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發現孩子的天賦,培養孩子的興趣和專長(1 / 2)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長、天賦,關鍵在於是否表露出來,關鍵是父母如何發現。發現孩子的天賦並不難,難的是將天賦變成實實在在的能力。

有這樣一個孩子,他出生的時候體質很差,腦袋出奇的大,醫生斷定他得了腦炎症。孩子終於上學了,可是老師講課的時候,他總愛問問題。比如,“為什麼A要念[ei]”,“為什麼1+1=2”。各種各樣的怪問題激怒了老師,以為他存心搗蛋,對他自然少不了冷眼。於是他被認為是壞學生。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從此以後更加不願意學習老師所教的知識了。

考試時,他考了倒數第一,終於被學校開除了。

如果這是我們的孩子,是不是就放棄了,是不是會在孩子麵前以及別人麵前說:“我們家的孩子沒有希望了。”因為老師都這樣說了,因為他被學校開除了,這些“事實”不是判定這個孩子沒有希望了嗎?

而這位孩子的母親並沒有責怪他,她深知孩子的性格,隻不過是好奇心強罷了。既然他好奇心強,那就從好奇心培養開始。

她決心挑起教育的重擔。

母子倆一起,邊曬太陽邊上課,從自然科學到政治曆史,科學家的故事和實驗深深吸引著這個被學校遺棄的孩子。

由於對什麼都好奇,書本中關於科學實驗的事例,他就照著琢磨,親手做實驗。12歲的時候,他就在火車上自己賣報紙開始賺錢,並利用空餘的時間做實驗。沒想到在一次實驗中不慎失火,險些釀成大禍,他被趕下了火車。

灰溜溜的他回到家裏的時候,母親的理解和原諒給他增添了無窮的力量,並幫助他建立了相對“安全”的實驗室。

這個當初被學校開除的孩子就是大發明家愛迪生。

愛迪生的好奇心被老師認為是搗蛋,因此他被開除。而正是由於母親的善於發現,正確認識和引導,保護了孩子的天賦。母親對於愛迪生的愛好給予了理解和支持,並且盡可能地為他創造了探索的環境和條件。

很多人之所以取得大的成就,和小時候的興趣、愛好有密切的關係。

有很多的父母隻知道讓孩子考大學,卻從沒有把具體學習什麼專業和孩子的興趣聯係到一起。所以才有很多的學生考上了大學,所學專業和自己的特長、興趣一點都沒有聯係,結果學生厭學,學習成績也不怎麼樣。

學習興趣的培養才是未來學習的原動力。因此,學習興趣的培養及提升一直很受一些優秀父母的重視。

但是,我們卻發現一些孩子似乎對什麼都有興趣,也都沒什麼興趣,三天喜歡這個,兩天喜歡那個,學習上所表現出的持續力真是令人失望。孩子在學習上所呈現出的“廣而不深”的現象,究竟是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呢?

現在孩子被各式各樣的學習填滿了生活,而父母焦躁的心態又常常催促著孩子。因此,孩子在既沒有自己的時間,又有父母過分幹擾等因素影響下,沒有辦法去培養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