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我們可知道這樣的道理:人們對待問題的看法是有局限的,我們隻有從內部去觀察才能看清事物實際的本質。有些工作隻從表麵看似乎索然無味,隻有深入進去,才可能感受到其真正意義。所以,不管是否幸運,每個人都應該從工作本身去理解它,將工作看作是生命的權利和榮譽——隻有這樣,才會讓你保持獨立的個性。
任何一項工作都值得我們去做。不要輕視我們所從事的每一項工作,即便是最不起眼的事,也應該盡職盡責、全力以赴地去完成。小事情順利完成,有利於你對重大事物的成功把握。一步一個腳印地努力向前,便不會輕易失敗。在工作中獲得強大力量的訣竅就蘊含在其間。
在工作中,不管麵對多大的困境都要選擇樂觀
漫漫人生旅途中,前麵等待我們也許是高山,也許是大河。成功的人,都有一種不屈不撓的鬥誌,他們逢山開路,遇水架橋。而喪失鬥誌的人,隻能在山腳或河邊,去仰視或羨慕前麵美好的風光。
生活中,有的挫折單靠個人的努力難以改變現狀,因此,有的人便會不戰而敗,捶胸頓足,怨天尤人。這樣的人永遠也無法走出困境。真正的成大事者,則會充滿鬥誌滿懷希望。
有一位外國女人的頭部被搶劫犯擊中了五槍,竟然還能繼續活下去,醫生把她的康複歸功於求生的希望。她自己也說:“希望和積極的求生意念是我活下去的兩大支柱。”同她一樣,許多癌症患者在麵臨死神的威脅時,對生寄托著希望,竟然活了許多年。在挫折麵前隻有充滿希望,永不放棄,才有機會取得成功。
希望使人增強了對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經曆過挫折打擊而能心平氣和地忍下來的人都有一種切身體驗:“人之所以能夠忍耐,是因為他對未來充滿了希望。”比如,一些受到不公待遇的人產生了極強的挫折感,他們本來可以找有關人去討個公道,可是,又怕因此會給有意整他們的人留話柄,說他們計較個人名利。為了今後的前途,他們忍了,一次、二次、三次,每次忍讓時他們心中想的都是希望,否則,如果一個人絕望了,對未來不抱任何希望,他就不會忍耐,而會破罐子破摔,自暴自棄,不去做任何努力,對一點點挫折都失去了承受能力。從這個意義上說,希望是奔向前途的航標和指路明燈。人若沒有了希望就會迷失方向,生活就會失去意義。成大事者之所以對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強,就是因為他們相信“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成大事者在對人生充滿希望的同時,也表現了他們對人生積極樂觀的態度。成大事者積極樂觀的態度就是在挫折中主動尋找幸福。即使道路坎坷,荊棘繞身,強者也能主動地尋找幸福,愉快地享受著生活。他們在不能取得大勝利的時候,也樂於接受小小的勝利。
近年來,有研究表明,日本的自殺人數逐年上升。很多人遇到挫折,首先想到的是“勇敢”地切腹自盡,而不是思索該怎樣戰勝困難。生命對於一個人隻有一次,是否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對待人生,那是大有講究的。
有這樣一則故事很能說明樂觀者的人生態度。
一個人同一位準備遠航的水手交談,他問:“你父親是怎麼死的?”“出海捕魚,遇著風暴,死在海上。”“你祖父呢?”“也死在海上。”“那麼,你還去航海,不怕死在海上嗎?”水手問:“你父親死在哪裏?”“死在床上。”“你的祖父呢?”“也死在床上。”“那麼,你每天睡在床上不害怕嗎?”
這個故事含有深刻的人生哲理,言簡意賅,反映出了水手明知祖父、父親都死在海上,卻沒有因失去親人的痛苦挫折而改變自己的奮鬥目標,仍然樂觀地從事自己的事業。
樂觀是指人在遭受挫折打擊時,仍堅信情況將會好轉,前途是光明的。從情感智商的角度來看,樂觀是人們身處逆境時不心灰意冷、不絕望或抑鬱消沉的心態。與希望一樣,樂觀能施恩於人生。當然,樂觀必須根植於現實,如果盲目樂觀,其後果絕不樂觀。
樂觀對挫折中的人有如下作用:
1.樂觀能為人排遣痛苦。
樂觀是一種良好的心理特征,能排遣和挫敗一切痛苦與煩惱,給人生活的勇氣、信心和力量。醫學家認為,愉快的情緒能使心理處於怡然自得的狀態,有益於人體各種激素的正常分泌,有利於調節腦細胞的興奮和血液循環。馬克思也說:“一種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藥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 憊和痛楚。”
2.樂觀的生活態度有利於促進人際關係和事業。
持一種樂觀、豁達的生活態度參與活動,你會發現很容易與人和諧相處。樂觀者渾身充滿活力,容易與社會合拍,由於心情舒暢,在與人交往中就會對別人謙虛、尊重、理解,自然會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敬,雙方情感的相悅就能形成和諧融洽的人際關係。同樣,強者受挫後不氣餒,以樂觀的態度對待暫時的失敗,這樣就會使他有一種自信的動機力量。這種力量把自己展現於外,參與人群和事業,從而得到成功和成就。成功和成就的愉快情感,會使自己更樂觀地去繼續從事未完的事業或開辟新的天地,這樣的良性能促使人們的事業充滿生機,為人們的生活帶來無窮的樂趣和意義。成長中的人以樂觀的態度對待人,將形成較為全麵發展的、聰穎、開朗和進取的個性。
3.樂觀能促進身體健康。
樂觀者一生中收益最大的是他們的身體機能完好。人們常說“笑一笑,十年少”沒錯,樂天派自然心寬體胖,樂天派會笑對人生中的坎坷與挫折。他們不容易被疾病擊垮,他們抗禦心腦血管並癌症和糖尿病等慢性難治病的能力遠勝過悲戚憂鬱者。一項新的研究成果證明了樂觀與健康的對應關係。研究發現,對自我前途和未來持冷淡態度是身體健康不良的前兆。有一位外國的流行病學家斷言,長期有這種絕望意識的人,其死亡率高於心髒並癌症和其他病因造成的平均死亡率。這說明樂觀態度對於健康的確大有好處,悲觀絕望則嚴重影響身體健康。
那麼,怎樣才能保持樂觀的情緒呢?
保持樂觀情緒的秘訣主要有三個:
1.善於發現事物快樂的一麵;
2.遇到失敗挫折要充滿鬥誌,有決不放棄、再創輝煌的信念;
3.為人和善,與人為友。
擴大自己對公司的貢獻
任何一個公司的職員都必須清楚,在現在的企業組織裏,工作範圍的界定其實隻是每個人所該做的最小範圍。對工作有著雄心和熱情的員工,絕不會將自己局限在固有的工作範圍之內,他們知道要想在工作上有一番成就,就必須不斷尋找學習的機會,擴大自己對公司的貢獻。
現在很多公司的老板越來越不喜歡雇傭那種隻知道每天固定朝九晚五,缺乏獨立思考能力和創造力的員工。想要用“那又不關我的事”作為推托之辭來逃避責任,可能在十幾年前的生產線上還有用,可是到了今天,這一套已經不管用了。作為一名員工,每天都要這樣提醒自己:你必須獨立思考並且積極主動。假設有某位員工失職,其他人所應做的,不是眼睜睜地看著情況繼續惡化下去,而是想辦法補救。
在現實中,很多老板最看重的就是把公司的事情當成自己事情的人,這樣的職員任何時候都敢作敢當,勇於承擔責任。責任感任何時候都是很重要的,不論對於公司還是家庭和社交圈子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