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選擇最重要做事要靈活,該快的快該拖的拖
做事不可太死板,靈活的人往往是最會做事的人。事有大小之別,也有急緩之分,隻有因事因人而異,采取不同的方式,才能有一個圓滿的結局。
迅速與緩慢一般依據個人性格而定,急性子的人辦事情較多迅速,不會拖延,慢性子的人則無論幹什麼事都是不緊不慢的。但生活中恰恰是因為性格的原因,往往使得該速決的拖延了,該拖延的卻速決了。應該說,世上沒有比這再糟糕的事情了。
那麼,如何掌握好速與緩的分寸呢?
①該速戰速決的,就要快刀斬亂麻,迅速辦妥,該拒絕的,不可行的千萬別遲疑,盡早回絕。
諸如上司拿著一份打有“緊急”字樣的文件,吩咐你辦,你若不知好歹,不放在心上,三拖兩拖,或者雖盡心盡意,但辦理不夠果斷、快捷,誤過了要求的時限,今後,誰還會把重要的事情托付給你辦?一來二去,你在單位裏便會漸漸地成了聾子的耳朵——擺設了。至於那些不應該辦的,該拒絕的,你也千萬別礙於情麵,不好意思拒絕。其實,拒絕是你的權力,也是你負責任的表現。 比如領導分配一項任務,你根本沒有這個能力,萬萬不可因為不好意思拒絕,或是懷著“拖一拖拖黃了”的心理而應承下來,那你就犯了一個大忌,到頭來不但要受到責罰,而且還會在領導那裏失去最起碼的信任。
②該拖一拖緩一緩的事情,切不可操之過急,凡事要掌握一個火候,猶如做飯,火大了,飯糊了;火小了,飯夾生了。
幹工作也一樣,比如對於一些領導沒要求立馬辦好的事情,你大可不必急於求成。須知馬不停蹄之時,錯過了多少美景?更何況,領導沒要求你速辦,必有其原因,你若火燎屁股似的辦完,大多不合領導心意。 比如單位領導交代你寫一篇講話稿,以備在下次職代會上用。這樣,你先要揣摸好領導思路,再進行一些必要的調研,多聽一聽老同誌的意見,然後再精雕細琢,有條有理地寫好,寫完之後,也不要馬上拿給領導,這是因為如果你在領導交代你之後,沒用幾天就拿出了稿子,他會認為你是應付他,沒有認真去搞,殊不知你為這稿子竟鬧得兩宿沒睡好覺。領導一旦有了這種想法,非把你的稿子批判得體無完膚不可!而你若不慌不忙,專等到開會的前幾天再把稿子拿出來,他一定會認為你是認真的,是誠懇的,這稿子也一定是高質量的,到那時怎麼還會給你的稿子挑毛病呢?更何況,他就是想挑毛病,哪裏有容得他挑的時間?於是,他隻好心滿意足地表揚你:“好,小夥子,很用功嘛!”
由此可以看出,做事不可太呆板,要靈活,該速戰速決的要速戰速決,該拖延的要拖延,凡事都要做到恰到好處,這才是聰明人的選擇。
選擇正確的成功路線
很多人經營一種行業或做一種工作極為成功,但去經營新的行業或做另外一種工作卻失敗了。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他們憑經驗得到技巧,在一行中爬升到頂端,但是進入了另一種行業後,他們卻不願意去尋求新行業所需要的新知識和經驗。同理也是這種原因導致一個人會在某一項行動中成功,而在另一項行動中失敗。
理查·皮可林是斯通的朋友,他是一個了不起的人,是一位品行良好的人。他是人壽保險的法律顧問,事業極為成功,因為他所提出來的建議都是依自擬的問題的答案提出的。他的問題是:“什麼樣的建議對我的顧客最有利?”經過幾年之後,由於他還保留在公司裏麵的續約傭金,他賺了不少錢。在皮可林先生60多歲時,他決定從芝加哥搬到佛羅裏達州。那時候飯店生意很好,雖然他不知道怎樣經營飯店,但是他也想要經營一家。而他在這方麵僅有的經驗隻是做一名顧客而已。皮可林先生的興趣很高,開一家不滿意,居然同時開了五家。他賣掉了他的續約傭金權,把一切都投資在飯店上。然而不出5個月,他的飯店被迫關門,他宣布破產了。皮可林先生的故事,和那些成功者大手筆地經營一項新行業,而又不願意獲得必需的方法訣竅的情形,可說沒什麼不同。如果他隻是買下飯店,掌管財務,或是為另一位經營飯店的專家工作,他會很快獲得知識和經驗,就不會失敗了。皮可林先生是一位有智慧的人,他是人壽保險行業的佼佼者,但這並不代表他同樣可以是酒店行業的佼佼者。因為沒有一行的方法訣竅是相同的,各行有各行的門道。如果皮可林先生能夠在進軍酒店行業時,像他在保險行業一樣去努力尋找能指引自己成功的方法和訣竅,那麼他一定不會失敗。
有很多時候,我們所尋找的訣竅是來之不易的。也許我們曆盡千辛萬苦,極力找尋,卻發現成功好像仍然遙遙無期。我們是就此止步,還是用積極的人生觀激勵自己再度進取?如果你不相信自己能夠做成一件從未有人做過的事,那麼你就永遠不會做成它。一旦你覺悟到外力不足,而把一切都依賴於自己內在的能力時,那就好了,而且要越早越好。不要懷疑你自己的見解,要相信你自己,作出你的選擇。
能夠帶著你向自己的目標邁進的力量,就蘊蓄在你的體內,蘊蓄在你的才能、你的膽量、你的堅韌力、你的決心、你的創造精神及你的品性中!
在參加一次全國會議的時候,卡爾聽說法斯脫—凱勒塞公司的阿利桑那州分公司要出售。“那真是一次機會,”卡爾後來對他的朋友們說,“但是我不知道怎樣進行這件事情。所需要的金錢數目也很驚人。不過,你背脊骨很硬——你很行這句話又閃進我的腦中。”他繼續說,“我很喜歡阿利桑那州。我也懂得這一行,我有一股不可抗拒的衝動要去抓住這次機會。我知道我要的是什麼,而且我知道我會成功。更重要的是,我很想自己做一些大事。我既然能夠為別人做得很好,我當然也可以為自己做得很好。但是我不知究竟該怎樣買下這家分公司。其實,除了我沒有錢之外,我具有一切條件:知識、方法訣竅、經驗、好的名聲、了不起的朋友以及在吐桑地區的業務關係。那麼卡爾是如何解決錢的問題的呢?”我有一個朋友在芝加哥哈理士信托儲蓄銀行貸款部工作,卡爾回答說,“他為我介紹了該部門的負責人。哈理士信托儲蓄銀行和在鳳凰城的河穀國家銀行協商,共同提供給我6年期的貸款。另外我有9位朋友也參加了股份。協議規定我可在5年之內任何時間以他們所付出的同樣金額買回他們的股份。由於戶外運動廣告這一行的股份有很多稅金和其他的好處,因此,買回這些股份對我和對他們來說都是很有利的。”卡爾·艾樂的故事告訴我們,要想獲得成功,事先不一定要知道前進道路上所遇的問題的答案——如果你的方向不錯的話。因為在進行中,你會遇到許多問題並一一解決它們,重要的是你要相信自己能夠選擇正確的前進方向。
成功者永遠是那些信任自己見解的人;那些敢於想人所不敢想、為人所不敢為的人;那些不怕孤立的人;那些勇敢而有創造力、往前人所未曾往的人。如果你想獲得成功,你必須找出適合自身的方法訣竅。或者是在不斷練習中掌握技巧,或者是在經驗中摸索捷徑……不管你采用哪種方式,你必須知道引領我們駛向正確航道的方法訣竅是來之不易的,是需要我們不斷付出努力才能找到的。
選擇受人歡迎的溝通方式
人際溝通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需要隨時隨地與人溝通,善於與人溝通也是成功者必備的一種能力,因為通過溝通他們可以獲取很多機會。
一、選擇正確的方式與家人溝通
在家庭關係中,一談到夫妻關係,一般人總以為既是夫妻,便不需要開口也能了解對方,其實這隻不過是自己不尊重事實的想當然罷了。實際上同床異夢的例子也相當普遍,因此要有美滿的家庭生活,夫妻間應該敞開心胸,坦誠交談,而夫妻間加深理解最好的方法,就是經常說出心中的話。親子關係是指父母保護孩子,孩子依賴父母的關係。所謂孩子依賴父母是指其仰仗父母的照料才得以存活,父母看到孩子的笑容、聽到孩子的笑聲才得以使心情平靜下來,以及認為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地位是無可取代的,然而到了孩子長大能自立時,就應該在適當的時機離開孩子,才是維持正常親子關係的良方。
二、選擇正確的方式與朋友溝通
朋友是“一個人因互惠或親密關係而與之結交的他人”,友誼的形成純粹是自願的。由於年齡、性別和階級的不同,友誼存在著許多不同的形式。交朋友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大致可以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隔著一段距離,在工作或鄰裏等場合偶然碰麵,而對對方產生某種印象;第二階段,通過安排或邀請而有了初期的聚會;第三階段,經常性地會麵及互相依賴感的產生。這個過程可以視為對可能成為朋友的人所進行的一種過濾或篩選,而有些人便在各個階段中被淘汰掉了。
生命中有各種不同階段的友誼形式,從童年時期,到青春期,到成人友誼,再到老年的友誼。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不論人生活在哪一個階段,都是少不了朋友的,因此最後我們要提一提友誼的重要規則,希望大家可以多加注意:朋友有難時,應主動幫忙;尊重朋友的隱私;互相信賴;公共場所不應批評朋友;給予情緒支持;交談時,看著對方;不要妒忌或是批評對方其他的人際關係;包容對方的朋友;分享成功的消息;征詢私人的忠告;試圖回報朋友的情意、恩惠和讚美;向朋友表達自己的憂愁或是困擾。
三、選擇正確的方式與朋友溝通
戀愛是人生旅途中,最浪漫、最現實、最甜美、最痛苦的一件事。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沉醉在愛河裏,享受戀愛帶來的滋潤,卻又往往避免不了其中的苦澀。
有人對男女溝通提出了以下看法:相愛相守,甜蜜到永久;脾氣來了,福氣就沒了;真心愛他,不如尊敬他;多灑香水,別常吐口水;柔情似水,親密常相隨。除了上述,還有一些適用於情侶關係的規則:尊重對方的隱私;互相信任;守時;交談時看著對方的眼睛;不要在公開場合鬥嘴;對於對方的日常活動表示關心;忠誠;不要在公開場合批評對方;回報情義、恩惠和讚美;互贈神秘禮物,令對方驚喜。
四、選擇正確的方式與同事溝通
如何與同事相處,下麵有一些建議:一開始見麵別忘了打招呼,這是不能免的基本禮貌。做個忠實的聆聽者,這樣會給同事留下一個良好的印象。不怕做額外的工作,對於同事的交托可以做一點兒額外的幫助。重視同事的說話,不要爭著說話。多為別人著想,不要去計較。最重要的是永不在背後中傷別人。任何時候都應該保持中立的立常同事有需要幫忙的時候,應該義不容辭,盡量給予援手,有空多傾聽同事的心聲,並作出鼓勵,這樣才能維係同事間良好的感情。
見什麼人說什麼話,到什麼山唱什麼歌
中國有句俗話叫“見什麼人說什麼活,到什麼山唱什麼歌”,所謂見什麼人說什麼話,也就是在和對方交談時,盡量使用對方認同的語言,談論對方熟悉和關心的話題。要看具體情況,靈活機動,因“人”而異。所謂到什麼山唱什麼歌,就是指說出的話要符合所處的環境。
美國前總統裏根就非常注重這一點,他總是精心安排自己的演講,以贏得特定觀眾的尊重。有一次,他對農民發表演說時,說了這麼一段話:
一位農民買下一塊業已幹枯的小河穀。這片荒地覆蓋著石塊,雜草叢生,到處坑坑窪窪。他每天去那裏辛勤耕耘。他不斷勞作,最後荒地變成了花園。為此他深感驕傲和幸福。某個星期日的早晨,他操勞一番後,前去邀請部長先生,問他是否樂意看看他的花園。那位部長來了,視察一番後,他看到瓜果累累,就說:“呀!上帝肯定為這片土地祝福了!”他看到玉米豐收的景象,又說:“哎呀!上帝確實為這些玉米祝福過。”接著又說,“天哪!上帝和你在這塊土地上竟取得了這麼大的成績呀!”這位農民禁不住說:“尊敬的先生,我真希望你能看到上帝獨自管理這片土地時是什麼模樣。”
這個小故事不僅贏得了農民的歡迎,還一下拉近了他與聽者之間的感情。
裏根之在政壇上所以能夠左右逢源,大出風頭,就是因為他深諳因人而異、因地製宜的談話技巧。我們雖然不一定需要追求那麼高的講話技巧,但是,在適當的場合、對適當的人說適當的話的技巧是非常有用的。否則就容易鬧笑話,得罪人。
有一家人孩子過滿月,親朋好友和鄉鄰都來祝賀,場麵很是熱鬧。主人很高興,就抱著孩子問來賓——將來這孩子能幹什麼?有的人說這孩子方頭大耳,一臉福相,將來肯定官運爭通;有的人說這孩子特別機靈將來能發大財;有的人說這孩子聰明伶俐是個讀書的料……唯獨一個眾人眼中飽讀詩書的文化人,覺得大家說這些都太俗,想說個獨特的,展現自己的學識,就鄭重其事、嚴肅認真地說這孩子將來一定會變成一個老頭!
可想而知當時的氣氛必會因這一句話而變得沉重,主人也可能會不高興。不錯,這位文化人說的是大實話,是千真萬確、顛撲不破的真理。 別人說的那些很可能將來都會成為泡影,但在這樣一個喜慶的場合,人們要的是個喜慶吉利,誰會計較你說的會是真還是假呢。而那個文化人不合時宜的科學辯證態度,卻注定會使他成為那個場合最令人討厭的一個,就是被主人轟出家門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