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袁紹討伐曹操,當時,袁紹的軍隊十分強大,同曹操相比,占有很大的優勢。但袁紹是個優柔寡斷的人,指揮無方,曹操和袁紹相持在官渡,一時勝負難分。後來,就在曹操糧草將盡,十分著急的時候,袁紹手下謀士許攸遭到袁紹的怒斥,一氣之下決定投奔曹操。許攸直往曹營而來,被曹軍捉住,許攸說:“我是曹丞相的老朋友,快快給我通報,就說南陽許攸來見丞相!”軍士到曹操寨中稟報,曹操正在休息,一聽說許攸來了,知道他肯定對自己有所幫助,大喜過望,還沒有穿好鞋就迎了出來,並以貴賓之禮招待。後來,許攸果然獻計助曹操大敗袁紹。
曹操統兵入冀州城時,快要進城門的時候,許攸縱馬上前,用手中的馬鞭指著城門大聲對曹操說:“阿瞞,如果沒有得到我的幫助,你怎麼可能進入這個門呢?”曹操大笑不言,手下眾將聽了,心裏很不服氣。
一天,曹操的大將許褚騎馬從東門進來,正好碰上許攸。許攸又趾高氣揚地對許褚大聲喊道:“你們要是沒有我,怎麼可能從這個門進來呢?”許褚大怒,說:“我們千生萬死,浴血奮戰,奪得城池,你有什麼資格這麼誇口呢!”許攸罵道:“你們這些人都是些無知之人,有什麼值得誇耀的。”許褚大怒,拔劍殺了許攸,提著許攸的頭來向曹操請罪,曹操隻是責備了許褚,然後下令厚葬許攸。可以說,曹操大敗袁紹,許攸的功勞必是排在第一位的,但是他的驕橫、自以為是,將他的功勞一筆抹殺,原本他可以憑著他的才華,獲得更大的成功,但最終卻隻落得個厚葬的待遇而已。許攸之所以落得這樣的下場,就是因為犯了幫助人後自恃功高的大忌!
第三,幫助別人時不要表現出看不起對方的神色,也不要總把“恩情”放在嘴邊。
小張、小王原本是好朋友,小王都快三十都沒交到女朋友,小張替他著急,就給他介紹了一個。這兩人還真投緣,不出半年就走進了婚姻的殿堂。按理說,小王應該好好感謝小張才對,卻沒想到,小王剛結婚幾個月就不願再與小張來往,小張逢人便講,小王這小子沒良心,當初沒錢,沒房,頭腦笨得像豬,要不是自己給他出主意,估計到現在女朋友都沒有著落。有些朋友也替小張叫不平,便問小王,為什麼這麼對待朋友呢。
小王便訴苦似的說:“我結婚時,小張便當著新娘子的麵,一遍一遍地講他是如何幫助我的,弄得我媳婦覺得我特別無能,好像凡事都要靠別人一樣。有時候,和小張一起吃飯,他開口閉口就是: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千萬不要忘了別人的好處。我本來就是個老實人不會玩什麼心眼,對他也一直很是實在,他天天這麼說,好像我永遠也還不清他的‘債’似的……”
就這樣,兩個朋友越來越疏遠了,彼此間的不滿也與日俱增,曾經非常融洽的朋友關係變得十分微妙和複雜,雙方都苦不堪言。
小張“竹籃打水一場空”,自己付出的辛苦沒得到理解不說,還丟了一個好朋友,正是不懂“幫助別人不可聲張”的處世原則。
第四,不要總是希望能夠得到受助者的回報。幫助別人是你的選擇,也可以說是一種投資,既然是投資就有賠有賺,不可能每個人都讓你感到滿意。
劉微是個鄉下女孩,十八歲時來北京打工,投靠在自己的遠方親戚郭姨家,郭姨對她不錯,管吃喝,還幫她找工作。劉微很聰明,又勤學上進,不久就適應了城裏的生活,還找了一份不錯的工作,後來又被派到上海工作,還曾出國培訓。兩年以後,劉微再次回到北京時就像變了個人,既時髦又漂亮,行頭也非常上檔次。郭姨見到她很是高興,覺得自己也是一大功臣,理所當然應該得到劉微的回報。郭姨覺得,她現在這麼有錢了是不是應該給我些錢,或者送我什麼貴重的禮物?劉微的確也帶回了禮物,一件件都讓郭姨大開眼界,可是郭姨大概估算了一下,覺得這些禮物也就是有個千八百元,要是一般人送的話可以算是大禮,可是對劉微來說,隻花了這麼少的錢,郭姨還有些不太滿足。話裏話外地說,你現在有錢了,應該給我更多的實惠。聰明的劉微怎會聽不出其中的意思,她已經感覺到,眼前這個人早已被貪欲迷住了眼,不是當年真心疼她的郭姨了。劉微心裏冷了半截,本來已經把郭姨這當成家的她再也不想多呆一分鍾了,她拿了2000元給郭姨,說是讓她給家裏添些東西,郭姨立刻眉開眼笑,不一會兒劉微就以工作繁忙為由離開了。從此,感到非常失望的她再也沒有與郭姨聯係。
第五,幫助別人之前先問自己的能力,如果朋友的需要在自己的能力之外,絕不可輕易答應,否則,害人又害己。
有一個年輕人,在銀行工作。他過去的老師想開一家公司,因缺少資金,便去問他能不能幫忙。
他想:“老師原來對我不薄,這是老師第一次找我幫忙,我應該盡力而為,以報答老師的一片恩情。”雖然自知此事辦成不易,但他還是當即向老師承諾,自己一定想辦法促成此事。
可是,他畢竟剛參加工作不久,老師的貸款請求又不完全合乎規章,所以這個年輕人開始了在銀行內部的上下疏通。結果很快就花光了自己上班幾年的積蓄,然而這筆貸款還是遙遙無期。
這邊毫不知情的老師樂嗬嗬地租好門麵,請好員工,等著資金開業時,才知道學生這裏根本拿不出錢來,搞得老師很被動,責備他說:“你這不是捉弄我嗎?你這麼做不是害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