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選好“貴人”,事半功倍1(1 / 3)

人生離不開貴人相助

有些人一生充滿得意與瀟灑,而另一些人則命運不濟,無人理睬,他們時常在勢單力薄的困境之中苦苦掙紮。他們感歎:“這就是命運的安排。”事實並非如此,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命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如果你覺得自己滿腹經綸卻不被重用,有過人的才華卻被埋沒,你就應該尋找並且抓住貴人。因為,任何一個有成就的人,都離不開貴人的幫助。

唐代文學家韓愈說:“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裏馬,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隻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裏稱也。”在生活中,一個真心幫助你的貴人能夠給你的一生帶來好運,能夠為你的成功之路指點迷津。找到誠心助你成功的貴人,將是你一生最大的幸運。貴人可以幫你完成由一般人到成功者的蛻變。從此走上一條輝煌之路。

出生於一個普通農民家庭的鄭海霞,她的成長更離不開兩個“慧眼識真金”的貴人的幫助。也正是因為有了貴人的重視與提攜,才讓她走出了農村,走向了運動場,走向了世界。

第一個貴人是商丘體校的方炳銀教練,他初步培養了鄭海霞的運動素質,為鄭海霞躋身體育事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第二個貴人,就是武漢部隊文化部訓練處的王新華教練,他把鄭海霞帶入了籃球運動的殿堂。

鄭海霞表現不俗,的確也讓二位貴人感到由衷地高興,因為她懂得把握機遇。“教練,您說我該如何做?”這是她最愛說的一句話,然後,她便會用行動一絲不苟地完成。

把握機遇,以誠心贏得貴人的幫助,是鄭海霞由一個普通的農家女子變成一名世界級籃球運動員的秘訣之一。

在你的一生中,貴人總會陪伴你左右。例如:當你工作不順利、心灰意冷之際,你的一位上司卻在這時候推了你一把,想方設法幫助你跨過了“門檻”,使你內心的激情重新燃燒起來,進而增強了你的鬥誌,這位上司就是你的“貴人”。

俗話說:“七分努力,三分機遇。”我們一直相信“愛拚才會贏”,但偏偏有些人付出的努力和最終的結局往往不成正比。究其原因就是缺少貴人相助所致。在向事業高峰攀登的過程中,貴人相助絕對是不可缺少的環節。有貴人相助可以使你盡快地取得成功,甚至可以使你飛黃騰達、扶搖直上。

有貴人相助等於找到了成功的捷徑

有貴人相助,的確對我們有幫助。有一份職場調查表明:凡是做到中、高級以上的主管,90%的人都受過不同級別人士的栽培;做到總經理的,有80%的人遇過貴人;自己創業當老板的,竟然100%都曾被貴人幫助過。

張勇出生於貧困的山區,他出生的時候家裏很窮,一家四口人住在四處透風的簡陋房子,“屋漏偏逢連夜雨”,他8歲的時候父親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喪生,全家隻能靠母親種地的收入維持生活。

張勇高中畢業考上了大學,但家裏實在拿不出錢來供他。張勇理解母親,這些年母親為他和妹妹已經盡心盡力了。熱愛學習的張勇為此深感遺憾,但他又不得不接受現實。就這樣,他拿著大學錄取通知書和同村的孩子一同走上了打工之路。

張勇隻是一個流水線的工人,但他做得很認真,他甚至是以感恩的心情工作的。 畢竟,這份工作讓家庭多了份收入,也讓母親可以輕鬆些。付出總有收獲,他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個貴人。他的努力讓車間主任很是欣賞,不久就提升他為班長,主管技術監督。

工資拿得多了,工作也比以前清閑,這給張勇提供了學習的機會。他找到與工作相關的書籍研究,還報了法律自考。生活一如平常地繼續著,轉眼就是兩年。他認為憑借自己的努力,十年的時間一定能闖出一番天地。不過,他很幸運,因為他的生活中出現了第二位難得的貴人。

這個人就是他的老板。

一次,公司的生產線出了問題,值班的技術人員不在。正好這一天老板到車間視察,看到這一情況非常著急,這時有人提出找張勇試試。他來後很快就將問題處理好了。老板見這麼一個年輕的孩子,處理問題非常有頭腦,就將其叫到辦公室聊天。

老板了解了張勇的情況後,非常欣賞他的責任心、上進心,決定由公司出資讓其上大學,主修機械,條件是其畢業後回公司工作。

張勇聽說老板出錢讓他上大學,心裏十分高興。

就這樣,張勇一邊在大學就讀,一邊在公司兼職。老板讓他兼職,一是為了減輕張勇的心理負擔,二是為了讓他得到鍛煉的機會。在老板的支持下,張勇順利地大學畢業了,又回到公司任職。

張勇回到公司後,立刻被提拔為技術主管。此後的幾年裏,他又在工作之餘考取了律師證。如今,他已是分管生產的副廠長,還是公司的法律顧問。

回首幾年來走過的路,張勇感慨不已。他的成功當然少不了自身的努力,但其中若沒有了老板的支持和幫助,他的成功一定會多耗費幾年的時光。可見,貴人的出現對於一個人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其中最明顯的表現莫過於縮短走向成功之路的時間,讓你走一條成功的捷徑。

有些知名度較高的人之所以成名,與貴人的傾力相助是分不開的。是貴人使他們得到機會,是貴人使他們快速成長。善於接受貴人的幫助,是名人們把握曆史性機遇的關鍵性的一步,也是他們最終成名的要素之一。

貴人相助,降低跨越困境的難度

說起轎車就不能不說起福特。1892年當查爾斯·杜裏發明了美國的第一輛汽車,激發了福特研究“自動馬車”的決心。1896年春天,他終於在工作之餘製造出了第一輛汽車。這輛汽車性能較先進,1899年他共製造出3輛這種汽車。

如今的福特轎車廣為人知,然而,我們回頭再看福特的創業之路,一樣能從其中看到貴人起到的作用。貴人的出現,曾幫助一度瀕臨困境的福特順利地走出來,讓他有機會堅持自己的夢想,達到人生的輝煌。

1863年,福特出生在美國一個農場主家。福特小時候就喜歡擺弄機器,有著極強的好奇心與創造性。

16歲那年,福特不顧家人的反對來到底特律,在一家專門製造船舶的發動機廠做學徒。這份工作福特做了8年,8年後被父親叫回農場,不久與克拉拉·布萊恩結了婚。福特的確是個做事業的人,之後便在家鄉開了個很大的農常

生活幸福的福特並沒有忘記心中的汽車夢,他毅然帶著妻子重返底特律,受聘於愛迪生照明公司當了一名機械師,兩年後他被提拔為主任技師。在這期間,他一直堅持研究他的“自動馬車”,並取得了成功。

底特律汽車公司成立時,福特被邀請為製造方麵的負責人,不過,他的創業之路並非一帆風順,這家公司由於經營不善,在1900年宣布倒閉。福特首次創業以失敗告終。

不甘心失敗的福特,依然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這時候,一批有實力的經銷商成了福特的貴人。在他們的支持下,福特創辦了“福特汽車公司”。不過,由於福特將主要精力耗費在賽車研製上,對於管理與經銷都不在行,這次的創業又失敗了,1902年“福特汽車公司”宣布倒閉。

兩次失敗不僅讓福特陷入了經濟困境,也給那些以前願意投資的人以沉重的打擊,人們不敢再投資給他,他的創業之路又一次陷入了困境。不過,福特並沒有失去信心,他依然堅持尋找合作夥伴。

這一次,福特的生命中又出現了貴人,他就是煤炭商馬爾科姆遜。有了馬爾科姆遜的支持,福特於1903年初,創辦了福特—馬爾科姆遜汽車公司,福特與馬爾科姆遜各持有25%的股權,其餘為一些小股東,後來,該公司更名為福特汽車公司。

馬爾科姆遜不僅給福特提供了資金支持,還為他提出了多條合理建議,幫他聘請了有豐富經驗的技術工人。公司很快走向了正軌,企業走上了正確的發展方向。20年時間,福特汽車公司就達到了鼎盛,1923年,福特汽車的產量占美國57%,全世界有一半汽車來自福特公司。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地球上奔跑的汽車有一半是福特公司製造的。到1930年這個汽車公司共生產了2000萬輛汽車,成為著名的“汽車王國”。亨利·福特也被法國權威刊物《費加羅雜誌》稱為“工業之父”,在“20世紀天才人物”中排在第一位。

雖然亨利·福特之後的幾個接班人曾使福特汽車幾度沉浮,不過它依然是世界上經營得最好的企業之一。從福特公司崛起的進程中可以看出,沒有貴人在低潮時的慷慨解囊,就不可能有福特的第三次創業,也不可能有福特公司今天的輝煌。他的成功,有貴人馬爾科姆遜的一份功勞。

一個人的力量是很有限的,明白了這一點,就要想方設法得到貴人的青睞。當自己麵對困難時,讓貴人伸出援助之手,這種援助極為重要,它可以輕易跨越自己無法跨越的困境,而這一點對於發展中的人來說更為重要。

貴人是你人生中的領跑者

著名畫家李苦禪小時候家裏很窮,但他酷愛學習。1922年秋天,李苦禪考取了國立藝專,他帶著簡單的行李從山東來到北平求學。他雖然處處節儉,但生活依然拮據,難道就這樣卷鋪蓋回山東去?李苦禪心有不甘。最後他決定白天上學,晚上找點兒活幹,這樣就可以自己解決目前的困難。

朋友見李苦禪的生活陷入困境,不僅無力繳納學費,甚至連穿衣吃飯的錢都沒有,就幫助他到車行租了一輛人力車。白天上學,晚上拉車,為完成學業他邁出了自強自立的一步。日子雖然依舊清苦,但總算不至於餓肚子。

有一次,李苦禪拉了一夜的車,準備去車行交車。就在這個時候,忽聽見背後有人喊了一聲:“人力車!”為了多賺點兒錢,他急忙轉身朝發出喊聲的方向跑去,待走近之後才發現,老師齊白石在一個青年的攙扶下準備坐人力車。李苦禪不好意思,就在他扭身要走時,齊白石卻喊住了他:“李苦禪,把我送回家吧!”

李苦禪此時心裏忐忑著,怕老師認為自己不好好學習。可是,他卻沒想到,正是因為遇見了老師齊白石,他才能順利地完成學業。

一路上,齊白石一句話也沒說。越是這樣李苦禪越是不安,就對老師說:“先生,您生氣了吧?我拉車給您丟臉了。”

齊白石接過李苦禪的話說:“丟誰的臉呀?早年我也幹過很多體力活,當過木匠,還有過賣畫治印為生的經曆,難道我也丟臉嗎?我是看見你拉車,心裏難過呀!”

齊白石停了一會兒,又對他說:“以後你常來坐坐,有什麼困難大家一起想辦法解決。”從此,為了幫助李苦禪,齊白石特地挑選了他的一些字畫,親筆題款後讓李苦禪拿到書畫店去賣,借此資助他完成學業。

在齊白石的幫助下,李苦禪畫技日臻成熟。如今,他的畫已是千金難求的珍品。

可以說,在中國的現代畫史上,李苦禪要是沒有結識齊白石這位貴人,沒有及時抓住與其相交的機會,就不會得到這位國畫大師的幫助,中國可能也就沒有李苦禪這個傑出的畫家了。

一個人的人生之路、創業之路都不大可能一帆風順。困難與挫折總是在所難免,此時,你若得到貴人的幫助,或者給你指引一條正確的方向,就會降低你跨越困境的難度,從而達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創造”你的貴人

“良禽擇木而棲”,連麻雀都愛揀高枝攀。可見,選擇什麼樣的木和枝就會給自己帶來什麼樣的造化。都說背靠大樹好乘涼,要是能給自己找個指點迷津的靠山,說不定哪天你就能扶搖直上、平步青雲了。

一、對“症”下“藥”找靠山

真正會看病的醫生,能根據病人的不同症狀來下藥,這樣就能藥到病除。找靠山也情同此理。高明的人,能視當時的社會特點,采用相應的策略,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

在清政府的官場中,做官曆來靠後台,走後門,求人寫推薦信。無論什麼人,隻要有一封高官的推薦信,就可以如願以償地拜官做事了。軍機大臣左宗棠的知己有個兒子,名叫黃蘭階,在福建候補知縣多年也沒有候到空缺。他見別人都有大官寫的推薦信,想到父親生前與左宗棠很要好,就跑到北京尋求左宗棠的幫助,可是左宗棠卻從來不給人寫推薦信,他說:“一個人隻要有本事,自會有人用他。”一句話就將黃蘭階打發走了。黃蘭階沒有得到幫助,又氣又恨,離開左相府,就閑踱到琉璃廠看書畫散心。忽然,他見到一個小店老板學寫左宗棠字體,十分逼真,心中一動,想出一條妙計。他讓店主寫柄扇子,落了款,得意洋洋地搖回福州。

這天,是參見總督的日子,黃蘭階手搖紙扇,徑直走到總督堂上,總督見了很奇怪,問:“外麵很熱嗎?都立秋了,老兄還拿扇子搖個不停。”

黃蘭階把扇子一晃:“不瞞大帥說,外邊天氣並不太熱,隻是這柄扇,是我此次進京左宗棠大人親送的,所以舍不得放手。”

總督吃了一驚,心想:我以為這姓黃的沒有後台,所以候補幾年也沒任用他,不想他卻有這麼個大的後台。左宗棠天天跟皇上見麵,他若恨我,隻消在皇上麵前說個一句半句,我可就吃不住了。總督要過黃蘭階扇子仔細察看,確係左宗棠筆跡,一點兒不差。他將扇子還與黃蘭階,悶悶不樂地回到後堂,找到師爺商議此事。第二天就給黃蘭階掛牌任了知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