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權力、影響力與領導力(3)(1 / 3)

權變領導模型:菲德勒的理論

最古老的權變領導理論模型由弗雷德·菲德勒(Fred Fiedler)和他的團隊在1951年提出。權變領導模型(contingency leadership model)研究一種領導風格是(1)任務導向的還是(2)關係導向的,以及這種領導風格對於當前情境是否有效。菲德勒的研究是在30年裏80項研究的基礎上展開的。

兩種領導導向:任務導向和關係導向 你是任務導向的,還是關係導向的呢?也就是說,你是更關心任務完成情況還是員工?

為了得到答案,你和你的員工們需要填一份問卷(即最不喜歡的同事量表,或LPC量表),在這份問卷裏你要思考你最不喜歡與之共事的同事,問卷有16對正反描述問題(如友好/不友好、緊張/輕鬆、高效/低效),每個問題有1到8分,根據最後的得分把進行排序。得分越高的越是關係導向,得分越低則越是任務導向。

情境控製的三個維度 一旦領導導向明確後,你應該決定怎樣控製情境——在當前工作環境中領導者有多少控製和影響。

情境控製有三個維度:上下級關係、任務結構以及職位權力。

·上下級關係——“下屬是否接受我作為領導者?”這個維度是情境控製的最重要因素,它反應了領導者獲得團隊擁護、忠誠、信任的程度。

·任務結構——“下屬是否表現明確,能容易理解任務嗎?”這個維度涉及任務的常規性、明確性和易於理解的程度。工作越是結構化,領導者的影響越大。

·職位權力——“是否有權力去獎賞和懲罰?”這個維度涉及領導者用於安排工作任務和實施獎懲的權力大小。權力越大意味著控製和影響也越大。

對於每一個維度,控製力高時,領導者的決定會產生預期的結果,因為他或她擁有影響工作產出的能力。控製力低時,他或她不再具備這樣的預期和影響力。采用高/低排序方法結合三個維度,我們得到8種不同的領導情景。

哪一種風格最有效? 沒有哪一種領導風格總是有效的,菲德勒的研究表明,不同領導風格適用於不同情境。

·任務導向風格最佳的情境。任務導向風格在高控製或低控製情境下最有效。

高控製情境的例子(領導者的決定會產生預期結果,因為他或她能夠影響工作結果):假設你是一名監管停車控製職員的領導,他們的工作是對非法停靠在非停車區域、公交車區域以及類似情況的車輛開出罰單。你擁有:(1)高水平的上下級關係,因為你的下屬都對你很擁護;(2)高水平的任務結構,因為他們的工作都定義得很清楚;(3)高水平的職位控製,因為你擁有完全的職權去評估他們的業績和進行少量懲罰和獎賞。因此,任務導向的領導風格在這時會是最有效的。

低控製情境的例子(領導者的決定不能產生預期結果,因為他或她不能真正地影響結果):假設你是一所高中的校長,正試圖禁止在校園內亂寫亂畫的現象,隻是在放學之後找學生幫忙。你擁有:(1)低水平的上下級關係,因為很多人可能不理解對目標的需求;(2)低水平的任務結構,因為人們可能認為有多種方式去解決這個問題;(3)低水平的職位權力,因為做這些事的人是自願的,並且人們有離開的自由。在這種情境下,任務導向型比較有用。

·關係導向風格最佳的情境。關係導向風格在控製適中的情境下最有效。

例子:假設你在政府工作,管理一群與野火作鬥爭的消防員。你也許擁有:(1)低水平的上下級關係,即使被提拔到比團隊的其他成員高的職位上;(2)高水平的任務結構,因為工作是相當明確的;(3)你也許還有低水平的職位權力,因為這種為人民服務的工作的嚴肅性禁止你在獎懲方麵做得太多。因此,在這樣一種控製適中的情境下,關係導向的領導會是最有效的。

如果你的領導導向不能與情境相適應,你會做些什麼呢?菲德勒認為,最好努力把領導者放到合適的情境中,而不是努力改變他們的個人特質來適應情境。

路徑-目標領導模型:豪斯的理論

第二個權變理論由羅伯特·豪斯(Robert House)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並在1996年進行了修訂,這就是路徑-目標領導模型(path-goal leadership model),該模型認為有效的領導者通過明確指明實現工作目標的途徑或行為來幫助下屬,並為下屬提供想要的報酬來增加他們的動機,從而使下屬實現目標更為容易。因此,卓越的領導者會通過設計有意義的獎勵來幫助追隨者達成目標、減少障礙和提供支持,目的是增加“下屬實現工作目標的個人報酬的數量和種類”。

大量檢驗豪斯最初的路徑-目標理論的研究得到了混合的結果。於是,他提出一個新模型,該模型以圖形的形式展示如下。(見圖14-1。)

圖 14-1 豪斯修訂後的路徑-目標理論的一般表述

什麼決定領導的有效性:員工特質和環境因素影響領導者行為 如圖所示,兩個權變因素或變量——員工特質和環境因素——致使一些領導行為比其他的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