要。而且為了教育孩子,即使家庭經濟比較寬裕,也可以這樣做。不要讓孩子認為,他的需要永遠是第一位的。

孩子看到同學、朋友穿名牌,用名牌,難免不羨慕。父母一想別人的孩子有,自己的孩子為什麼就不能有?再多的錢也願意掏。其實這樣的做法,對孩子並沒有什麼好處。孩子的衣著用具,應該以簡單實用為上。一個原則就是基本與父母的用品處於同一檔次,或者略低一些,不要讓孩子認為他享受好東西是天經地義的。

另外,父母可以經常給孩子講一講自己的工作艱辛。其實,父母在工作中都是摸爬滾打過來的,都很不容易。但是,如果父母在孩子麵前永遠擺著一張笑臉,給孩子一些超純淨的環境,怕艱難的生活現實會給孩子壓力,孩子就可能誤以為一切都來得很容易。如果父母能經常告訴孩子一些自己的苦惱,那麼孩子會在體諒和感恩中漸漸長大。

比如說,有位爸爸在孩子的心目中是個“大懶蛋”。原因就是,每個星期六早晨,爸爸都要睡懶覺,一直睡到中午12點才起床。所以她一點也不覺得爸爸好,並有意在爸爸睡懶覺的時候弄出很大的響聲。

後來孩子的媽媽知道了這件事,才告訴她:“你爸爸是個作家。每天晚上,當你睡覺的時候,爸爸在工作。因為晚上沒有幹擾,你爸爸容易產生寫作的靈感。星期六早晨,你起床的時候,爸爸才開始休息。所以不是爸爸懶,爸爸每天都在辛苦地工作。”從此,女兒有了愛心。夏天爸爸睡覺的時候,她還在外麵驅趕蟬,目的是不讓蟬聲影響爸爸休息。

我們應當培養孩子常有一顆純真的心、體貼的心、反省的心、謙遜的心、服務的心以及感恩的心。不但對父母的教養、師長的教導要知道感恩;對社會、人群也要多一些關懷,並要有所回饋。父母應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養孩子感恩、惜福、奉獻的良好品德,這對他的一生都會起到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