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七章(2 / 3)

以前路上不通,不敢寄盤費,如家中缺用,夫人可將簪珥衣服,或當或賣,暫供日用,俟我寄銀取贖,莫令太爺、太太煩惱。八哥媳婦新到家,凡事勸教她,盡讓他。此第四件最在緊之事。

太爺病體如難好,可密寄一字來,我當預備回去。凡錢糧等件,早早料理,莫待臨時張皇失措。帶去棺木,可於騾車上兩次帶進城備用。此第五件最要緊之事。

我領兵到兗州暫住,今已奉旨止回。流賊已殺得他怕了,再不敢來。我的身子頗健,並無疾病。不必掛心,李書隨任十年有餘,可將大哥處差使賞他吧,夫人酌之。其餘家人,後來看他。他們跟著做官,徒受清苦,寧可我們淡薄,不可教他們含怨。夫人是極好心人,於我所言,決不見怪。寄去綾機紬二疋與八哥夫婦,又家間盤費銀二十兩,俱望查收。

[釋義]我領兵到山東這一帶,收到你去年臘月十八所寄的信,得知太爺病勢很重,還有八哥選要臘月二十九日娶親。隻是,太爺受不了多次犯病,時間長了必然難好,須得你專心守候抉持,不可以太饑或及飽,不能惹他生氣。如果京城裏有名醫,可以請他用心下藥,把病治好,重重地酬謝他百兩銀子。醫生有想頭,自然用心醫病。這是第一件最大最要緊的事,千萬要留心!

太大為八哥娶了媳婦,你更要小心,凡事一定要包涵忍讓,不能有一點成見,隻要公婆喜歡就行。能忍讓,能吃若,才是享福的人。北邊攻破了五、七十個州縣,不知殺了多少人。昨天山東濟南滿城官員人家眷都被殺絕了,真是可憐。看到這裏,可見世上的事都由命運,爭名奪利,為自身為家庭,有什麼用處?現在我年齡大了,又沒有後代,父母遠在他鄉,不能親自侍奉,如沒有夫人替我盡孝道,那又靠誰呢?這是第二件最要緊的事,千萬留心!

楊太太心胸窄狹,凡事要多寬解她。夫人雖然苦,但上有父母雙親,下有丈夫,凍不著,餓不著,就是現在分離,以後自然會相聚。萬一上天被感動,生得一個兒子,自然享福不盡,何必憂愁呢?即使凡事不如意,都還有條命在,看到別人家破人亡,我們就是有福的人,你一定要多方勸解。這是第三件最要緊的事。

以前路上不通,不敢寄盤費,如果家裏缺少費用,何以把首飾衣服,或者當或者賣,暫時供應日用,等我寄銀子來贖取。不要讓太爺、太太煩惱,八哥的媳婦新來到這裏,凡事要勸導她,盡量讓她。這是第四件最要緊的事。

太爺的病體如果難好,可秘密寄封信來,我預備回去。凡是錢財米糧等,早早準備好,不要等要臨時張皇失措,帶去的棺木,可以裝在騾車上,帶進城去準備,這是第五件最要緊的事。

我領兵到袞州暫時駐紮,現在已奉旨回師,流賊已被打得怕了,再也不敢來。我身體還健康,並沒有疾病,不要掛在心上。李書跟隨我已有十多年,可以把大哥那裏的差使賞給他,你斟酌著辦。其餘的家人是後來的,眼裏都看著他。他們跟著做官,白白地受清苦,寧可我們自己淡薄些,不能讓他們心含怨怒。你是個極好的人,對於我所說的,決不會見怪。寄去兩匹綾綢給八哥夫婦。還有家中盤費二十兩,都希望你查收。

其三家裏的門戶要謹慎,對待東宅大大小小的人要謙厚些,對待下人要寬厚屢得家書,知夫人身體安康,喜甚。但不知太爺病體比前如何?又不知太太及楊太爺、楊太太,近日俱安否。我提兵將到德州,指望到家一看,不料奉旨止回,今回六安去矣。

八哥新娶媳婦,凡事教導他,盡讓他,隻要父母歡喜,百凡忍耐。上天不負好人,惟願夫人好心到底。我孤在外,所望事奉父母者,惟夫人一人,當念我苦,萬萬不可灰心。

太爺飲食,全要調理,當委曲勸之。孔中軍回家一看,如太爺要回南來,可雇大轎一乘,騾轎三乘,馬騾幾頭,令他帶家丁護來。計其所費不過百金,於大哥處借用。如太爺病體不能乘轎,可等到八月盡間,還自水路南來,我當於六月間差人往接。

夫人務念公姑為重,必須太爺病體漸安,再三教來,方可獨自南來。如太爺病重,或家中諸事不妥,夫人離不得,即不必急急南來。此番各處人,妻離子散者不知多少,即朱勉齋妻子也被殺,我們全家,得免患難,就是絕大的造化,後來夫妻相會,自有好處。惟父母事大,全在夫人委曲盡心。

家間門戶要謹慎,待東宅大小人要謙厚些,待使下人要寬些。五姨母事該當相助,但此時手中空乏,不能顧人,今寄去銀十五兩備用,夫人可將首飾變賣用度,將寄去銀以數兩與之,亦陰德事也。

九哥如有誌成人,帶到南邊讀書亦可,聽夫人酌之,尹大舅已差人尋找,我因北行,故承差尚未回話,可向太太寬解之。

[釋義]幾次收到家信,得知你身體安康,我很高興,但是不知太爺的病體比以前怎麼樣?又不知道楊太爺、楊太太近來是否都安好。我領兵將到德州,希望到家看一看,不料奉旨回師,現在回六安去了。

八哥新娶的媳婦,你凡事要教導她、忍讓她,隻要父母高興,就百事忍耐。上天不負好心人,隻願你好心到底。我一個人在外麵能寄托希望侍奉父母的隻有夫人你,你應當看在我辛苦的份上,萬萬不能灰心。

太爺的飲食都要調理,你應委婉地勸他。孔中軍回家看一看,如果太爺要回南邊來,可以雇一乘大轎,三乘騾轎,幾頭馬騾,還要他帶家丁護送過來。計算這些花費不過百兩銀子,到大哥那裏借用。如果太爺病體的不能乘轎,可以等到八月底,還是從水路往南來,我會在六月裏派人去接。

你一定要以公姑為重,必須等太爺病體漸漸好了,多次提出要你來,才可以獨自到南方來。如果太爺病重,或者家裏的事沒有安排妥當,你不能離開,就不要急急忙忙地往南來。這次各個地方的人,妻離子散人不知有多少,就是朱勉齋的妻兒也被殺了。我們全家能夠幸免於難,就是最大的造化,以後夫妻相會自然有好處。隻有父母的事是大事,都靠你多方盡心,哪怕委屈自己。

家裏的門戶要謹慎,對待東宅大大小小的人要謙厚些,對待下人要寬厚,五嬸母的事應該相助,不過現在手中缺錢,不能照顧別人,現在寄去十五兩銀子備用,你可以將首飾變賣來度日,把寄去的銀子送幾兩給五嬸母,也是積了件陰德。

九哥如果有遠大誌向,把他帶到南邊讀書也可以,請你斟酌,尹大舅已派人尋找,我因為往北走,所以差人還沒有回話,你可以向太太解釋這件事,讓她寬心。

黃道周明代漳浦人,天啟進士。字、畫都好,尤其以文章的風格和節操聞名。為人嚴厲、正直,剛強不屈,不同於流俗。率軍與清兵戰鬥,兵敗不屈而死。有《石齋集》等多種著作傳世。

給兒書

一言一行,走路坐下都必須合符禮儀,不應該有一點隨便鏖子知:汝今年已十歲,有知識,讀古人書,當曉其道理。如人之邪正,事之可否,皆須問先生,略識大意。至於事親當孝,事君當忠,事長當順,處友當信,接人待物當誠敬有禮:此不待問而知也。麕子尚少,當步步友愛教之。先生必尊敬事之,不可一毫疏慢,言動起居,皆須以禮,不可一刻造次。聞小兒輩談俚語鄙事,則正色待之;見尊長則肅然起立;遇官人下顧,著青袍麵之,皆須一跪。時時念汝父艱危受苦也。北山灑掃以時節,往見大伯必呈讀經書,不可一毫超越。馭家童仆子,不可出聲罵詈。伊亦人子,欲有體麵,其理一也。吾身已聽之君,不必煩苦。汝惟讀書,以聖賢為師,吾願足矣!,汝明春看吾得歸,不可失業也。

鏖子知!

[釋義]你今年已經十歲,有了知識,讀著古人的書,應當知道其中的道理。像人的邪與正,事的對與否,都要請教先生,略微懂得大概意思,至於侍奉父母應當孝順,侍奉君主應當忠心,侍奉長者應當和順,與朋友相處應當有信義,待人接物應當誠實恭敬有禮;這不用問應知道,麕子還小,應該一步一步友愛地教導他,對待先生要畢恭畢敬,不應有一點疏忽和怠慢。一言一行走路坐下都必須符合禮儀,不應該有一點隨便。聽小孩子們談論民間的、淺薄的事,應該嚴肅地對待它;看見地位高的、年齡大的就應恭敬地站起來;遇上當官的人下來視察,你要穿著青色的袍服去見他,都必須下跪。你要時時刻刻記住,你的父親在艱難危險的環境中受苦,應按時節灑掃墳墓,去見大伯父一定要呈上誦讀經書,不要有一點失禮。管理書僮仆人。不要大聲責罵,他也是別人的兒子,想要有麵子,這是一個道理。我的身體已經交給君王了,你不必為我感到煩惱痛苦,你隻要讀書,以聖人賢人作為自己的老師,我的願望就滿足了。明年春天我也許能夠回家,你不可荒廢了學業。

鏖子,你要記住!

給侄子靜書

如果隨隨便便打發日子,隻求酒醉飯飽,那就如同朽木糞土子靜:汝讀書,幸自愛!少年努力為聖賢,才得中人,如在中人下手,到底下流也。汝精神溫秀,又有峰巒,不時看關、閩、濂、洛諸理學家言,自有入手,乃漸看漢、唐以下如張良、汲黯、董仲舒、劉向、第五倫、黃憲、管寧、諸葛亮、陶潛、王通、馬周、韓愈、李泌、真德秀、韓琦、範仲淹、李沆、司馬光、李綱、文天詳:此數人者,寫其全傳,出入袖中,久之,自然成人。如平平度日,常有醉飽之心,此朽木糞土,終不可道矣!

世人讀書能作文章,隻是無本領,雖作得文章好,亦無用處,汝文竟猶未平達,而多有枝葉,須明明白白,不悖聖賢,乃可言文章。吾今歲決歸,歸時看汝袖中可有何書,可曾寫不寫,曾讀不讀:雖不觀文章,可知矣。作子弟、茂才,須十分謙謹,石慶所謂“馬無五尾,終常譴死”也,窮秀才自家擔荷,汝一主一仆,量為過矣,即多一仆,吾亦不怪,奈何以此開眾人之口乎!

[釋義]你讀書,希望你自愛!年輕時努力學習聖賢,才能成為一般人,如果連一般人也不如,就隻能是下流了。你內心溫和文秀,又有心機,時常能看關、閩、濂、洛諸理學家言,自有人手,乃漸看漢、唐以下如張良、汲黯、董仲舒、劉向、第五倫、黃憲、管寧、諸葛亮、陶潛、王通、馬周、韓愈、李泌、真經秀、韓琦、範仲淹、李沆、司馬光、李綱、文天詳。這些人,你寫好他們的全傳,外出時放在袖子裏,時時讀熟,時間久了,你自然就成了一個仁義的人。如果隨隨便便的打發日子,隻求酒醉飯飽,那就如同朽木糞土,終不值一提了。

一般人讀了書,就能寫文章,但是沒有本領,雖然能寫好文章,卻沒有用處。你的文章還不夠平穩、流暢,卻有些可刪除的字句。文章必須中心明確,不違背聖賢的道義,才可以叫做文章。我今年一定回家。回家時要看看你的袖中有沒有書,有什麼書,是否寫文章,是否讀了書;即使不看你的文章,也可知道你的學習情況。做子弟,做秀才,必須十分謙虛,十分謹慎,這就是石慶所說的“馬沒有五條尾巴,常常遭譴責而死”啊。窮秀才應自己擔行李,背東西,你一個主子,就使喚了一個仆人,太多了,其實,即使你多用一個仆人,我也不會怪你,但你怎能憑這個去使別人讚揚你呢!