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在傾聽孩子說話上多花一些時間,做個有修養的聽眾,用心傾聽孩子的心聲,用心走進孩子的世界,積極發現孩子的優點。同時,父母也應培養孩子專注傾聽的能力和習慣。
學會傾聽是會說話的基礎。
培養孩子學會傾聽,要從一出生就開始。而且,孩子出生以後,父母不僅僅要多給孩子說話,還需要認真傾聽。認真傾聽孩子的說話,會有效地鼓勵孩子表達,從而增強孩子表達的自信心,激勵孩子表達的欲望,促進語言能力的發展。下麵的例子可以給父母一些啟示:
冬冬是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因上課經常說話、亂動,嚴重影響課堂紀律,被學校開除。媽媽沒有告訴冬冬她已被開除,隻是說換個學校,並帶著冬冬來見新學校的校長。
冬冬和媽媽一走進校長室,一位男士立即從椅子上站了起來。冬冬連忙向他鞠了一躬,興衝衝地問道:“您是校長先生,還是電車站的人呀?”那人搶先笑著答道:“我是校長呀!”冬冬非常高興地說:“太好了!那就求求您吧,我想上這個學校!”校長讓冬冬坐到椅子上,然後轉過身對媽媽說:“好,現在我來和冬冬談談,您可以請回了。”
校長把椅子拖到冬冬跟前,和冬冬麵對麵地坐下來說:“好,隨便給老師說點什麼吧!把你心裏想說的話,全都講出來。”“心裏想說的話?”冬冬立刻興致勃勃地講了起來:來時乘坐電車,曾向電車檢票員叔叔要一張車票,但是他沒給;家裏有一隻褐色的名叫洛克的狗,會做出“伸爪”和“對不起”的姿勢,吃完飯以後還會做出“吃飽了”的樣子;鼻涕流出來的時候,總愛嘶拉、嘶拉地抽鼻涕;爸爸在海裏遊泳遊得真棒,還會跳水……校長一會兒笑,一會兒點頭。因此,冬冬更高興了,便一個勁地講了下去。每當冬冬停下來時,校長就問:“講完了嗎?”於是,冬冬就在腦海裏緊張地思索著下一個話題……
最後,冬冬實在想不出什麼可講的了,她心裏覺得有些難過。這時校長站了起來,用溫暖的大手撫摸著冬冬的頭說:“好,就這樣吧!你就是這個學校的學生啦!”這時,已經到了吃飯時間,就是說,冬冬已經講了四個小時。
冬冬感到有生以來第一次碰上了真正可親的人。因為她長這麼大還從來沒有人用這麼長的時間來聽自己講話,而且一個嗬欠也沒打,絲毫也沒有厭倦的表示。她心裏感到踏實、溫暖,心情也愉快了。她想:“若是能和這個人永遠在一起也不錯呀!”而更為難得的是,校長當時也有和冬冬相同的感想。
這位校長真的是一個合格的校長。如果父母也像這位校長一樣,傾聽孩子的話,該有多好啊。反過來,孩子也會因此而積極地傾聽他人的談話。
曾有許多孩子反映,每到期末把通知書拿回家,父母都隻盯著“學習成績”一欄看,而漠視“表現”和“生活”方麵的進步。大多數的父母會說:“功夫不要下在這些方麵”“就在那些沒有用的東西上逞能”“一點兒也不用功學習”。孩子的成績沒有提高的話,即便在“生活”方麵表現得再出色,父母也不會給孩子一點讚美和鼓勵。這不是在扼殺孩子天真的心靈嗎?
在孩子的心靈成長方麵,父母們要像上例中的校長先生那樣,首先要認真傾聽孩子講話。這對於父母來說,是最好的交談方式,即“無聲的交談”。借助於此,你才能讓孩子發泄情緒,表達情緒,才能知道孩子到底有什麼樣的煩惱,並幫助他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