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用偉大的母愛撥動孩子奮進的琴弦(1 / 1)

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最無私的愛。沒有真正的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但是,愛要有節製,最好藏起一半。

愛孩子,這是天下父母心。可是,要善於教育他們,需要教子有方和淵博的教育知識。

如果有人問我,教育孩子需要哪種資格,我的回答是:需要異乎尋常的耐心和適量的愛心。

這是一位著名母親用生命填寫的教子答卷。17年前,醫生就告訴她僅剩下5年的生命。麵對死亡的威脅,她不僅以母親的堅強超越了健康,還在病榻上培養了一個優秀的孩子:女兒劉蘇多次被評為市級三好學生、十佳少年、舞蹈特長生、優秀小編輯等,並被保送升入南開大學。一個被命運剝奪了健康的母親能做到的,擁有健康身體的您也一定能夠做到!

這位偉大的母親叫蘇杭。她是一位作家、評論家、家庭教育專家,現在天津市文聯從事文藝評論工作。她大學畢業的第二年,就患了重病。久臥病榻仍寫出眾多文學作品,其中有十餘篇作品獲全國及華北地區、省級獎勵。更難能可貴的是,她在“朝不保夕”的艱難情況下仍不忘一個母親的責任。其成功經驗曾作為“蘇杭教子”廣為傳播,至今已應邀作各類家教報告一百餘場,並先後被評為天津市優秀父母和全國三八紅旗手。她的家庭也被評為全國五好文明家庭標兵戶。

她因長期住院,不能與女兒日夜廝守。她把對女兒的愛濃縮成一個個音符,時刻撥動著女兒奮進的琴弦。我們來看看這位偉大母親的表述——

我雖長期住院,不能與女兒日夜廝守。然而,作為一個母親,總會找到表達牽掛與愛心的途徑。於是,我就把千叮嚀萬囑咐的話濃縮簡練成兩句,寫在紙條上,讓家人貼在女兒床頭。

後來家裏還為此買了黑板,多年來形成了“每月一句媽媽贈言”。從幼兒園到大學,如今已積累了近200句,內容大部分是我自己編寫的,也有少數是摘取的名言佳句。每一條都埋藏著一個女兒成長的故事。它就像媽媽從病床上伸出的一隻手,領著女兒學習做人,學習做事,學習共處,學會審美,學會幽默。

幼兒園時代,為了鼓勵女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寫下:“我有一雙小小手”,旁邊畫著兩隻小手。還有:“自己有的不揮霍,別人有的不眼熱。”女兒參加健美操比賽獲獎後,我又寫下了這樣的贈言:“不求別人亂拍手,但願別人暗點頭。”女兒當上班長後,我告訴她:“為集體、為他人做貢獻是高尚的生活”,“在人之上要視別人為人,在人之下要視自己為人”。

我認為素質教育一定要尊重其內在科學性,不要推之極端。比如:培養孩子儉省的習慣,要防止他變得摳門兒,要引導孩子達到“自奉要儉,待人要誠”的境界。“節省而不摳門,簡樸而不寒酸”,我編了這一句話給孩子。

又如:對待被人嫉妒的問題,我首先告訴女兒:“不遭人嫉是庸才。”其次,告誡女兒:“莫在失意人麵前做得意狀。”人家考試不及格,偏有人總炫耀自己的雙百分。人家沒親娘,非要顯示母親的寵愛,遭恨又怨誰呢?最後,教給女兒擺脫妒嫉的良方是:“要學會用真誠的簡單對付虛偽的複雜。”女兒心領神會。有了這三層的界定,就不會跑偏。

伴隨著女兒的成長,留言的內容總在適時地變化。近來,女兒大了,我擔心女兒可能因性格的柔順隨和而失卻了自我。於是留言板上就寫下了這樣的話語:“對於父母,你應該大膽地說:‘不!’這是維護你獨立人格的最美妙的肯定詞。”

更富有意義的是,留言板上現在記錄的不再是我單純對女兒的關愛了,它已經加入了新的聲音。最近上麵就出現了這樣—條忠告:“老爸:千萬別去學校看我,回家也別對我太親,注意離家在外的人的感情!”

原來去年被保送到南開大學的女兒,不願意讓宿舍裏家在外地的同學和家中的小保姆因此而觸景生情。善解人意的女兒還在留言後麵用紅筆體貼地寫著:不好意思。別傷心!!!女兒對平等寬容、尊重分享這幾個詞彙有著自己的理解。她已經學會了與別人換位思考。

每當我翻看著“每月一句”,它們就幻化為女兒的一隻隻腳印,由小到大,每一隻腳印都是那麼清晰。“每月一句”正是一串串“母愛”的音符,使劉蘇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向成功。

愛的原則,就是要給孩子真誠、健康的愛。不但要給孩子愛,還要明白怎樣愛才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沒有真正的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愛是家庭教育的靈魂。我們父母教育孩子,不是讓他們毫無理由地服從,而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他明辨是非,懂得廉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