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職場成敗,取決於你選擇1(2 / 3)

那些有經驗的花匠習慣把許多快要綻開的花蕾剪去,這是為什麼呢?這些花蕾不是同樣可以開出美麗的花朵嗎?雖然如此,但是花匠們知道,隻有剪去其中的大部分花蕾後,才可以使所有的養分都集中在剩餘的少數花蕾上。等到這少數的花蕾綻開時,你才可以看到罕見、珍貴、碩大無比的奇葩。

作為員工也一樣,與其把所有的精力消耗在許多毫無意義的事情上,不如選一件適合自己的重要事情,集中所有精力,埋頭苦幹,全力以赴,肯定可以取得傑出的成績。

(2)要善於把握關鍵時間

時機是事情轉折的關鍵時刻。抓住時機可以牽一發而動全局,以較小的代價獲得較大的效果,促進你的努力轉化為實際效益,從而推動你的事業向前發展。錯過了時機,往往會使到手的成果付諸東流,造成“一著不慎,滿盤皆輸”的嚴重後果。所以,成功人士都必須善於審時度勢,捕捉時機,把握“關鍵”,恰到“火候”,贏得勝利。

(3)要善於處理兩類時間

所謂兩類時間主要是:一類是屬於自己控製的時間,稱做“自由時間”;另一類是屬於對他人他事的反應時間,不由自己支配,稱做“應對時間”。

兩類時間都客觀存在,都是必要的。沒有“自由時間”,就完全處於被動、應付狀態,這在高度分工合作的職場是一大忌。但要完全控製自己的時間在客觀上也是不可能的。沒有“應對時間”,隻想“自由時間”,實際上也就侵犯了別人的時間。因為你的完全自由必然會造成他人的不自由。

(4)要善於利用零散的時間

時間不可能全部集中,往往出現很多零散時間。要珍惜並充分利用大大小小的零散時間,用來從事零碎的工作,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

(5)要善於運用聚會或會議時間

這種時候是你與同事們溝通信息、討論問題、安排工作、協調意見、做出決定的最好時間。會議時間運用得好,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節約你和大家的時間;運用得不好,反而會降低工作效率,浪費大家的時間。

人的生命是有限時間的積累。以人的一生來計劃,假如以80高齡來算,大約是70萬個小時,其中能夠用比較充沛的精力進行工作的時間隻有40年,大約15000個工作日,35萬個小時,除去睡眠休息,大概還剩下12萬個小時。而生命的有效價值就是靠這12萬個有限的小時發揮作用。因此提高這段時間裏的工作效率就等於延長壽命。

改進工作方法

我們每個人幾乎都感到被自己想做的、別人要求我們做的以及我們自己擔負的許多責任搞得精疲力竭,疲於奔命。

因此,很多人都感歎:“我要做的事情實在太多了,要是我能提高我的辦事效率該多好。”

那麼,我們該如何改變工作方法以提高工作效率呢?

一、堅持要事第一原則

將重要的事情放在首位是生活的核心問題。你應當擯棄那些令人心煩的雜念,全神貫注於你認為的最重要的事情上。

有一所大學的商學院院長,剛到任時,他研究了學院的境況,感到學院最需要資金。他自認為有籌集資金的特長,因而產生了很實際的念頭,將籌款作為他的主要職責。

這在學院引起了爭議,因為以前的院長把精力主要放在滿足教職員工的日常需要上麵。這個新院長卻從不這麼做。他在全國跑來跑去,為科研、獎學金以及其他基金籌集錢款。他沒有像以前的院長那樣處理日常事務,因此教員們不得不通過院長助理來解決問題,對許多習慣於和最高上司打交道的人來說,這讓他們感覺貶低了自己的身份。

教職工們對他常常不在感到很不適應,就派了一個代表團到校長那裏要求換新院長,或者讓他徹底改變自己的領導方式。校長了解院長的做法,說:“放心吧,他有個很好的助理,再給他一些時間。”

時間不長,資金就開始滾滾而來,教職工這才開始認可院長的先見之明。不久,他們每次見到院長,就會說:“出去吧!我們不想看到你。出去搞更多的資金回來。你的助理比其他任何人都幹得好。”

這位院長後來說,他的失誤在於團隊建設做得不夠、解釋工作做得不足、對他想幹的事情與下屬溝通不夠。

對他來說,要迎合別人的迫切期望本來是很容易的事,他本可以在大學裏做許許多多的事情。但若是他沒能認清學院真正的需要以及自己獨特的才能,並將自己的設想付諸實施,而是眉毛胡子一把抓,那麼,他就談不上什麼辦事效率,就不會取得對他本人、對教職工以及對學院來說最好的成就。

從他身上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該辦的大事務必集中精力把它快些做好,該辦的小事在辦完大事後再考慮,否則,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最後你將什麼都撈不著,你的辦事效率也就可想而知有多慘了。

鮑伯·費佛在每個工作日裏,一開始的第一件事,就是將當天要做的事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所有能夠帶來新生意、增加營業額的工作;第二類是為了維持現有狀態,或使現有狀態能夠持續下去的一切工作;第三類則包括所有必須去做,但對企業和利潤沒有任何價值的工作。在完成所有第一類工作之前,鮑伯·費佛絕不會去做第二類工作,而且在完成全部第二類工作之前,也絕不會著手去進行第三類的工作。“我一定要在中午之前將第一類工作完全結束。”鮑伯給自己規定,因為上午他認為是自己最清醒、最有激情、最有建設性的時間。“你必須堅持養成一種習慣:任何一件事都必須在規定好的幾分鍾、一天或一個星期內完成,每件事都必須有一個期限。如果堅持這麼做,你就會努力趕上期限,而不是無休止地拖下去。”鮑伯說這便是期限緊縮的真正價值。

遍布全美的“都市服務公司”創始人亨利·杜赫提說過,人有兩種能力是千金難求的。這兩種無價的能力,一是思考能力,二是能按事情輕重處理問題的能力。

沒有人能永遠按照事情的輕重程度去做事,但按部就班的做事方法,總比想到什麼就做什麼要好得多。

伯利恒鋼鐵公司總裁查理斯·舒瓦普說他曾會見過效率專家艾維·利。當時,他說自己的公司能幫助舒瓦普把他的鋼鐵公司管理得更好。舒瓦普承認他自己懂得如何去管理但事實上公司並不盡如人意。可是他說他需要的不是更多知道,而是更多行動。他說:“應該做什麼,我們自己是清楚的。如果你能告訴我如何更好地執行計劃,那我就聽你的,並在合理範圍之內價錢由你定。”

利說可以在10分鍾內給舒瓦普一樣東西,這東西能把他的公司業績提高至少50%。他遞給舒瓦普一張白紙,說:“在這張紙上寫下你明天要做的6件最重要的事。”過一會又說:“現在用數字標明每件事情對你和你公司的重要性次序。”這花了大約5分鍾。利接著說;“現在把這張紙放進口袋。明天早上第一件事是把紙條拿出來,作第一項。不要看其他的,隻看第一項。著手辦第一件事,直到完成為止。然後用同樣方法對待第二項、第三項……直到你下班為止。如果你隻做完第五件事,那不要緊,因為你總是做著最重要的事。”

利又說:“每一天都要這樣做。你對這種方法的價值深信不疑之後,叫你公司的人也這樣幹。這個試驗你愛做多久就做多久,然後給我寄支票來,你認為值多少就給我多少。”

整個會見曆時不到半個鍾頭。幾個星期之後,舒瓦普給艾維·利寄去一張2.5萬元的支票還有一封信。信上說,從錢的觀點看,那是他一生中最有價值的一課。

5年之後,這個當年不為人知的小鋼鐵廠一躍而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獨立鋼鐵廠,據說,利提出的這個方法功不可沒。這個方法為查理斯·舒瓦普至少賺了1億美元。人們都有不按重要性順序辦事的天生傾向,多數人寧可做令人愉快的或方便的事。然而事實上,所有辦事的順序都沒有比按重要性順序辦事更能有效利用時間。

你也可以試試艾維·利的這個方法,認真堅持一個月,你也會見到令人驚訝的效果。你的同事們一定會問,你從哪裏得到這麼多精力?但你知道,你並沒有得到更多的精力,你隻是學會了把精力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二、學會分清輕重緩急

兄弟倆打獵,一隻大雁飛過來。

“我把它射下來煮著吃。”哥哥拉開弓瞄準說。

“鵝煮著好吃,但大雁還是烤著吃更香。”弟弟說。

“煮的好吃!”

“烤的好吃!”

兩人爭論不休,就到一個人那裏去評理。

那個人告訴他們,把大雁分成兩半,一半煮著吃,一半烤著吃。兄弟倆覺得有道理,就回去找那隻大雁,但大雁早就飛得沒有蹤影了。

做事要分輕重緩急,不要在無關緊要的事情上爭論不休,浪費時間。

凡事都有輕重緩急,重要性最高的事情,應該優先處理,不應該和重要性最低的事情混為一談。大多數重大目標無法達成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你把大多數時間都花在次要的事情上了。所以,你必須學會根據自己的核心價值,排定日常工作的優先順序,並且堅守這個原則,把這些事項安排到自己的例行工作中。下麵是我的經驗,你可以參考一下:

第一,急迫而重要的事,必須盡快完成,如方案的製訂;

第二,重要但不急迫的。雖然沒人設定期限,但早點完成,可以減輕工作負擔,提高工作的效率。如工作的長遠規劃;

第三,急迫而不重要的事;

第四,既不急迫又不重要的事,如“雞毛蒜皮”的小事。

“分清輕重緩急,設計優先順序”,這是時間管理的精髓。成功人士都會以分清主次的辦法來統籌時間,他們總是把時間用在最具有“生產力”的地方。帕累托最省力定律告訴我們:應該用80%的時間做能帶來最高回報的事情,而用20%的時間做其他事情。

記住這個定律,並把它融入工作當中,對最具價值的工作投入充分的時間,否則你永遠都不會感到安心,你會一直覺得陷於一場無止境的賽跑中,永遠也贏不了。

三、運用最快捷的工作方法

你知道裏維嗎?裏維這家人——一個父親和兩個兒子,在美國營造界,名氣很大。他們的名聲以及“裏維村”這個相關的名字,已經在美國和大部分西方世界家喻戶曉。他們專門致力於建造小型的、單戶家庭住的房子,並且盡力使房子建造快速、價格低廉。為此,他們創造了新的建築方法,自從世界上有營造商以來,他們的工作是更有實效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美國政府需要在弗吉尼亞的諾佛為軍事人員建造1600幢房子。這些房子必須便宜,而且必須很快地完工。政府開始公開招標。

多數營造商在投標時,還是根據他們以往每次隻造一兩幢房子的費用和時間來考慮的。而裏維父子則相反,他們根據大量生產的想法投標,價錢自然比一般指標要低好多。政府的主管人員起初還以為他們一定是估算錯了,他們說:“老天爺,你要破產的。”

裏維一家人並沒有破產,相反地,他們發現事實變得比夢想更理想。他們低價購進大批木材和其他材料。他們利用機器一次性地切木材,取代木匠的手工方式。由於工程浩大,電工和水管工也樂於以低報酬應雇。最後,他們不隻從這個工程中賺了不少錢,而且完工的日期也比他們自己或任何他人所料想的還要早幾個月。

他們的手法使得營造企業界迷惑不已。幾個世紀以來,營造商都是一幢一幢,慢吞吞地建房子。而現在,突然間,出現了一個營造商,一下子就蓋了整整一個村。

1954年,在參議院征詢會上,裏維羞澀地承認,他的公司在建造裏維村首批4028幢房子中賺了500萬美元,這令那些參議員們大吃一驚。

由此可以說,好的工作方法能使你高效地完成工作,並獲得高額回報。

上司一般都很賞識聰明、機靈、有頭腦、有創造性的下屬,因為這樣的人往往能更出色地完成任務。所以,你除了努力地工作外,還必須幹出新意。隻有這樣,上司才能更重視你。

從現在就開始,改進你的工作方法。仔細想一想,你的工作方法是不是目前最先進、最快捷、最能為公司創造出利潤的工作方法?你現在的工作方法是否還有需要改進以及如何改進?

隻要你解決了這些問題,你的老板和同事就會對你另眼相待。當他們驚訝於你的智慧時,你的加薪晉級已經是唾手可得了。

四、清楚老板交代你做事的意圖

在學校時,你肯定幫助過別人,比如有同學對你說:“我現在有點事,請你幫我去食堂買午飯,行嗎?”你欣然點頭,便不由自主地拿了飯盒、飯票、菜票或錢,拔腿去了食堂,很快就將飯菜端了回來。同學連聲道謝。

為什麼對於買飯這件事,你的行動如此迅捷?因為你非常清楚,他“買飯”的意圖,所以能夠快捷、主動、高效地把所有事情都辦圓滿了,令對方十分感謝。

但在工作中,你是否和老板也能達到這種默契的工作協作效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