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權衡利弊,舍小利為大利(3 / 3)

假設你準備成為一個偉大的作家,或是一位傑出的演說家,或是一位成大事者的商界精英,或是一位能力高超的金融家。那麼你最好在每天就寢前及起床後,花上十分鍾,把你的思想集中在這項願望上,以決定應該如何進行,這會幫助你把它變成現實。

當你專心致誌地集中你的思想時,就應該把你的眼光投向一年、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後,幻想你自己是這個時代最有力量的演說家;假設你擁有相當不錯的收入;假想你利用演說的金錢報酬購買了自己的房子;幻想你在銀行裏有一筆數目可觀的存款,準備將來退休養老之用;想象你自己是位極有影響的人物;假想你自己正從事一項永遠不用害怕失去地位的工作……唯有專注於這些想象,才有可能付出努力,美夢成真。

一次隻專心地做一件事,全身心地投入並積極地希望它成功,這樣你的心裏就不會感到精疲力荊不要讓你的思維轉到別的事情、別的需要或別的想法上去。專心於你已經決定去做的那個重要項目,放棄其他所有的事。

把你需要做的事想象成是一大排抽屜中的一個小抽屜。你的工作隻是一次拉開一個抽屜,令人滿意地完成抽屜內的工作,然後將抽屜推回去。不要總想著所有的抽屜,而要將精力集中於你已經打開的那個抽屜。一旦你把一個抽屜推回去了,就不要再去想它。

了解你在每次任務中所需擔負的責任,了解你的極限。如果你把自己弄得精疲力盡和失去控製,那你就是在浪費你的時間、健康和快樂。選擇最重要的事先做,把其他的事放在一邊。做得少一點兒,做得好一點兒,才能在工作中得到更多的快樂。

可以看出,專注的力量是多麼神奇!在激烈的競爭中,如果你能向一個目標集中注意力,幸運的指數將大大增加。

如何放棄局部利益保全整體利益

當生活強迫我們必須付出慘痛的代價以前,主動放棄局部利益而保全整體利益是最明智的選擇。智者曰:“兩弊相衡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趨利避害,這也正是放棄的實質。

在歐洲,有一首流傳很廣的民諺:為了得到一根鐵釘,我們失去了一塊馬蹄鐵;為了得到一塊馬蹄鐵,我們失去了一匹駿馬;為了得到一匹駿馬,我們失去一名騎手;為了得到一名騎手,我們失去了一場戰爭的勝利。

為了一根鐵釘而輸掉一場戰爭,這正是不懂得及早放棄的惡果。

生活中,不好的境遇會不期而至,搞得我們猝不及防,這時我們更要學會放棄。放棄焦躁性急的心理,安然地等待生活的轉機,楊絳在《幹校六記》中所記述的,就是麵對人生際遇所保持的一種適度的跳高。讓自己對生活對人生有一種超然的關照,即使我們達不到這種境界,我們也要在學習放棄中,爭取活得灑脫一些。

人之一生,需要我們放棄的東西很多,古人雲,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如果不是我們應該擁有的,我們就要學會放棄。幾十年的人生旅途,會有山山水水,風風雨雨,有所得也必然有所失,隻有我們學會了放棄,我們才擁有一份成熟,才會活得更加充實、坦然和輕鬆。

比如大學畢業分手的那一刻,當同窗數載的朋友緊握雙手,互相輕聲說保重的時候,每個人都止不住淚流滿麵……放棄一段友誼固然會於心不忍,但是每個人畢竟都有各自的旅程,我們又怎能長相廝守呢?固守著一位朋友,隻會擋住我們人生旅程的視線,讓我們錯過一些更為美好的人生山水。學會放棄,我們就有可能擁有更為廣闊的友情天空。

放棄一段戀情也是困難的,尤其是放棄一場刻骨銘心的戀情。但是既然那段歲月已悠然遁去,既然那個背影已漸行漸遠,又何必要在一個地點苦苦地守望呢?不如冷靜地後退一步,學會放棄,一切又會柳暗花明。

人不能選擇腳踩兩隻船

據說近年來歐洲逐漸風行一種水上運動,可以讓參與者嚐嚐腳踏兩隻船的滋味。如果你有很好的平衡感,在一隻槳的幫助下,兩腳各踩在一艘3.3米長的特製獨木舟裏,你就可以享受和八仙過海一樣,行走在湖麵的奇妙體驗。個中高手甚至可以“走進”湍流,仍能履險如夷。

這很容易讓人想起那個俗語腳踩兩隻船。先請看成語詞典對此的注解:兩邊都占著,以觀測風向,投機取巧;也形容搖擺不定。

大概發明這條成語的時候,人們對“腳踩兩隻船”已經認定是不太可能,也不太可取的,故而已經明喻“腳踩兩隻船”是不會有什麼好結果的。傳統的道德觀念、社會輿論對此也大都是持否定態度的。“小貓釣魚”就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

然而,古往今來,“腳踩兩隻船”的仍大有人在。因為大多數人是沒有辦法逾越自己的天性的。最普遍最容易做的就是青年男女在戀愛時,假如碰到兩個條件相仿的對象,一時割舍不下,遂就“腳踩兩隻船”,今天同你約會,明天同他見麵,再見機選擇。這在初戀階段,“短平快”地運用一下,也許不算壞事。但怕就怕,長此以往,見這個放不下,見那個又舍不得,剪不斷,理還亂,一旦穿幫,其結果往往是雞飛蛋打,裏外不是人,很可能得不償失。故而清代李綠園所著的小說《歧路燈》中有人就說:“若再有人提媒,你休腳踏兩家船。這可不是耍的事。”

然而,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山不轉水轉。曾幾何時,生活中“腳踩兩隻船”的人越來越多,而且有時不由你“腳踩兩隻船”。君不見,有的人白天為公家幹,晚上為自己幹;平時在單位幹,周末在外麵幹:“灰色”收入超過“正當”收入,而勞保福利一分不少。還有的人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在妻子和情人之間周轉得滴水不漏;更有的家庭妻子留在國營單位,丈夫則下海闖蕩,一家“兩製”,整個家庭“腳踩兩隻船”。

凡此種種,都說明社會生活的劇變,使許多以前不可能的事變得可能了,就如同這水上運動,說不定哪一天會被列為奧林匹克運動會比賽項目呢!因而許多人為此情不自禁,躍躍欲試,大有“天降大任於斯”的感覺,唯恐錯過了大好的機會。

然而且慢,雖然我們不再急於用簡單的是非標準來判斷任何事物,我們承認,現在是個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時代,有太多的機會,太多的誘惑,太多的追求目標,可我們畢竟分身乏術,無法同時走好多路。腳踩兩隻船還可以應付,腳踩三隻、四隻船恐怕就是妄想了。這其實也是上帝造人的時候就已經限定好了的,人不可能有三頭六臂。許多時候,得到就是失去,失去就是得到。“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而且人與人是不一樣的,就像“腳踩兩隻船”這種水上運動,並不是人人都能玩的。初學者除了要有良好的平衡感之外,還需要一位好的教練和一件救生衣。萬一失去平衡摔落水中,則必須迅速讓雙腳與船分離,否則後果不堪設想。而且再站起來得有非凡的能力。

原來“腳踩兩隻船”的運動也並不是好玩的。

不要怕便宜了別人

生活中總有這樣的人,他們做事時一門心思隻考慮不能便宜了別人,但卻忽視了於自己是否有利。不便宜別人就得自己吃虧,所以做事要有心計,不要怕便宜了別人,便宜別人又自己得益,何樂而不為呢?

有這樣一則笑話。某人買回一堆小陶罐,大如拳,廣口,給鳥喂食嫌大,裝醬油還沒蓋兒。問他何意,此人雙眼放光,用手比劃:“才一毛八一個,多便宜。”是夠便宜。大家看罐子有幾十個,問幹什麼用。他一搔頭皮,說:“這倒沒想。”眾人哄笑說,再便宜,沒用也是白買。他正色,說:“不對,這麼便宜,我不買別人就要買呀。全包圓兒,不能便宜了別人!”

看來,賣陶罐的比他先發現此物沒用,才便宜賣。他買罐的狂喜到了不計較用途的地步,而最大的快樂不在便宜,而在別人無法享受這種便宜,即買斷。

這樣的心理很多人都有。當他享受某種物用的樂趣時,想到別人也在享用,就立刻黯然。 報載,一位日本財閥不久前去世了,與他謝世一道下落不明的還有斥資數千萬美元收藏的兩幅西洋名畫。這是在島國發生的第二個用金錢消滅人類共同文化財富的例子。幾年前,亦有一位日本財閥以梵·高的畫殉葬。他們咽不下氣的原因是:他們死了,然而許多美好的東西仍然存在著,他們接受不了。這些財閥不見得愛畫,但大家都說好,就要買下,而且讓大家永遠見不到它。

在報上,我還讀過一則新聞。說陝西一個農民,發現妻子有外遇,大怒,憤而剪下自己的陽具。有人不解,問:你這是幹什麼?怒氣未消的農民說,這是懲罰她。原來他以為自己長這麼個家夥,是在便宜妻子。後來,村裏人譏笑,說這不是懲罰她,是懲罰自己。此人羞愧難當,上吊自荊

老怕便宜了別人,算計過甚,還是便宜了別人。買陶罐的便宜了賣陶罐的,自去陽具的便宜了老婆和奸夫,最可恨的是那些以金錢消滅人類共同文化財富的人。那些曖昧的、精明的人若無足夠的警惕,早晚要吃虧。

怕便宜別人實則是一種狹隘甚至陰暗的心理。生活中不妨放開心胸,不要聰明反被聰明誤。

從小處突擊,大利在後

商人做事一定要有心計,不能隨意出手,要學會從小處突擊,去奪得大利益。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專注“斜市場

公司可分為大公司和小公司。此外,尚有個人獨資的小商店。

如果以船來比喻,大公司就像航空母艦,中小公司是驅逐艦,而個人商店和個人私營公司,就是炮艇。航空母艦雖強而有力,但卻缺少機動性,炮艇則行動敏捷,狹小的地方也能進入。

現在的大公司不見得穩如泰山,依然在瞪大眼睛尋求新事業。所以,即使中小公司熱衷於新路線,如果不能別出心裁,一旦讓大公司侵入,辛苦開發的市場就會被搶走,而淪為大企業的附庸,甚至被擠出。

因此,想要開發某一和大公司相同的產品,或拓展大公司很容易侵入的行業,一定沒有競爭實力,所以盡力做大公司不易滲入的生意,才是生財之道。

生產大公司不能滲入、特殊而有個性的產品,不但能成功,而且可有長期穩定的市常如生產動物膠、特殊裁截機、碳酸鈣等,這些有個性的產品,雖然市場不大,但因競爭對象少,是值得一試的。

(2)小公司宜重點突破,不宜分散經營

小有成就的經商者,一旦成了強人便飄飄然,除了自以為一貫正確外,還有一種通病,就是認為自己是萬能的。在這裏,萬能不僅是什麼工作都能幹,更是做什麼行業都能成功的意思。

大公司分散經營,自有它的道理,那就是要維持增長。分散經營,可避免某一行業某一市場的起落對公司產生不利的影響。投資別的公司,目的是使資金永遠活躍。要使公司不斷增長、不斷盈利是困難的,分散經營是解決這些困難的捷徑。

小公司無須分散經營地發展,如果真的一帆風順的話,最自然的做法是不斷擴大經營,不斷滲透市常

當市場上遇到阻力,往往就是小公司分散精力的第一個引誘,在這種情況下,公司可直闖下去,也可繞過問題,另辟戰常許多小公司會選擇後者,因為不打硬仗,看來是個聰明的方法,殊不知,無論你如何聰明能幹,步入一個新行業時,必定要重新學習新的知識和技巧,重新尋找新的供應商和建立新的客戶關係,這都需要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以及其他人力物力。如果你能狠下決心,將同樣多的資源投於現在的戰場上,其成果未必比開辟新的戰場校

大公司有時會遇到市場衰老停滯的困境,欲進不能,但小商品市場海闊天空,距離這個困境遠得很,即使處於衰退之際,隻需設法降低成本以增加競爭力,改進產品,加強促銷活動,也是可能逆流而上的。試想,在衰退的環境下,開辟一條新戰線,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

(3)不要盲目分散投資

一般人都有一種錯覺,以為成功之後一定要分散投資。其實不然。大公司和小公司有著截然不同的情況。市場上的大公司要分散經營,有它們的道理,那就是要維持增長。同時,分散經營,可避免某一行業、某一市場的起落對公司盈利的影響。總之,投資別的公司,是使資金永遠活躍的簡單方法。然而作為小公司和小商家就無須這樣,因為資金畢竟有限,如果再分散使用就更加不夠。如果你的公司或小店現在有明顯的收益,你最簡單、最好不過的辦法就是不斷擴大,不斷滲透市場,把現有的經營規模稍加擴大,你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多元化經營不可貿然行事

多元化經營是多數成熟期企業的共同做法。鋼筆製造公司生產機器人,汽車業者進入不動產市場,意外地發現“某某公司在製造某產品”之類事件,早已屢見不鮮。

多元化經營是彌補主業發展不足的有效手段。但是,基於“本業產品銷路不好,所以采取多元化經營”,日後必有隱憂。

認為某個市場正在成長,貿然加入而失敗的例子很多。與本業有關的市場還好,如果是一個新的領域,就必須從頭開始,成功的可能性也就大大降低。況且,既然是成長中的市場,其他企業必然也會前來分一杯羹,這就增加了風險,一旦失敗恐怕會血本無歸。所以,在開發另一個新領域之前,必須做好市場調查,訂立周全的計劃,同時還得適時覺悟才行。

在此必須強調一個原則,是“不可因本業不振而任意走上多元化一途”。在走向多元化之前,首先必須重新徹底地反省本企業,如果改進之後結果依然不見好轉,才可開始考慮多元化經營。

不要隻見樹木不見森林

一個做事無心計的人最容易隻見樹木而不見森林,他們心裏常想眼下有多少利益,而這使他們損失的是長遠的好處。往往有很多事從表麵上看來是能獲利的,但是從整體看來卻是損失,做事有心計的人不會被此迷惑。常言說得好:“因小失大。”假使你以單純的想法自以為獲利,等到後來,往往會發現其實是受到損失了。這種例子比比皆是。

有的人很喜歡堅持自己的意見而違拗同事或後輩,很任性,利欲熏心,毫不考慮將來。這樣的人選雖然一樣有才能、一樣有知識,但是因為隻追逐眼前的利益,為眼前的情報所左右,最後隻會得小利,失大益。

那些隻知道追逐眼前對自己有利的情報,全神貫注於此,做事沒有心計的人,在上司眼中隻不過是一個短視的人。這種人給上司的印象,就是不能提拔為主管的人。

汲汲於眼前小利,是做事沒有心計的人的常見表現。這種人,往往很不容易保持人際關係的平衡。

這種人認為事情對自己有利,就會去巴結有勢力的上司,想借此占便宜。而一旦認為對他沒有利益,就會棄之而去,而且反過來在背後惡言批評。新進人員看了這種人,隻會覺得:“聽這種人的話,隻不過是被他利用罷了,到沒有利用價值時,就會被他一腳踢開的。”使新進人員有這種印象的人,實在沒有資格做主管。

現在工商業高度發達,尤其是公司的新進人員,常常會認為:“我怎能被你利用?”也就是說如果由喜歡利用部下的人當上司的話,忤逆上司、互相不信任的事情就會在員工之中橫行了。

做事有心計的人與做事無心計的人最大的區別就在於一個目光短淺,視野窄小,常常隻見樹木而不見森林;而另一個則是眼界高遠,不為眼前的利益所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