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需要興趣,也需要堅持。一年級的時候,歐陽中凱選了鋼琴課,媽媽便給他買了一架鋼琴。學了不長時間,他就打了退堂鼓:“我不想學鋼琴了。”“那你想學什麼?”“我想學薩克斯。”“可以,但做一件事情,你既然選擇了,就要堅持下去!”
歐陽中凱很感激媽媽對他的尊重,也聽進去了媽媽所說的“選擇了就要堅持”,在媽媽為他買來薩克斯後,他便開始認真學習,即使再累,也沒有放棄過。
☆播種愛的種子
彙佳教育孩子采用“鼓勵+愛”的方式,愛國、愛家、愛父母、愛親戚朋友、愛同學老師、愛需要幫助的人。所以彙佳的學生都是從小事做起,每個人都充滿了同情心、同理心。
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關注社會、回報社會,已經成為彙佳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感受人性的光輝,體現社會責任感,讓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更加健全。彙佳學校的所有理念都滲透在了教育的細節之中。
一年一度的“迎新年,慶聖誕,獻愛心”活動就是其中的一種。在彙佳建校之初,學校就把這項活動確定為“播種愛的種子”的大課堂,讓學生從小就懂得扶助別人,培養富有同情心的高尚品格,有一顆愛心。近幾年,學校把關愛救助艾滋病孤兒作為重點工作,陸續救助了吉林、山西、雲南、貴州、河南省的300多名孤兒,對他們在生活、就學、醫療保健、心理支持、生存技能培養等方麵實行了全麵的關懷救助。
2003年1月,作為中學生代表,陳婉怡隨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和鐵道部、衛生部、農業部、武警總部、全國婦聯等單位共同主辦的“安康計劃西部行”走進了雲南。陳婉怡不僅向西部的孩子捐贈圖書,並與那裏的貧困孩子結成了對子。她告訴記者,回到北京,她不但要從學習上輔導、在生活上資助在雲南結識的朋友,還要告訴身邊的所有人:“去幫幫西部貧困兒童吧,哪怕是微薄的一點力量都可能改變他們的一生。”
2003年非典期間,為了向工作在非典防治第一線的護理人員及廣大醫務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彙佳學校向北京市昌平區紅十字會捐贈50萬元。同時還號召全校師生用實際行動向醫務工作者獻愛心,表達彙佳師生對社會應盡的義務和應有的回報。全體師生積極響應,以最快的速度,向北京市少年發展基金會“天使基金”捐款10萬元。
四川省汶川“5·12”地震發生後,在5月19日的全國哀悼日上,彙佳隆重舉行了以“眾誌成城,抗震救災”為主題的賑災捐款儀式。小學部、初中部、高中部和學校的教師都積極獻愛心,送祝福,累計捐款達114萬元。
……
每一次社會活動都是一次生動的人生價值課堂,用愛的行動來表達著責任與擔當。其實,做一個有愛心的人,不隻是愛國、愛社會,更多地體現在愛家庭、愛朋友,體現在每天發生在我們周圍的每一件小事上。
四年級的陸峻成在開學之初,讀到了老師發的一本《弟子規》。這本書中尊老愛幼的賢德故事對他影響很大。回家以後,他主動跟媽媽打起了招呼,在社交禮儀上也知道如何給人鞠躬,宴請客人也要先給別人夾了菜自己再吃。小的時候,習慣自己玩的他,不太會跟小朋友相處,更不願意和小朋友分享他的玩具,可現在,他經常把自己的玩具送給家庭比較困難的小朋友,還用大哥哥的口吻對小朋友說:“你要好好學習,學習好了我就給你更多的好玩玩具。”
吃飯方麵也不再浪費。這都源於在家和學校,家長及老師對他們珍惜糧食的倡導。
在家裏,以前什麼都是爸爸媽媽做的陸峻成,開始自己洗襪子、洗褲子、掃地、鋪床,甚至還學會了做菜。提起這些事,他的媽媽就激動不已:“他第一次做菜我挺感動的。他先是看他爸爸怎麼炒菜,猛然有一天對我說,他要炒菜給我吃。我當時隻是聽聽而已,沒想到他真像模像樣地做了起來,而且做得很像那麼回事。”
那天,爸爸媽媽吃著兒子做的菜,覺得比山珍海味都好吃。
看到孩子身上的變化,陸峻成的媽媽非常感激,她說:“這都是學校的功勞。不僅我們覺得孩子自從上了這個學校變了,就是我們家親戚、朋友、鄰居也都說孩子變得越來越懂事了,不再唯我獨尊了。”
彙佳習慣的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