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學會傾聽(2 / 2)

有的父母說:“我剛要出去買菜,孩子就拽住我不放。菜市場人多、亂,我拿的東西也多,就不想領孩子去。可他蠻不講理,大哭大鬧非不讓我走。真是讓人又氣又急!這孩子怎麼這麼不懂事呢?”孩子哭鬧不止,但你有沒有了解過為什麼孩子非要跟著父母走呢?其實這是因為孩子怕你一去不返。雖然這種想法幼稚可笑,但表現出孩子內心深處的無助與恐懼。

一般的孩子都怕被父母遺棄。這種恐懼感在嬰兒時就產生了,所以孩子老愛纏住父母不放。對幼兒而言,被父母丟棄,簡直有如被判死刑一樣無助。父母為了安撫孩子的恐懼心理,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對孩子保證著——

“爸媽是愛你的,我們出去一下就回來。”

“爸爸和媽媽不是不要你,是有事不能帶你一起去。”

這種話,父母一再重複著,直至孩子長大,成為青少年後,才有充分的安全感——這世界是安全的,父母隨時會支持他、保護他。他不必那麼強烈地抓住眼前的一切。一切美好都不會那麼快就消失,就如同父母的愛一樣。

所以每當孩子哭鬧著不讓你出門時,不要近乎冷酷地訓斥他,要體會他的無助,耐心地解釋,讓他多一些安全感。

仔細傾聽孩子的訴說,並回答孩子的問題,對加深親子關係大有裨益。這可以加強孩子的自信心和安全感。要引導孩子對別人的語言和談話內容感興趣,對和別人交談感興趣,並且在雙方交談時對對方的講話感興趣,對父母講的故事感興趣,對兒童電視節目感興趣,對外語和其他的方言感興趣。如果孩子能夠專注地傾聽一段談話、一個故事和一個電視節目,這說明孩子已經養成了傾聽的習慣。

傾聽別人的談話需要有一定的耐心,需要克服其他因素的幹擾,尤其需要孩子要做到自我控製,盡量不要打斷別人的談話。

孩子說話時,無論你有多忙,一定要眼睛看著孩子,不要隨意插嘴。盡量表示你聽得很有興趣。讓孩子發表他們的觀點,完整地聽他所講的話。如果你在某一項重要原則上表示不同意他的看法,應告訴他你不讚同他的什麼觀點,並說出理由。在提出反對意見時不要過於武斷,不應否定一切。即使孩子是在胡說八道,也要控製你的火氣,不下定論,直到完全理解清楚。

讓孩子參與談話。交談需要花費每個人的一些時間,最好是在一種讓孩子與大人一樣有同等機會參與的輕鬆氣氛中進行。而且,談話應自由自在,任意發揮。不要有什麼儀式安排或預期達到的結果,嚐試著與孩子隨意地交流觀點和看法。

父母應盡可能地與孩子交流。而且,應該試著用不同方法使得孩子願意與父母交流。作為父母,在傾聽孩子說話時,理應更加細心,更加富有同情心。父母應該努力地尊重孩子,從而營造出更加友好的語言氛圍。

與孩子做親子遊戲或進行親子閱讀。與孩子一起做富含指令性的親子遊戲,如“小手拍拍”可以讓孩子通過熟悉歌曲歌詞,配合做出相應的動作,來培養孩子專注性傾聽能力。通過親子閱讀,讓孩子養成傾聽別人說話的習慣。在親子閱讀過程中,還可以用提問、追問的方法,提高孩子傾聽的專注度與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