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結構、職業、目標設定及知識管理的改變。有了電腦及遠程通信技術,組織和團隊變得“虛擬”了,它們不再受時區和地區的約束了。例如,通過使用各種信息技術,員工可以遠程辦公(telecommute),在家或是在一個遠程地點工作。會議可以用視頻會議(videoconferencing)來組織,即使用視頻和音頻連接來實現不同地區的人們彼此看到、聽到和交流。另外,利用先進的計算機軟硬件的協同計算(collaborative computing),能幫助人們在一起工作得更好。目標的設定及反饋可以通過基於網絡的軟件來實現,如eWorkbench,它能使管理者創建和跟蹤員工目標的軟件。所有這些形式的互動都需要員工和管理者更加靈活,而且將會更加強調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通過製度和措施的實行,增加知識和信息在整個組織中共享。
挑戰5:管理道德標準
不僅有實現銷售、生產和其他目標的壓力,管理者會發現他們還麵臨著道德困境。當你發現你的員工為了使商品按期出廠,將摔壞了的回轉儀裝到了直升機上麵,你會怎麼做?你應該允許你的銷售代表在多大程度上打破競爭?為了簽下合同,你在送禮給國外的重要客戶方麵,會留多大的餘地?在一個全球變暖、海平麵上升的時代,你對於“綠色行事”——避免企業對環境造成不好影響的責任是什麼?
道德行為不僅僅是一個細節問題,它更是做生意的一個重要部分。2003—2004年間,在電視鏡頭麵前戴上手銬的人已經清楚地說明了這一點,這些人來自安然、泰科、世通、阿德爾菲亞和其他公司。從社會學家埃德溫·薩瑟蘭(Edwin Sutherland)在20世紀30年代發明了“白領犯罪”到現在,已經有如此多的高級別管理人員被告上法庭。我們將在第3章和其他一些章節討論道德問題。
挑戰6:管理自己的幸福和人生目標
安·加西亞認為,好的管理者會下放決策權、分散掌聲和承擔責任。但是當她所在的技術公司給她一個團隊去管理的時候,她放棄了。“我隻是一個盡自己最大努力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的人,”她說,“我們中的很多人意識到自己並不喜歡美國式的職業生涯。”
不管薪酬多高,你必須考慮到,在麵對組織的挑戰的同時,你也麵對著追求自身幸福的挑戰。很多人沒有發現作為一個管理者能夠實現的價值。他們可能會抱怨不得不去參加太多的會議,以至於他們不能為員工做足夠的事情,並夾在上級和下屬中間左右為難。在卡通人物迪爾伯特塑造了那樣一個被貶低的管理者形象時,他們可能會覺得他們不受尊重。他們可能會覺得,就像諺語裏說的,再高的收入也買不來人生的快樂。
最後,回想奧德特·皮勒的話:“如果你確實喜歡與人打交道,享受指導和幫助他人成長和發展,管理是一項不錯的選擇。”就像她指出的那樣,這也幫助我們懂得,“一個人的管理經驗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業文化的影響。”文化或者風格,確實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因為它影響你在一個組織裏快樂與否。我們會在第8章詳細討論這個問題。
1.3 管理者做什麼:四項主要職能
主要問題:管理者實際上在做什麼,即管理的四項主要職能是什麼?
本節概要
管理有四項主要職能:計劃、組織、領導和控製。
作為一名管理者,你需要做什麼才能“使事情完成”——也就是怎麼才能達到你所在組織的既定目標?你所做的即是管理流程(management process),也叫做四項管理職能(four management functions):計劃、組織、領導和控製。
正如下圖中顯示的,所有這些職能都相互影響,同時和持續地運行。(見圖1-1)
圖1-1 管理流程
雖然管理的流程比較複雜,但這四個職能都有其重要的原理。看一眼本書的簡目,它們組成了本書的四個部分。我們用大學的管理(在一些非營利組織中,被稱為“行政管理”)來描述這四個職能。
計劃:本書第三部分討論
計劃(planning)就是設定組織目標並決定如何去實現目標。設立大學的目的就是教育學生。大學的現任管理者或者行政管理者必須決定以怎樣的方式去最好地實現這個目標。應該設置哪些學位?大學應該是住宿製還是走讀製?什麼樣的學生應該被錄取?什麼樣的教職工應該被雇用?學校需要什麼樣的建築和設施?
組織:本書第四部分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