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於交流的人(Communicators)。交流,是一門內功,也是一門藝術。地球村讓人們無處遁藏,人也不可能封閉起來過一生。交流,既是展示自己,將你的信息有效傳遞出去,也是收集周圍信息的最佳途徑。IB要求學生能從容自信而又靈活地運用多種語言來接受和表達思想,幫助學生走上世界的大舞台,走遍全球的各個角落,融入任何一種環境和氛圍。彙佳的遊學項目,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都為孩子提供了交流實踐的機會。善於交流的人如同一個大磁場,將有利的信息、資源、人才都吸納過來。
敢於冒險的人(Risk takers)。人們常說“富貴”險中求,相比之下,敢於冒險的人總會比別人多一些機會。IB希望孩子能夠臨危不懼、信心十足、獨立自主地探索新的方法、新的途徑,有勇氣堅持自己的觀點。那些令人驚奇的探險之旅中,踏足非洲大草原、撒哈拉大沙漠、與世隔絕的無人島的大多都是西方人。探險,是他們從小就培養的一種思維意識和習慣。彙佳的“科學集市”等活動給學生們提供了思維探險的平台,天馬行空的想法與實踐運用
相結合,體驗探險旅途的驚奇。
知識淵博的人(Knowledgeable)。IB鼓勵學生花大量的時間探索具有全球性意義的重要主題,由此獲取豐富的知識與體驗。彙佳十幾年的基礎教育過程中,將課堂延伸到了社會上、國際上。說起日本的民族特性他能侃侃而談,聊到科技領域更是如數家珍。廣博的課堂,打開了孩子的視野。學貫中西的人,自然比知識狹隘的人成功的概率更大。
有原則的人(Principled)。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沒有原則,也就無所謂個人魅力。有底線的人,不至於迷失。這條底線也為孩子應對問題提供了幫助,IB學生的原則性很強,他們誠實、正直、有正義感、公平。日常的教學和活動,很多價值觀被融入其中,潛移默化中培養著孩子們良好的意識。
有愛心的人(Caring)。有愛心,顧及別人的需求與感受,會身體力行地助人為樂,這樣的人才更快樂,也更容易取得成功。這種美好的品德是孩子教育中最重要的一課。
心胸寬廣的人(Open-minded)。如今,獨生子女的“家庭地位”讓他們日益霸道起來,恨不得成為宇宙的中心。這有可能將自己逼到孤立無援的境地。IB教育就是培養學生以開放的心態與人溝通交流,尊重他人及其文化習俗、觀點、傳統和價值觀,並在考慮問題時融入這些差異,甚至以他人之長補己之短。
全麵發展的人才(Well-balanced)。可以一招鮮,但是隻會一招,未免要錯失很多機會。多培養幾方麵的才能,也是競爭的需要。但全麵發展不是蜻蜓點水,而是每一門學問都能得到要領,觸類旁通。彙佳的老師會在平時留意學生們的行為,將他們每個人的特點、特長一一掌握,再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往不同的方向發展。
善於反思的人(Reflective)。人要不停地自省,不停審視自己的內心。學生會反思自己的學習效果並分析它們,就能看到事物的本質,還能反觀自身,時刻自省。反思是總結提高的過程。定期的總結,就是收拾好行囊,奔赴更遠的下一站。
其實,這十個習慣,並沒有什麼高深莫測,但是將這些培養目標落實到具體的教學實踐中,並且持續十幾年,就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了,而且是一個超乎尋常的巨大工程。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人的大成就、大機遇,往往由小習慣開始。20世紀60年代,蘇聯發射了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宇航員是大家熟知的加加林。當時挑選第一個上太空的人選時,有這麼一個插曲:幾十個宇航員去參觀他們要乘坐的飛船,進艙門的時候,隻有加加林一個人把鞋脫了下來。他認為:“這麼貴重的一個艙,怎麼能穿著鞋進去呢?”加加林的這個動作,讓主設計師非常感動,也認定,隻有把飛船交給一個如此愛惜它的人才放心。在他的推薦下,加加林成了人類第一個飛上太空的宇航員。後來,有人調侃道:“成功從脫鞋開始。”
培養良好習慣不隻是為了成才,更重要的是為了讓孩子成人,在一定意義上說,成人比成才更重要。努力培養孩子良好的思維習慣、行為習慣,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也是留給孩子最大的財富。
而且,這些習慣都是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在很多小事中培養起來的。
☆練就探究世界的本領
“那些瘋狂到以為自己改變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變世界。”這句蘋果的廣告詞回答了為什麼是喬布斯改變了計算機終端的使用習慣,因為他擁有探究世界的夢想,而且無比執著、勇敢。有夢想,勇於探究,最終就能改變世界,無處不在的網絡,全球任意角落的即時溝通,今天完全奇異的新世界,都是無數探索彙聚出的創造。
世界並不缺少新奇的事物,缺少的是發現這種事物並敢於探究的眼睛。彙佳通過教育實踐一直在積極引導孩子去探究這個地球、這個社會,甚至探究孩子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