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弗洛伊德自傳(8)(2 / 3)

神經症是精神分析的最早主題,並且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是唯一的主題。沒有一個精神分析醫生能夠懷疑:把那些神經症從精神病學中區別出來,而將其歸於器質性神經疾病中的醫療實踐是錯誤的。神經症理論屬於精神病學,它是精神病學的必不可少的導言。然而表麵看來,對於精神病進行分析研究,由於缺乏治療結果而很難行得通。精神病人通常沒有形成正移情(positive transference)的能力,以致於精神分析技術的主要手段對他們不適用。然而,還有一些研究方法有待於發現。移情並非常常完全不出現,但它隻能被應用到一定程度。精神分析對於周期性抑鬱症(cyclical depressions)、輕型偏執變態(light paranoic modifications)和局部精神分裂症(partial schizophrenias)已經取得了毋庸置疑的成功。在許多病例中,在診斷是否是精神神經症或早發性癡呆的時候,要猶豫相當長一段時間,這樣做最起碼對科學是有益的。因為由這種病例所產生的一些治療企圖,在被迫中斷之前已經導致了一些有價值的發現。但是在這方麵的主要考慮是:在神經症中,那麼多需要費力地從那一深層引出來的東西,卻在表麵上從精神病中發現了,人人都可以看得很清楚。因此,能證明精神分析的許多論斷的最好的患者,都是由精神病診所提供的。這樣一來,用不了多久,一定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精神分析將找到通向精神病觀察目標的途徑。我在很早的時候(1896)便能夠證實,類偏狂型癡呆(paranoid dementia)患者同神經症患者具有同樣的病源學因素及同樣的情緒情結。榮格(1907)曾經對癡呆患者的一些最令人迷惑不解的定型進行了解釋,他把這些定型與患者的生活史聯係了起來。布洛伊勒(1906)證明了,在各種各樣的精神病機製中,存在著相似於精神分析在神經症中所發現的那種東西。從那時起,精神分析醫生們從未放鬆過努力,以期對精神病有所了解。尤其是自從有可能用自戀概念進行工作以來,他們時而在這裏,時而在那裏,設法透過那一屏障而有所發現。無疑,絕大部分發現由阿伯拉罕在他對抑鬱症的解釋中獲得。確實,在這一領域內,我們的全部知識還沒有被轉換為一種治療的力量,但是這種純理論性的收獲不應被輕視。我們願意等待它的實際應用的到來。從長遠來看,甚至精神病醫生也難以抵製他們自己的臨床材料的說服力量。現在,德國的精神病學正在經曆一種精神分析學觀點的“和平滲透”,盡管他們繼續宣稱:他們絕不會成為精神分析醫生,他們不屬於這種“正統的”學派,或不能同意這種理論的一些誇張,尤其是他們不相信性欲因素的支配作用。然而,大多數年輕的工作者還是接過了精神分析理論中這樣或那樣的觀點,並以他們自己的風格將其應用到材料中去。所有跡象都表明,大家正在朝著越來越近似的同一方向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