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九章(2 / 3)

歐陽一家從江南到朝廷做官,幾代都得到朝廷俸祿,我現在又得到極大的榮譽,使你們都一同穿上官袍,你們應該想想該如何報答皇上。正在這多事的時候,如有事交給你,你要竭盡全力去完成,不能逃避。即使麵臨危難,為朝廷而死,也是你的光榮;隻要一心為公,神明自然會保佑你,千萬不能想到躲避啊!

昨天你的信中寫到準備買朱砂送來,我不缺這東西。你做官應該保持廉潔,怎麼能買自己職務管轄內的東西?我在衙門裏,除了飲食一類東西外,沒有買過一件其他的東西,你要以此為戒啊!

天冷了,好好保重!不寫了。

我的信送給通理二十郎。

給十三侄書

保持廉潔,保持清貧,謹慎行刑奉職自赴任,不曾得書,到官下,想安樂。汝孤寒,曾受辛苦,知道官職難得,每事當思愛惜。守廉,守貧,慎行刑,保此寸祿而已。

十四郎今卻令回。此子自縣中來,見其衣裳單薄。汝隻親兄弟兩人,今食祿,庶事宜均給。更且戒約,勿令出入,無事令學書,識取些字。從來失教訓,是事不會,男子如此,何以養身?

今遣人去知府舍人處,求太君墓誌,若此人將得來,即更不言;若未得來,即汝因事至府中麵告,言吾令汝請文字,且與請取,求得便附來。

春寒,好將息!不具。

吾押送十三奉職。

[釋義]你奉命去做官,我沒有得到你的信。到了官衙,想來安逸快樂。你從小失去父親,家境貧窮,曾經受過苦,應知道官職難以得到,每做事都要想到這點,珍惜這職位。保持廉潔,保持清貧,謹慎判刑,就能保住你這小小的職位了。

如今你卻叫十四郎回來。這孩子從縣裏來,我看他的衣服很單薄。你隻有這個親兄弟,連他才兩個人,如今你做了官,不論吃穿都應均分給他,更應當教導他,約束他,不要讓他在官衙出進,沒有事的時候讓他讀書,認些字,他從小沒有父親教導,什麼事都不會做,作為男人卻是這樣,他怎麼能養活自己?

現在,我派人到知府的幕僚那裏,要太君墓誌,如果這人能拿來,我就不多說了,如果他沒拿來,你就借事為由到府中去當麵談,說我叫你去請他寫,而且讓你帶回來,隻要得到了,你就放到信內附來。

春天寒冷,好好保重,不寫了。

我親自送十三郎到任所。

蘇軾字子瞻,宋眉山人,號東坡居士,與其父洵,弟轍俱以又章名天下,世稱三蘇,有《東坡全集》、《仇池筆記》等行世。

給兄子明書

隻要胸中坦蕩,不存一物,天地間的山川草木,魚蟲鳥獸之類,就都足以供我們玩賞自娛兄才氣何適不可,而數滯留蜀中?此回必免衝替,何似一人來,寄家荊南,單騎入京?因帶少物來,遂謀江淮一住計,亦是一策。試思之!他日子孫應舉遊宦皆便也。弟亦欲如是,但先人墳墓,無人照管,又不忍與子由作兩處。兄自有三哥一房鄉居,莫可作此策否?又隻恐亦不忍與三哥作兩處也。

吾兄弟俱老矣,當以時自娛,世事萬端,皆不足介意。所謂自娛者亦非世俗之樂;但胸中廓然無一物,即天壤之內,山川、草木、魚蟲之類,皆是供吾家樂事也。如何?如何?

記得應舉時,見兄能謳歌,甚妙。弟雖不會,然常令人唱為作詞。近作得《歸去來兮》一首寄呈,請歌之送長安君一盞。嗬嗬!醉中不罪。

[釋義]憑哥哥的才華,到哪裏去不行?為什麼多年來總是滯留在蜀地不出呢?這回一定要避免衝替,你怎麼不一個人來,寄居荊南,單騎入京呢?如果因為帶了少許物品來,就是在江淮找一處所住下,也是一個辦法。你試想我的這些話吧!在這裏,以後子孫們應考、做官都方便得很。我本來也想這樣做的,隻因為我一去先輩的墳墓無人照管,另外,心裏也不忍和子由分居兩處。哥哥那裏也自然是有三哥一家同鄉而居的,不能作出這種安排麼?我恐怕你也是不忍心與三哥分居兩地吧!

我們兄弟都老了,應該及時行樂,世上的任何事情,都不值得放在心裏。我所說的要及時行樂,也不是世俗中的那些人嫖賭逍遙的樂法;隻要胸中坦蕩,不存一物,天地之間的山川草木、蟲魚鳥獸這類東西,就都足以供我們玩賞自娛的。你覺得怎樣,怎麼樣呢?

記得我應考時,看到哥哥能引吭高歌,這是極好的事,我雖然不能唱歌,但經常叫人和我唱和詞令。最近做了一首《歸去來兮》,現寄你一閱,請譜曲歌唱,且送長安君一盞濁酒。哈哈!醉中胡話,不足加罪!

給侄孫元老書

其一百慮而後動元老孫秀才:屢得書,感慰。十九郎墓表,本是老人欲作,今豈推辭?向者猶作寶月誌文,況此文義當作?但以近日,憂畏愈深,飲食語默,百慮而後動;想喻比此意也。若不死,終當作耳!

近來須鬢雪白,加瘦。但健及啖啜如故耳。相見無期,惟當勉力進道,起門戶為親榮。老人僵仆海外,亦不恨也。

[釋義]幾次收到你的信,感到很欣慰。十九郎的墓表,本來就是我想作的,現在怎麼會推辭?以前還作寶月誌文,何況這篇文章在道義上也應當寫呢?但近日以來,憂慮畏懼更深了,吃飯時沉默不語,反複考慮後再行動,想明白這個意思。我隻要不死,就一定會寫!

近來須鬢雪白,更加消瘦,但愛吃好菜還像以前一樣,我們不知能在哪天相見,隻能努力在道上有進益,振興家庭為父母增添榮耀。我就是死在海外,也沒有遣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