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中國的教育怎麼了(6)(3 / 3)

麵對這種亂哄哄的情況,洪瑋總在心裏說:“家長鬧,學生也鬧,但他們鬧他們的,我學我的。我管不了別人,但是能管好自己。”

洪瑋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在別的學生天天想著躲老師,逃避學習時,她卻總是追著老師討教,遇到不明白的,一定要讓老師給自己講解,直到完全明白為止。

為了弄清一個問題,她經常一個人待在教室裏苦思冥想,如果因為太晚宿舍樓被鎖,她就在教室裏將就一宿。

屠格涅夫曾說:“你想成為幸福的人嗎?但願你首先學會吃得起苦。”學好IB需要付出辛勞,但是這種苦,孩子們願意去挑戰。他們不覺得是負擔,而是樂在其中。其實,普通高中的孩子拚命學也能學好,在彙佳也能學好,但是到了國外大學,差距就顯現了出來。

“是我自己願意選擇這種學習方式。我選擇了,就要承擔,就要擔當。”

這句話,洪瑋是說給父母聽的,更是說給自己聽的。

1998年第一次期中考試後,路疆和學生們聊天,了解他們的想法。

“崔蕊,你學了一個多月的IB,你有什麼感想?”

“我是在天津上完高一,再到彙佳重新讀高一的IB化學的。如果讓我再回公立學校,去上那種化學課,我堅決不去,簡直太枯燥無味了,我覺得IB課程特別好!”

老師和學生們的辛苦沒有白費,當預考成績揭曉的時候,世界好像一下子都安靜了下來。11個學生中,除了一個曆史不及格外,其他學生的所有科目全部及格,不少學生竟然拿到了單科滿分7分。其中,化學7分的就有4個人;中文7分的有7個;英文7分的8個……

考試分數一公布,什麼都不用說了,沒有什麼比這更有說服力的了。

最終,那場家長告學校的官司,也以學生們優異的成績而落下了帷幕。

法官最終認為,家長選擇學校是自願,如果不想念就退學,讓學校既退學費又賠款,理由不成立。有的學生念完一個學期沒有念好,可說不定念完一年就好了。所以不能用一次考試成績來判斷是否是學校的問題。

彙佳打贏了這場官司,而這場官司,也像是對彙佳的磨礪。

IB就這麼穩住了。1998屆的學生看到了希望,順利升至高三,憧憬著正式的畢業考。

1999屆的學生沒有一個退學;2000屆的新生也順利入學了,IB開始了良性循環。

2001屆,IB高中增至2個班,到2002屆變成了3個班,2003屆4個班,2004屆5個班,2006屆6個班,2007屆8個班,2009屆至今每年保持10個班。現在,彙佳IB有700多個學生,一年就能招生280人。

此時的彙佳,已經非常有經驗,師資也越來越好。不過,即使這樣,依然有一半的學生跟不上,拿不到畢業證書。好在很多家長能夠很客觀地意識到,自己的孩子拿不到畢業證書,並不一定是學校的問題,問題主要出現在孩子身上,是孩子努力不夠造成的。

2000年,教育部發出《關於做好2001年普通高考“3+X”科目設置改革工作的通知》,中國的教育改革創新之路在緩慢推進中,而彙佳的第一屆IB畢業生已經順利拿到國際文憑,申請到了理想的世界著名大學。在這一年的畢業典禮上,洪瑋的一番心裏話讓當時在座的老師、同學和家長都站起來給她鼓掌。

“IB是一座陡山,我最大的體驗就是這座山不好爬,但是你一旦調整好自己,走了一段以後,你適應了它,就會大踏步地前進了。學習IB,不是說要拿到很高的成績,拿第一、第二,猶如宇宙隻有一個太陽、一個月亮。學習IB,隻要你努力了,達到了既定標準,就是一顆閃亮的星星。如果一個人老是為分而轉,為分數而奮鬥,思想壓力上去了就下不來,這是我初中期間學習的一大體會。初中的時候我學習也不錯,但是我並不快樂,因為我想成為那唯一的太陽、月亮。自從我學習IB,便有了平和的心態。我爸媽告訴我,咱們做一個平

常人,而我的底線就是努力去學,朝這方麵努力;我的心理價值是,我未必是那最耀眼的太陽和月亮,但是我一定要做一顆閃亮的星星。”

畢業前夕,洪瑋欣喜地告訴父親:“老爸,我成功了,盡管我沒有拿到IB預定設置的滿分。但作為第一撥,老師們都是摸著石頭過河,邊琢磨邊教,我也跟著摸著石頭過河。現在,我們最終都過了那條河。更重要的是,這個過河的過程中,我是快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