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慎重選擇另一半(1 / 3)

真情應是兩情相悅

“愛我的人對我癡心不悔,我卻為我愛的人流淚、狂亂、心碎,愛與不愛同樣受罪,為什麼不懂拒絕癡情的保衛。”正如歌聲中所表達的困惑一樣,找個愛我的人還是我愛的人,是許多正處於愛情糾葛中的人感到困惑的問題,而那些還沒有進入戀愛狀態的人,似乎也不能給出一個較為客觀的答案。

還是讓我們從《亂世佳人》中的美麗女性思嘉麗充滿傳奇和浪漫色彩的愛情中尋找一些答案吧。思嘉麗少女時代就狂熱地愛上了近鄰的一位青年加西亞,每當遇到加西亞,思嘉麗就恨不得把自己全部的熱情都傾注在他身上,然而他卻渾然不覺,在思嘉麗向加西亞表達她的愛戀之情時,被另一個青年白瑞德發現,從此白瑞德對思嘉麗產生了好感。加西亞沒有領會思嘉麗的真情,同他的表妹梅蘭結婚了,思嘉麗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然而對加西亞的愛戀依然絲毫沒有減弱。後來二戰爆發了,白瑞德幹起了運送軍民物資的生意,並借此多次接觸思嘉麗,他非常欣賞思嘉麗獨立、堅強的個性和美麗、高貴的氣質,狂熱地追求她,引導思嘉麗衝破傳統習俗的束縛,激發她靈魂中真實、叛逆的內核,讓她開始追求真正的幸福。思嘉麗最終經不起他強烈的愛情攻勢,他們結婚了,然而思嘉麗卻始終放不下對加西亞的感情,盡管白瑞德十分愛她,她卻始終感覺不到幸福,一直不肯對白瑞德付出真愛,以致他們的感情生活出現深深的裂痕。後來,他們最愛的小女兒不幸夭折,白瑞德悲痛萬分,對思嘉麗的感情也失去信心,最終離開了她。白瑞德的離去使思嘉麗最終意識到自己的真愛其實屬於他,然而一切已悔之晚矣。思嘉麗被一個並不愛她的男人蒙蔽了發現愛情的雙眼,一生都在追求一種虛無縹緲的感覺,追求一種並不存在的所謂的愛情,當真正的愛情一直追隨自己時,她卻屢屢忽略。白瑞德選擇了一個不愛自己的女人,也因此付出了大量的青春和感情,最終使自己傷痕累累。他們倆的選擇都是錯誤的,因為他們都選擇了不愛自己的人,致使自己的感情白白付出,釀成了悲劇。

讀完這個故事,我們都應該掩卷沉思,從中得到啟發,避免類似的悲劇再在我們身上發生。真正完美的、能夠長久地給人帶來幸福的愛情,應該是兩廂情願、兩情相悅的,是愛情雙方互相認同和吸引的,是雙方共同努力營造的。一個巴掌拍不響,單靠一個人的努力,另外一方無所回應,愛情的嫩苗不可能發展壯大,愛情的花朵也不可能結出豐碩的果實。因此,我們在尋找愛情時,一定要找一個既愛自己又被自己深深愛著的人,找一個與自己的道德觀念、人生理想、信仰追求相似的人。盡管這樣的愛情得來不易,適合自己的伴侶遲遲沒有出現,我們也應對真愛抱有堅定而執著的信念,做到“寧缺毋濫”,因為不適合自己的“愛情”不僅不能給自己帶來幸福,反而會浪費自己的青春和感情,給自己的心靈造成傷害,使我們喪失對真愛的感悟力,使傷痕累累的我們沒有信心再去嚐試真正的愛情,從而錯過人生中的最愛,這豈不是最大的悲劇嗎?

愛不等於形影不離

我的朋友戀愛了,有一天她約我出來,一臉幸福無比的樣子,她滔滔不絕地跟我講述她纏綿浪漫的愛情經曆。一開始是她的男友狂熱地追求她,經不住他的“死纏爛打”,她接受了他,兩人住在了一起,簡直是如膠似漆,形影不離,幹什麼都在一起。初戀的甜蜜使兩人無時無刻不處在幸福之中。她和我講述這些的時候,臉上洋溢著滿足和得意的神色,連我都被她的幸福所感染,並產生了無比羨慕之情。就在我們聊天的當兒,她的男友也不時地通過手機頻頻來信,表達對她熱烈的思戀,並不時地催她回去共用晚餐。我內心無比感歎,心想這大概就是所謂的“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吧,愛情的魔力真是無比強大啊!我頓時對自己的男友產生不滿,他因為工作老出差在外,我們很久才能見一麵。約會後過了幾天,朋友就又給我發短信告訴我說她現在已經找到了一份工作,地點就在她男友的公司附近。這樣一來,他們在一起的時間就更多了,可以一起吃中飯,下班一起回家,充分體驗愛情的無比甜蜜了。我也深信他們之間的感情會越來越深厚,愛情之花會越開越嬌豔。然而過了一段時間,朋友再給我打電話時,聲音裏不再是濃烈的興奮,卻透露出煩惱與不滿的情緒。她說男友對她的生活空間大加限製,不許她跟別的男性約會,甚至連打電話和交談的時間都不許太多,否則就會表現出不滿的神色,甚至跟她生悶氣。她還說由於兩人天天都在一起,以前那種彼此牽腸掛肚、夢縈魂牽的銷魂般的感覺已不複存在,現在每天的生活都是那麼平淡,索然無味。聽完她的話,我啞然失笑了。我推心置腹地告訴她:“你和我正好相反,我男友經常出差,我們總是三天兩頭見不著麵,我一個人待著無比寂寞,因此常常對他抱怨,並拿你們之間的情況作對比,無比羨慕你們!看來現實中的愛情總是有不完美的時候,也許介於兩者之間的狀態才是最佳的吧。俗話說‘小別勝新婚’,我男友每次出差回來,我們的感情都好得不得了,那種狀態就好像剛剛開始戀愛一樣。”我說完話,她疑惑地答應了一聲,也許沒有身臨其境就不會有真切的感受吧。

聽說上海有許多青年選擇了一種獨特的戀愛方式,那就是實行“周末愛情”。每星期隻有周末的一兩天待在一起,其他時間都不見麵,隻通過短信、電話來保持聯係,彼此感受對方的存在,據說這樣的方式可以始終保持戀愛的新鮮感和高度的熱情。我想這大概是一種比較合適的戀愛方式吧。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電視劇《過把癮》吧。劇中由王誌文和江姍主演的男女主人公由狂熱的戀愛到結為夫妻,感情也經曆了跌宕起伏的重重波折。

婚前兩人都深深為對方所吸引,墜入愛河,一發而不可收拾,戀愛是無比浪漫的。而婚後兩人朝夕相處,日日相守,昔日的新鮮感漸漸失去,彼此的缺點都開始暴露出來,性格的許多不同之處也使兩人的生活產生許多摩擦。兩人漸漸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斤斤計較,小吵小鬧逐步發展為大吵大鬧,甚至是大打出手。兩人的感情也產生了不可彌補的裂痕,婚姻最終走向破裂,令人扼腕歎息。

劇中男女主人公的遭遇,反映了所有處於戀愛或婚姻狀態中的情侶們即將麵臨的困惑。那就是,當戀愛雙方日日相對,親密無間時,雙方漸漸對對方的優點熟視無睹,相反對方的缺點卻日益暴露,於是感情開始出現危機,這時應該怎麼辦呢?相信最好的辦法是彼此都留給對方一些空間,一些使雙方都能保留自己的愛好、特長以及發展個人事業、友誼和人際關係的機會。這樣你會發現對方的精神麵貌一直處於不斷的變化之中,也許每天你都能發現一個全新的他,一個充滿吸引力的他,一個能給你帶來新鮮感的他,你們之間的感情也會不斷地升溫、蛻變、日益篤厚和濃烈。這樣的戀愛大概就是最完美的吧。

保持一定距離,不時地給你的戀人一個驚喜,每天都向他展示全新的你,你將能永久保持愛情的醇美和香濃。

真愛絕不是占有

我們都知道一代才女林徽因的故事。林徽因曾經與徐誌摩有過一段戀情,但後來在梁啟超的大力促成下,林徽因嫁給了梁啟超的兒子梁思成,成就一段良緣。梁思成與林徽因在建築上的許多見解都影響深遠。但是可能很少有人知道,著名的哲學家、邏輯學家及教育家金嶽霖,為了林徽因終生未娶。

梁思成在林徽因死後續娶他的學生林洙,林洙在懷念金嶽霖的文集裏披露了一段故事:當時梁林夫婦住在總布胡同,金嶽霖就住在後院,但另有旁門出入,平時走動得很勤快,就像一家人。1931年梁思成從外地回來,林徽因很沮喪地告訴他:“我苦惱極了,因為我同時愛上了兩個人,不知道怎麼辦才好!”梁思成非常震驚,一種無法形容的痛苦捉住了他,仿佛連血液都凝固了。他一夜無眠翻來覆去地想,他一方麵覺得痛苦,一方麵也很感謝林沒有將他當成一個傻丈夫,她坦白而誠實得好像是個小妹妹招惹了麻煩向哥哥討主意。他問自己,徽因到底和誰在一起會比較幸福?他雖然自知他在文學、藝術上有一定的修養,但金嶽霖那哲學家的頭腦,也是自己及不上的。第二天,他告訴林徽因:“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選擇了老金,我祝願你們永遠幸福。”說著說著,兩個人都哭了。後來林將這些話轉述給金嶽霖,金嶽霖回答:“看來思成是真正愛你的,我不能傷害一個真正愛你的人,我應該退出。”從此他們再不提起這件事,三個人仍舊是好朋友,不但在學問上互相討論,有時梁思成和林徽因吵架,也是金嶽霖作仲裁,把他們糊塗不清楚的問題弄明白。

金嶽霖再不動心,終生未娶,待林梁的兒女如己出。

讀完這段浪漫的往事,我們不禁對這兩個男人博大的胸懷和灑脫的性情,肅然起敬!他們是真正領悟了愛情的真諦:給愛人自由,尊重愛人的選擇。當林徽因麵臨愛情的抉擇時,兩個男人都從他們的愛人和朋友的幸福出發,作出讓步,讓所愛的人真正快樂。而作出這樣的選擇需要何等的勇氣!正如有所放棄就會有回報一樣,梁思成的讓步使他再次贏得了愛的權力,金嶽霖的讓步使他們之間的友誼更加深厚,更加牢固。

我們即使做不到這兩位先輩那樣的灑脫,但我們也要學會如何去愛我們所愛的人。我們要學會在適當的時候放手,給對方以追求幸福的機會,同時也成全我們自己的幸福和快樂。因為,放手的同時,意想不到的快樂也會悄然降臨。

相信大家也都看過電影《廊橋遺夢》。卡洛琳和邁克的母親弗朗西斯卡,在1965年的一天,認識了攝影記者羅伯特·金凱。兩人在曼麥迪橋邊一起工作,拍照。夜色降臨,回到弗朗西斯卡的家裏,在輕柔的音樂舞曲中,兩人情不自禁地相擁共舞。然而弗朗西斯卡卻不願舍棄家庭,兩人痛苦地分手了。後來,她得知了羅伯特的死訊。弗朗西斯卡在遺囑中要求將她的骨灰撒在曼麥迪橋畔。

《廊橋遺夢》之所以感人,也是這種為對方設想的成全之愛。短暫的愛情如何化為真實的永恒?弗朗西斯卡顧及的是比熱烈的激情更深沉的責任,不願為了自己的幸福,且是不確定的幸福,而讓她所在意的家人痛苦。而羅伯特·金凱盡管深深愛著弗朗西斯卡,但他仍然尊重了她的離他而去的選擇,很少有人不被感動的。選擇舍棄,要比選擇戰鬥,需要更大的智慧和勇氣。尊重愛人選擇的生活方式,是對愛最大的敬意。這也是這個通俗外遇故事之所以動人的部分。

真心地愛一個人不是占有,而是為了對方的幸福可以割舍自己的幸福。如果一段真情可以留住,我們當然盡力去爭取,但如果愛已不複存在,我們就要懂得瀟灑地舍棄,這是給我們所愛過的人的最珍貴的禮物。

為什麼婚姻如棋

精通下棋之道的人都會明白,對弈者往往全神貫注又彼此互不相讓,有時爭得臉紅脖子粗,甚至掀翻棋盤又和好重來,頗有某種象征意味,其實下棋的過程與形式同婚姻有些相似。

婚姻若棋,對弈的永遠是一男一女。兩個人從相識到相愛,就是在茫茫人海中尋覓下棋對手的過程。當男女雙方在鞭炮的祝福聲中步入婚姻的圍城,彼此的對弈就已經拉開帷幕。男人的第一步棋就是想如何討得女人的歡心,而確定自己在社會家庭中的地位;而女人的第一步棋則是怎樣向自己所愛的人展示自己獨特的魅力,讓自己既美麗又動人。經過多次的反複較量,彼此開始摸透了對方的棋藝,於是,一些男人開始以守為攻,從奴隸晉升到將軍,而一些女人則以攻為守,從主人變成仆人。

有一幅漫畫,極其形象生動地再現了婚後男女心態的變化。婚前,一個男人晴天打著傘去追女人;婚後一個女人雨天抱著孩子追趕著打傘的男人。這就是一盤棋的一個過程。

在對弈的過程中,有的女人往往故意讓男人一招,然後乘其揚揚得意時,瞅準時機,將男人置於“死”地而後快;有的男人往往裝糊塗,然後趁對方放鬆警惕時而奮力出擊。在彼此較量的過程中,出現了成功的男人和女人,而其中的奧妙卻是,女人的賢惠為男人的成功架起了一道雲梯,而男人的無情則為女人的成功奠定了基石。

男女雙方在對弈的過程中彼此影響和改變著對方,於是,出現了這樣的情景:墮落男人的身後往往有一個貪婪的女人,女人在對物欲的貪婪中,將配偶送進了牢房;成功女人的背後往往有一個愚蠢的男人,男人在對婚姻的傷害中,將配偶推上了令人矚目的排行榜。婚姻若棋。在男女相互拚殺的過程中,往往會發生戲劇性的變化:當男人想征服女人時,自己卻稍不留神成了手下敗將,當女人想輸掉一局時,自己卻占了明顯的優勢。正所謂“著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

有人在下棋的過程中相信智能,認為如何下好婚姻這盤棋至關重要,有人相信命運,認為是勝是敗都無法預測。每一個人都無法避免或逃避這場令人矚目的兩性戰爭,在這場戰爭中,愚蠢者想速戰速決,聰明者則力求打持久戰。在你來我往的交戰中,凡是相濡以沫的夫妻隻有和棋而無贏家,放棄了勝負之心。

為什麼婚姻中兩人個性不合才正常

一群結婚已相當久的朋友聚在一起,談起婚姻裏的個性衝突,在場的所有婚姻竟然皆無一幸免。

這豈非怪事?當初兩情相悅,自認個性相合,才會非君莫嫁,非卿不娶。為什麼結婚幾年後卻來抱怨對方與自己的種種不合?

是愛情使人盲目,還是結了婚的人變得更獨具慧眼,使他(她)在別人眼中還不錯的配偶,卻有許多獨到的批判?

曾經舉過這個實例:先生愛濫買東西,家中堆積如山。床頭放滿,就堆放地上;地上堆滿,就占走廊。妻子疲於打掃整理,於是每次出門或旅行,丈夫一買東西,兩人就開始吵架。談起這一點,做妻子的恨得牙癢癢。

另一對夫妻,妻子個性耿直,說話坦誠,一說話必得罪人,得罪人後還必不認錯。而丈夫卻認為世間根本沒有對錯的道理,隻有保持和諧的需求。於是,太太整天想熱戰而苦無對手,因為丈夫采取冷戰態度,彼此話不投機,婚姻關係日趨冷漠。談起老婆,丈夫一臉無奈,令人同情。

個性不合的故事,有千種萬狀,形形色色,其複雜、其特異,常令局外人訝異,這隨手拈來的兩個範例,就是局內人深受其苦,而旁觀者很難了解的“不合”僵局。

所以,我們不免要問,既然會個性不合,當初為何會結婚呢?

答案其實很簡單,婚姻中為何有那麼多不合?就是因為彼此結婚了!若和一位個性不合的人隻做朋友,很多個性的難纏處根本沒有機會碰觸到;個性不合的同事或上司,再不合,也有職位權限的約束,必須維持表麵的合作及安全的距離。

但是,在非常封閉、親密的婚姻關係裏,距離很近,短兵相接,個性不合的潛在因子完全得以自由彰顯,那可就難纏了。

由於利害與共,做朋友時不見得構成麻煩的不合之處,都會凸顯成大問題;由於關係密切,別人可以一笑置之的差異,婚姻中的人卻可能因長年累月地忍受而感到痛苦難耐。

在婚姻裏,“最好的和最壞的都給你”是常見的遊戲。

如果和同事吵架了有後遺症,和朋友吵架了對方會掉頭而去,大不了你也可以與他絕交。

隻有配偶和小孩,無論你怎麼罵他,隻要還沒有到撕破臉皮的地步,他(她)都不能一走了之。

“看我能勉強你到什麼程度而你不會走掉?”這又是婚姻裏的另外一種遊戲。所以,“不合”成了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