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雅各正在家裏煮紅豆湯。以掃打獵回來了,他在山裏奔波了一天,又累又餓,便對雅各說:“我餓得肚子咕咕叫,給我些紅豆湯喝吧。”雅各點點頭,不露聲色地說:“這好說,不過你要把你的長子權利讓給我。”以掃回答說:“你看,我簡直快要餓死了,還要長子權幹嘛?好吧!我就把長子權讓給你。”
雅各忽地站起來,緊逼著說:“這可不是兒戲話,你要在上帝麵前發誓。”以掃不以為然地說:“好吧,我發誓。”當以掃發完誓後,雅各便給了他一些麵包和紅豆湯,以掃狼吞虎咽地吃完,拍拍屁股,站起來便走了,什麼長子不長子的,他早已忘到了腦後。誰知,正是這一句玩笑話,使得雅各在繼承父親的王位時頂替了以掃。
雅各在最適當的時機,以最小的成本換取了最大的成果。看來把握時機“趁火打劫”的行為,也不失為一種處事的智慧,鬼穀子在《逸文》中說:“聖人之所以能永垂不朽,就是能把握時機的變化。”所以無論在行動上,還是計劃上,都要重視形勢的重要性,根據形勢的變化作適當的調整。
恰到好處地做事才是最好的
有一天,子僵向老師孔子求教,他問:“顓孫師和卜商君哪個更好些呢?”孔子說:“顓孫師做事好過分,卜商君做事常常達不到本來的要求。”子僵說:“您這麼說,是顓孫師好些了?”孔子說:“過分和達不到是一樣的,做事恰到好處,才是最好的。”
為人處世像炒菜一樣——需掌握好火候。所謂“掌握好火候”,就是要做到不即不離、不溫不火,要巧妙地把握好“度”。一個聰明的女人懂得適度地打扮自己,一個成熟的男子知道恰當地表現自己。美酒飲到微醉處,好花看到半開時。得意時莫忘回頭,著手處當留餘步。然而做不同的事,這“火候”又有所不同。
交友時“火候”就是彼此間的距離。文化不同,其習俗也不一樣,歐洲人習慣“近距離”交往,而澳大利亞人卻喜歡“中距離”交往。
一對剛移居悉尼不久的年輕的丹麥夫婦,被邀請加入當地的一個青年俱樂部。他們依照自己的習慣,進行“正常”的交往時,澳洲女性開始討厭丹麥男子,原因是他太放蕩,對女人過分殷勤。澳洲男人卻自作多情,認為丹麥女子是水性楊花,似乎想和任何男人“結交”,其實,這是澳大利亞人的錯誤判斷。
因為文化的差異而沒掌握好交友的“火候”,有時會讓你在不知不覺中就失去了朋友。
有一對戀人從相識發展到了相愛。他們酷愛詩文,常常在狄金森、拜倫、馬雅可夫斯基的詩行中一起行走,很快進入熱戀階段。一次,他們跑到武夷山,到大自然中捕捉靈感。他們乘上木排,穿過九曲十八道彎,蕩漾在青山綠水之中,當聽完艄公敘說玉女峰和大王峰戀愛的傳說後,他們熱烈地擁抱在一起,長時間相吻了。上岸後,從他們的詩中,她覺得他的詩缺乏開闊的意境,缺乏人情味,一道陰影射到她的心中。以後接觸的日子裏,她越發覺得他“心胸狹隘,不會關心人,體諒人”,心漸漸“冷”了下來,想到同他分手。當愛情麵臨破碎時,他去了西藏支教,和她暫時分開了一年。
一年後他們見麵,都發現對方更具有魅力,變得更完善、更完美了。他們重歸於好,而且彼此愛得更熾熱、更深沉。
莫洛亞說:“朋友間保持適當的距離,能給雙方美化升華的機會。”給彼此合適的空間更能促進感情的發展。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掌握做事的分寸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處理與上級的關係時,和上司距離太近也會產生一些對你不利的因素。因為距離太近,上級就會把你看得一清二楚,自然你的缺點也讓上級一覽無餘。若是某一天哪個缺點觸動了上級的“神經”,他把你的優點一並抹殺也不無可能。和上司距離太遠,他看不到你,你的才能也不能被賞識。因此要適度地接近你的上級,刻意接近上級,不僅會讓同級看不過眼,也往往會讓上級覺得不自在。倒茶讓座,陪著聊聊天,這是人之常情。可事無巨細地往前湊,就不足取了。有一位女下級,經常幫助上級洗衣服,時間一長,流言蜚語不絕於耳,連這位上級也有些受不了,其後果可想而知。
掌握為人處世的分寸,是獲得好人緣的第一準則,是獲得成功的第一要務,為人處世,贏在分寸。但是,要做到不偏不倚的中和不是件容易的事,平日裏我們就要學會做人不要做絕,說話不要說得太絕對。俗言道:“凡事留一線,日後好見麵。”凡事都能留有餘地,方可避免走向極端,特別在權衡進退得失的時候,務必注意適可而止,盡量做到見好便收。
所謂“秋菊春桃,物各有時”,任何人不可能一生總是春風得意。人生最風光、最美妙的往往是最短暫的。“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就像搓牌一樣,一個人不能總是得手,一副好牌之後往往就是壞牌的開始。
所以,見好就收便是最大的贏家,世故如此,人情也是一樣。與人相交,不論是同性知己還是異性朋友,都要有適可而止的心態。君子之交淡如水,既可避免勢盡人疏、利盡人散的結局,同時友誼也隻有在平淡中方能見出真情,越是形影不離的朋友越容易反目為仇。因此,古人告誡說:“受恩深處宜先退,得意濃時便可休。”要把握好為人處世的最佳火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