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中國的教育怎麼了(6)(2 / 3)

一個敢於嚐試的學生,一個敢為人先的學校,一個睿智的家長,當他們因為教育的機緣結合在一起時,又會締結出怎樣的果實?

對於彙佳第一個“吃螃蟹”的壯舉,洪瑋的父母欽佩有加。他們一致認定,IB是一隻潛力股,它的優勢以後肯定會顯現出來。所以當其他家長吵鬧不休,對彙佳懷疑、不信任時,他們卻堅定地給予了信任的支持。

☆這是一場生死之戰

法庭上的爭辯還在繼續,陸續又有一些家長為孩子辦理了轉學手續,在他們看來IB這條出國的捷徑並不是那麼好走,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當作試驗品。就這樣,30多個學生變成了20多個,直至剩下11個。

第二年,也就是1999年,學校慎之又慎,隻招收了17個IB高中生。

王家駿找到IB高中部主任田之麥,問道:“怎麼辦?”

“抓質量,甭管剩下多少人,起碼得讓他們畢業,能夠拿到文憑。家長讓孩子上IB,就是要拿IB國際文憑。他們會想,你們說是國際文憑,卻教不出國際文憑的學生來,還叫什麼國際學校?既然他們是這麼認識的,咱們就讓學生拿到文憑,這樣他們就沒什麼好說的了。現在有11個人,隻要有一半人拿到文憑,我們就算成功了。”田先生鄭重地說。

王家駿點了點頭:“但又要怎麼抓呢?”

“我們有六七個老師,但學生才十來個,我們一個老師包兩個學生,這樣還教不出來?拚也都拚出來了。”

“對,老師們都要拚命,要不計時間、不計報酬地工作,幫助學生。”王家駿點頭說。

……

當他們在商量對策時,1999屆的新生家長也發了話:“如果1998屆一個都拿不到文憑,我們就集體退學。”這對於彙佳,無疑又是一場生死之戰。

在1999年的新生上高一時,1998年的學生已經讀高二了,那時候還沒有學生讀到高三。一旦1998屆學生考試失利,那將意味著IB項目全軍覆沒。“既然高二預考、高三才畢業考,那麼我們就拿這個預考當畢業考,而且必須考好,如果萬一考不好還可以高三衝刺。所謂必須考好,就是在11個人當中,一定要有6個人過關。”這是王家駿和田先生商量後的決定。

在這樣的生死關頭,老師們也在心裏憋了一口氣:“如果學生考不好,咱們全體撤軍。”

背負零分試卷的壓力,路疆默默地用自己的教學來支撐。在給學生們講每一節課時,她都極其認真,考慮到了各種英文水平的孩子。

她的努力和認真王誌澤父子看在了眼裏,學生看在了眼裏,洪瑋的父親也看在眼裏。

在家長們紛紛喊著要退款,說IB坑人、騙人時,洪瑋的父親特意找到了路疆,對她說:“路老師,你千萬不能走,別管發生什麼事,一定要把我的孩子教出來,我相信你!我們孩子說了,你教得特別好。”

洪瑋父親的話給了路疆動力,她激動地說:“哪怕就剩教洪瑋一個學生,我也不走,我要把這屆學生教完。”

“我們一定會支持你、配合你的,你就嚴格要求孩子吧,她一定會做到的。”

洪瑋的父親對路疆說的話,也跟其他幾位老師說過,之所以這樣,就是想告訴他們:“你們的付出我們看在眼裏。”

信任就這樣在校長、老師、家長之間傳遞。而這份信任,也最終化為了力量……

☆IB是我選的路,我願意挑戰

洪瑋初中雖然畢業於一所重點學校,但是英語口語很不好。路疆在教她化學的同時,每天下午會抽一點時間,教她練口語,一個音、一個音地教。後來,做外事工作的父母都為女兒流利的口語感到驚訝。

用英語教化學很難,用英語學化學更難。1998年的第一學期,英語關挑戰著每一個學生的耐心與信心。洪瑋每天晚上都在被子裏打著手電背單詞,每天背50個,就這麼一直堅持著。到了第一學期的後半段,一切努力沒有白費,她猶如被打通了任督二脈,思路一下子開闊起來。課也聽得進去了,文章也能看下去了。她興奮地找到路疆,說出了自己的感受:“這本厚厚的IB化學,看著被手摸黑的那些頁數在一頁一頁增厚,白的在一點點變薄,我就特別有成就感。”

學習需要好的環境,而第一屆IB學生並不幸運。因為時常會有家長跑到學校來鬧,這讓很多學生都無法安心上課。

有一次,路疆的課再次被教室外的吵鬧聲、教室內的搗亂聲打斷了,她忍無可忍,怒斥一位調皮搗亂的學生:“如果我的優秀學生考不好,責任就在你,他們付了同樣的學費來學習,最終卻被你破壞,你應該受到譴責。為了保護這些學生的利益,我不允許你在課堂上搗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