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培養人,先培養人的習慣(1)(1 / 3)

我們眼睛能看到的、耳朵能聽到的萬事萬物都是財富,總的來說,人生的財富有很多種,但對於孩子而言,最大的財富又是什麼呢?

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的一次聚會上,有人問其中一位白發蒼蒼的學者:“你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裏學到了你認為最重要的東西?”他的答案有些出乎意料:“在幼兒園。”“在幼兒園學到了什麼?”學者答:“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了錯事要表示歉意;午飯後要休息;學習要多思考;要仔細觀察大自然……從根本上來說,我學到的這些全是最重要的。”

確實,人一生中學到的任何一個好習慣,都將陪伴此人終生,並使其受益。而在彙佳,就有一套好習慣的培養係統。

蜚聲國際的彙佳習慣

臨近大學畢業,福特在為工作的事情奔忙。一天,他來到一家汽車公司應聘,進來後發現地上有一張紙,他很自然地彎腰撿了起來。看了看,原來是一張廢紙,就順手扔進了垃圾桶。這一幕,公司的董事長看在了眼裏。輪到福特麵試時,他剛說了一句“我是來應聘的福特”,董事長就發出了邀請:“福特先生,你已經被我們錄用了。”看到福特驚異的表情,董事長解釋說:“你那個不經意的動作讓你贏得了這個職位,雖然和你一同應聘的幾個人學曆都比你

高,但他們卻沒有看到這些小事。”

福特進入公司的“敲門磚”是“撿廢紙”這個簡單的習慣性動作,進而成就了美國福特汽車在世界汽車業的重要地位。這件事看起來很偶然,實際上卻是必然的。福特下意識的動作,便是他良好習慣的體現,正是這種良好習慣給他創造了機遇,成就了他的事業。

同樣是麵試,有些人的表現卻讓人大跌眼鏡。某外資企業招工,報酬豐厚,要求嚴格。幾個高學曆的年輕人過五關斬六將,幾乎就要如願以償了。但在最後一關,總經理麵試時,說了聲“我有點急事,你們等我幾分鍾”,便出去了。

看到總經理不在,幾個年輕人圍住大辦公桌,翻看文件的翻看文件,聊天的聊天,甚至有人說話還帶髒字。幾分鍾後,總經理回來了,他宣布道:“麵試已經結束,很遺憾,你們都沒有被錄用。”

幾個年輕人大驚:“麵試還沒開始呢!”

“我不在期間你們的表現,就是麵試。本公司不能錄用習慣不好的人。”

……

“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培根這句話蘊含著兩層含義,成也習慣,敗也習慣。隻有好的習慣才能帶孩子走向更美好的未來。心理學家王極盛訪談過200名高考狀元,他在調查中發現,孩子的成績與他們學習習慣的水平成正比,也就是說,這些狀元們的好成績,除了本身的智商外,還源於他們有良好的學習習慣。

但高分低能,肯定不是家長們想要的結果。他們希望孩子既有優良的成績,也能與周圍的朋友打成一片,遇事不退縮,有擔當,能幫助更多困難群體,有一定的領導能力……在彙佳的IB教育中,各國的教育專家研發這套教育體係的共同目標,就是培養孩子十個良好的習慣,讓這些好習慣陪伴孩子度過漫長的人生路。

☆IB的十個習慣如同十個成功密碼

一個人身上的小習慣有可能成就一代大師。這一大一小之間蘊藏著一種教育智慧。

縱觀中外所有的大師,專家們發現,他們都有一些共同的習慣。一旦這種習慣被某個因素觸發,就會產生一種創意,抓住一次機遇,多一些成功的概率。大師是一種必然,因為有習慣做鋪墊。未必每一個學生都能威震寰宇,名留史冊,但是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才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引入IB項目後,王誌澤深刻意識到,IB的十個培養目標,就是在培養十種習慣,也是世界教育專家煞費苦心提煉的大師基因、成功密碼。

勇於探究的人(Inquirers)。帶著興趣去學習,其學習效果不言而喻。孩子們在諸多“為什麼”的引領下探索未知領域。每一次探究就是一次知識之旅、文化之旅、智慧之旅。有目的並具有建設性的研究能力在一次次話題探討中逐漸養成,逐步提高。IB培養的不隻是探究世界的方法,還有一顆探究世界的心靈,隨時更新著學生的知識與能力儲備,永遠不落伍於時代,還能在專業領域取得不可思議的成就。

善於思考的人(Thinkers)。人的一生中有太多需要思考的問題,關鍵是以什麼樣的方式來思考。IB提倡學生能夠主動運用批判性、創造性的思維方式來進行正確選擇,以解決複雜的問題。比如,通過六頂思考帽,來訓練孩子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問題,打破他們的思維局限。思考為我們的每一次選擇提供智慧支持。培養批判性、創造性思維,能夠讓學生遠離盲從,不屈服於所謂權威,堅持做自己。善於思考,敢於質疑,證明意識已經達到一個新高度。這是創新的萌芽,是改變世界規則的“夢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