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非營利組織:為了提供服務 非營利組織中的管理者通常叫做“行政人員”。 非營利組織可能是公共所有,比如加利福尼亞大學;也可能是私人所有,例如斯坦福大學。不管是哪種形式,它們的目的就是向某些客戶提供服務,並不是為了賺取利潤,比如醫院、大學和社會福利機構(紅十字會、救世軍等)。
非營利組織的一種特定形式為“公益組織”,不像非營利服務機構(提供服務給特定客戶),公益組織在它們的職責範圍內向所有客戶提供服務。例如軍事服務、美國郵政服務、當地消防和警察部門。
3.互利組織:為了幫助成員 互利組織是其成員自願組成的機構——政黨、農業合作社、工會、行業協會、俱樂部等。這些組織的目的都是為了提高成員的利益。
不同類型組織中管理者的管理會有所不同嗎? 如果你成為管理者,不管是在什麼類型的組織,你是否會做同樣的事情呢?一般來說會這樣。你將執行管理的四項基本職能:計劃、組織、領導和控製,就是我們在1.3節中所講的。
然而,唯一最大的不同在於,在一個營利性組織,衡量其成功與否主要是看它產生的利益或者損失有多大。在其他兩種類型的組織裏,雖然收入和支出也是重點考慮事項,但是成功的衡量標準主要是提供的服務的效果——如果是一個校長,要考慮有多少學生畢業;如果是警察局長,要考慮有多少犯罪行為被製止或者解決。
1.5 管理者的角色扮演
主要問題:要成為卓越管理者,必須成功扮演的角色是什麼?
本節概要
管理者一般趨向於長時間和快節奏地工作;他們的工作可以被描繪為瑣碎、短暫且多種多樣;相對於書麵的溝通方式,他們更多依靠口頭方式。管理學者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認為,管理者扮演著三種角色——人際角色、信息角色以及決策角色。人際角色包括名義領導者、實際領導者和活動聯絡者。信息角色包括監督者、傳播者以及發言人。決策角色包括企業家、危機處理者、資源分配者以及談判者。
朱迪·麥格拉斯作為MTV的CEO,她的經驗告訴我們,成為成功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多種不同的角色,並且具備多種不同的技能。它們都包括什麼呢?
管理者的角色:明茨伯格的有用發現
也許你會覺得跟蹤某些管理者,看他們每天都做些什麼是件有趣的事情,實際上,真的有人這麼做了。這就是20世紀60年代後期管理學者明茨伯格所做的事情。他跟蹤了五個首席執行者一周,並記錄他們的工作情況。他的發現很有價值,因為他總結出來的管理角色不僅適合那些高層管理者,也適合其他層級的管理者。
讓我們看看管理者一周的工作吧。 “在工作時間內,各項活動之間沒有一點休息時間,” 明茨伯格在報告中寫道。“郵件(平均一天36封)、電話(平均每天5個)和會議(平均8個)充斥了這些執行官從早上進入辦公室到晚上離開之前的幾乎每分鍾。”
每天隻有5個電話?當然了,那還是在電子郵件之前的時代。今天,高層管理者每天要處理100條到300條信息。事實上,如同美國管理協會的領導者埃德·萊利(Ed Reilly)所說,所有這些電子郵件、電話、短信以及其他信息導致人們“關注迫在眉睫的事情,而不是那些重要的事情”。
很明顯,高層管理者的生活是相當繁忙的。下麵是明茨伯格的三個發現,對未來的管理者很重要:
1.相對於書麵溝通,管理者通常更依賴於口頭溝通,書寫信件、備忘錄以及報告都會花費時間 在明茨伯格的研究中,大部分管理者傾向於通過電話和會議來獲取和傳達信息。盡管電子郵件技術使得信件交流幾乎已經和口頭交流一樣快捷,但是上麵說的重要性仍然是毋庸置疑的。
2.管理者會長時間快節奏地工作 明茨伯格在他的報告中寫道:“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休息很少發生。咖啡是在會議時間飲用的,而午餐時間則往往被正式和非正式會議占用。”
長時間的工作是慣例。哈佛大學商學院的約翰·科特(John P. Kotter)在1999年的一項調查中發現,管理者一般一周工作50小時正常,有時高達90小時;他所研究的管理者一周平均工作近60小時。
這麼長的時間真的有必要嗎?在明茨伯格的研究過去了30年後,芝加哥洛約拉大學的工作場所研究總監琳達·斯特羅(Linda Stroh)做了一項研究,發現工作時間更長的人賺的錢也更多。“那些每周工作61小時或是更多的人在最近五年內平均得到了兩次晉升機會,”她報告道。但是,普渡大學和麥吉爾大學的研究者發現,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公司允許管理者減少工作時間,花更多的時間跟家人在一起,這樣也可以保持他們工作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