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慎重選擇另一半(2 / 3)

既已結了婚,不能像換個公司或與人拆夥那樣瀟灑地向“不合”說再見,隻能在發現“不合”的事實後想辦法與之共同生活。

而且,要小心維護,不要讓與“不合”勉強共處的怨氣及無奈侵略了愛情的地盤,使婚姻中的“不合”現象擴大,而感情的相合逐漸消失。

妙的是婚前的“相合”,也可能正是婚後的“不合”。

恨丈夫亂買東西的老婆,婚前可能正是因為對丈夫的慷慨印象深刻而心許;討厭老婆直話直說的丈夫,當初就是因為欣賞這個女人談戀愛的坦誠大方啊!

水既能載舟,便能覆舟。婚前的“相合”,可能就是婚後的“不合”,隻是我們在為選擇的對象的條件而心動時,常常見樹不見林,沒有遠見而已。

這個發現,使幾位因個性不合而在婚姻中受苦的朋友釋然。

原來,結婚之後便會發現:怎麼就是有許多不合之處?

這本來就是一件非常合乎邏輯的事。

為什麼不要太強求感情的專一

人,總是為了追求名、利、權勢而勞碌終生。對於情愛,貪求不厭,對於私情欲愛纏綿不休,萬般痛苦不能解脫!

有位太太的先生是知名的企業家,對她百依百順,以世俗人眼光看起來,她是很享福,物質生活是上上等的,可以說是幸福中的幸福人。但她仍覺得很苦,看到一個朋友時,卻哭得很傷心,朋友問她:“你有什麼不滿意呢?”

她說:“你不知道啊!他對我感情不專,使我痛苦、不滿。”

朋友勸她說:“到底你要追求多少感情才滿意呢?不要太強求,感情如同一個球,愈硬碰,它跳得愈高愈遠。”

她問:“那要如何解決呢?”

朋友回答道:“放寬尺度,你愛的範圍太狹窄了,猶如把感情當成一條繩子,縛(管)得他對你產生敬而遠之的心理,才使你那麼痛苦。你應該以柔和的感情來寬容他的一切,不要以占有欲、威力來加在感情上麵,否則先生表麵又順又愛,但內心卻又煩又畏,也就難怪他會對你有欺騙的行為。你若能把愛擴大到去愛他所愛的人,他一定會感謝你,同時也更珍惜這份感情中的恩情,因為你所給予他的愛是那麼地自在。人的感情就像是洪爐,隻要你多給他寬大的愛,滿足他的感情,再冷再硬的心也會被它融化……”

這位為情所苦的太太,後來果真做到了去愛他所愛的那些人,夫妻的感情如此,父母子女的感情也是如此。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婚姻是一種“緣”,若能因緣聚而相知相惜,實在是幸福。在共同生活交融中,彼此能互相包容欣賞對方的優點,方能圓融一生。在人生旅途上,彼此互相扶持、互相勉勵,勇於承擔與付出而不逃避。

尷尬婚姻放棄還是忍受

這個世界上恐怕沒有誰是為了仇恨而相愛,為了離婚而結婚的,但是,走入圍城的男男女女們總是會發出“相愛容易相處難”的感歎。有時,家似乎變成了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夫妻如對壘的兩軍,在生活逐漸富裕的時候,麵對愛人的感情背叛,你的婚姻究竟要如何存在的確是件為難的事。婦聯曾做過一項調查發現,人到中年,經濟狀況轉好後,婚姻的動蕩和不愉快比例最高。

小鳳是一位普通的中年女人,她所遇到的問題在社會上相當普遍,聽聽她的故事,我們或許能有更多的體會。

小鳳在國企上班,丈夫是國家機關的副局長,算是既有權又有錢。最近幾年,丈夫開始變化,經常找借口很晚才回家,夫妻之間能談的話越來越少。後來,聽朋友說她丈夫在外麵有了情人,她自己也曾在商場看到丈夫和別的女人親密的樣子,她質問丈夫,可他一口否認,說她是沒事找事,自尋煩惱,以後他們之間的交流更多是在吵鬧中進行,丈夫甚至說:“你有本事也去找相好的,我不幹涉,你也不用管我。”她真的沒想到同甘共苦近20年的夫妻,日子剛剛好過了就要麵對丈夫的移情別戀,她不知該怎麼辦?如果離婚,自己沒有房子可以住,女兒要高考,怕情緒受影響,再說,明明是他的過錯,為什麼自己要承擔離婚後的經濟壓力,有20年的感情基礎,她仍寄希望於他回心轉意,家庭穩定;但是如果不離婚,心理和感情上又不能接受,她說她的仇恨在增長,兩人見麵,不是視而不見,就是冷嘲熱諷。有時她覺得如果丈夫出了意外而死掉她都不會傷心,對她來講,婚姻更多是一種生存需要,她無法放棄,忍耐已成為一種習慣。

生活中還有很多像小鳳這樣的人為了房子、孩子等實際問題,寧可心碎,也不舍得家庭破碎,守著徒有虛名的婚姻,在爭鬥和吵鬧中度日。

也有的人不願意“隻共苦,不同甘”,不服氣離婚後將丈夫這個“成熟的桃子”便宜了別人,努力降低對丈夫的期望值,重新對待自己的生活,等他迷途知返的一天。有的人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丈夫怎麼做,她也怎麼做,婚姻似乎給了他們彼此傷害的權利。有的人對前途有信心,堅決不能忍受背叛的感情,重新選擇生活……

或許,隻有到結束的時候,人們才會去回味、反思、麵對婚姻。感情、生活、房子、孩子、金錢等問題,雖然人人都會有各自的考慮和選擇,但種種不幸並不完全是由生活開始變得相對富裕而帶來的,更大的原因是人們還沒有學會在日子越來越好之後如何心平氣和地麵對感情和婚姻。

在生活走向富裕的旅途上,確實有“錢多了,情淡了”的情況,更重要的是,現代婚姻觀念使人們強調更多的是感情質量,是兩情相悅,這使愛情和婚姻在開放的、多變的社會中多了變數,增加的未知性和不安定性是以往的階段所不能比擬的,“感情基幢已不僅隻用時間來衡量,而有了更多的精神內容,要不要守著承諾在婚姻的這條船上同舟共濟,許多人正麵臨選擇。

為什麼婚姻是一種有缺陷的生活

有人曾把婚姻分為四種:可惡的婚姻、可忍的婚姻、可過的婚姻和可意的婚姻。第一種因為其質量的低劣讓人忍無可忍,肯定是要解散的,而最後一種則是一種理想,我們常用一個詞來形容——神仙眷屬。但這種婚姻就像一見鍾情的愛情,可遇而不可求。我們的婚姻,大多是可忍或可過的。它當然是不完美的,有缺陷的,讓人心酸而無奈的,繼續下去不甘心,放棄又有太多的牽絆。它是我們心頭的一個刺,隱隱地痛著,又拔不去。

放棄可惡的婚姻能輕易為自己找到足夠的理由,並因此獲得勇氣。但放棄可過、可忍的婚姻,則需要一點兒破釜沉舟的果決,當然,還要有一些賭徒的冒險精神——誰知道,這是給自己一個機會,還是把自己逼向更危險的懸崖。許多離了數次婚又結了數次婚的人,還是沒有尋找到他們理想的生活,這樣的局麵讓他們沮喪,甚至沒有再試一次的勇氣。

據說,現在上海的某些離婚者不需要什麼理由了,如果非得給自己找理由,那或許是:我們在一起,沒有感覺。這是一種非常曖昧的說法,也許,在我們看來,他們的婚姻至少是風平浪靜的,是可以心平氣和過下去的,但當事人卻覺得快窒息了,要逃離出來。據說他們是一群完美主義者,他們在尋找一種理想的婚姻狀態,他們采取的是一種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做法:先斷掉自己所有的退路之後,然後去找一條通向幸福的捷徑。

但選擇婚姻就像是射箭,無論你感覺自己瞄得有多準,在箭射出去之後,它能否正中靶心,誰也不敢肯定——如果當時起了一陣微風,或者箭本身有些小故障,總之,一些不可預知的小意外,常常令結果撲朔迷離。婚姻也充滿了意外,我相信大多數男女在互贈鑽戒的那一刻,心中欣喜不已,以為自己的婚姻肯定會是圓滿的。但後來,他可能變心了,她可能失去了如玉的容顏,失業了,性格變惡劣了,這些在結婚前沒有預想過的意外,一樣樣地凸現出來,讓人措手不及。

其實,婚姻是一種有缺陷的生活,完美無缺的婚姻隻存在於戀愛時的遐想裏,當然,那些婚姻屢敗者也許還固守著這個殘破的理想。上帝總有些苛刻,或者說公平,他不會把所有的幸運和幸福降在一個人身上,有愛情的不一定有金錢,有金錢的不一定有快樂,有快樂的不一定有健康,有健康的不一定有激情。向往和追求美滿精致的婚姻,就像希望花園裏的玫瑰全在一個清晨怒放,那是跟自己過不去。

破壞婚姻也許不如建設婚姻。許多被大家看好的婚姻,因為當事人的漫不經心、吹毛求疵、急不可耐可能很快就破碎了;而那些在眾人眼裏,粗陋不堪的婚姻,因為兩個人用心、細致、鍥而不舍地經營,就如一棵纖弱的樹,後來居然能枝繁葉茂,鬱鬱蔥蔥。可忍或可過的婚姻大抵也是如此,當事人稍一怠慢,它可能很快就會枯萎、凋零。而雙方用一種更積極的心態去修補、保養、維護,也許奇跡就會發生。

本來,離婚是兩個人的事,旁觀者動不得嘴,插不得手。我就再饒舌一句:離婚,並不一定意味著重生,更不意味著離理想更近一步。

如何進行再愛一次的策劃

也許在經曆了一次婚姻的失敗之後,女性會變得沉鬱、失望,為愛傷透了心。從此以後不再奢望擁有甜蜜的愛情,既不自信也不相信男人。

這種想法和做法是不正確的。

誠然,婚姻的失敗不僅給自己,而且也給子女、親人帶來極大的負麵影響,這是一種不幸。然而,不幸可以成為追求幸福的動力,不幸不是用來裝飾自己的,如果用不幸來博取別人的同情,這種同情隻是一種憐憫與施舍。

麵對離婚,女性應當走出它的陰影,重新鼓起勇氣,投入地再愛一次,隻當自己在尋覓另一半時搭錯了車。

錢鍾書先生把婚姻比作圍城,“外麵的人想拚命衝進去,而裏麵的人又想衝出來”。無論如何,婚姻是人的完美的一生必不可少的一個階段,每個人都需要有一個自己所愛的人陪自己走過生命中的每一刻。

所以,即使婚姻失敗,也不要灰心失望,重新鼓足勇氣去愛一次,這才是可取之道。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麥爾·科朗茲勒爾為我們提供了再次愛一次的十一條黃金原則。

1.“你離婚後怎樣看待自己將會決定你處理下一次婚姻的方式”。

“如果你覺得過去的挫折是罪有應得,這注定了你將來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受挫。但是當你隨後看到你像別人一樣既有聰明智慧和良好的願望,又有一些缺點時,那麼你會從過去的失敗中吸取經驗教訓而不是重蹈覆轍時,一切就會慢慢地好起來。”

2.“你理解和作用於世界的方式決定了你是去限製還是去擴展你改善自己離婚狀況的機遇”。

“當你覺得整個世界都是可惜的或是與你格格不入的時候,你便會沉浸在自我感傷之中,怨天尤人。但是當你認識到這種態度隻是你自己給自己加上的負擔的時候,你的生活就會出現新的希望:在你周圍就會有許多喜歡你的新朋友,有許多同情你的組織。你的生活之路就會日益寬廣起來。”

3.“去發展自己的巨大潛力”。

“盡管你曾經懷疑自己的能力,可你本身有著足夠的才能和力量使自己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更重要的是,你會發現它們並認識到你甚至可以以新型的更理想的方式和自己的子女、朋友、親戚,甚至和一些陌生人來往。”

4.“不要考慮你的年齡”。

“你會看到你能夠自己促進自己成長變化,日益完善。或者說能夠走向自己新的生活目標,得到自己在離婚前從來不敢向往的智慧和力量。”

5.“學會重新檢驗你賴以為生的價值觀念,拋棄那些不利的東西”。

“你會看到生活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流通而不是物質交流,生活最重要的價值在於你如何與人們溝通和人們如何與你溝通。例如,在你婚姻生活中與你子女產生真誠的、心心相印的關係比有一台新電視機或一輛小汽車有價值多了。”

6.除非自己付出巨大努力,否則你的離婚狀況是不會得到改善的。

“你必須檢查過去那些令人掃興的失敗的行為方式,然後才可有新型的行為方式。如果你過去是猶豫不決的,現在會變得果斷起來;如果你過去不會經營,現在會主動學習;如果你過去是孤寂的,你現在會主動地探親訪友,不再等他們來拜訪你。在做這些的過程中,你會發現你過去最大的擔憂其實隻是擔憂本身而已。闖闖新路根本不像你想像的那麼可怕!”

7.“學會尊重每個人的個性”。

“這樣,你會看到你本人就是獨一無二的,你的孩子和前妻各自也是獨特的人而不是為適應你的需要而產生的物體。而一旦你認識到‘獨特’並不等於‘壞’時,你的前妻也不再像你過去想的那樣‘怪異’了,於是你會自覺地認識這種個人的獨特性,理解它們,並正確地對待它們而不是簡簡單單地給它們貼上壞或是魔鬼的標簽。”

8.“學會不要倉促地給別人下結論”。

“正如你發現你具有比你自己所預想的更為豐富的情感、興趣和才能一樣,你將發現你的親人比你所看到的更敏銳(難道你沒有意識到你離婚之前,他們曾經告訴你們的離異是不可避免的?)。而你們中許多人離婚,你們的父母則在你們還沒有離婚的時候就知道你和你前妻之間的不和;他們比你所想像的更同情你、理解你。”

9.“要知道解決你的問題有一個過程”。

“所有的問題不可能立即得到解決。你可能想把那些問題集中起來,在某一天的某一時刻一起解決,可那時將會有新的問題湧現出來。”

“請不要忽略身邊瑣事,它們既表明你有獨立謀生的本領,又可為你將來順利地解決大問題打下基礎(請回想一下,當你意識到你從來也沒修理過家具時,當你覺得餓得發慌或是快要被你堆起來的髒衣服淹沒時,那正是你妻子不再給你料理家務的時候)。”

10.“學會把過去和現在區分開來,重新生活在現在的新階段中”。

“不要反複抱怨過去的錯誤或沉溺在過去的記憶之中,而是麵對每一個新的日子,理解新事物。你要開始以新的眼光看待眼前的現實,而不要再用老眼光去看待它們。”

11.“要分清什麼是社會要你做的,什麼是眼下你自己要做的,然後你就可以有效地從自我出發去生活。”

細心的讀者會看得出來,這十一條是從自我意識出發對再愛者心理進行剖析得出的。事實上也是如此。我們總是把自己的內在世界錯當成了外部世界。我們內心覺得千錯萬錯、痛苦至極的東西也許相對於我們的客觀世界來說恰恰是虛假的,微不足道的。

麥爾·科朗茲勒爾的這十一條原則對於想重新尋找真愛的你找回自我、振作精神、增強自信心可謂是一貼良方。隻要你能夠真正按照這十一條黃金原則來思考和行事,領會其中的真諦,那麼,你必定能成功地尋找回你生命的感覺,再造一個新的家庭——從配偶到生活都是嶄新的,你會感到由衷地驚訝:原來生活也如此!

愛情無需刻意把握

其實愛情無需刻意去把握。因為想抓牢自己的愛情,而丟失自我,失去原則,失去彼此之間的寬容和諒解,愛情也會因此而失去往日的光環。

一個即將出嫁的女孩,向她的母親提了一個問題:“媽媽,婚後我該怎樣把握愛情呢?”

母親聽了女兒的問話,溫情地笑了笑,然後慢慢地蹲下,從地上捧起一捧沙子送到女兒麵前。

女孩發現那捧沙子在母親的手裏,圓圓滿滿的,沒有一點兒流失,沒有一點兒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